本週推薦——清華附小必讀書目《稻草人》


本週推薦——清華附小必讀書目《稻草人》


田野裡白天的風景和情形,有詩人把它寫成美妙的詩,有畫家把它畫成生動的畫。

到了夜間,詩人喝了酒,有些醉了;畫家呢,正在抱著精緻的樂器低低地唱:都沒有工夫到田野裡來。

那麼,還有誰把田野裡夜間的風景和情形告訴人們呢?有,還有,就是稻草人。

在孩子們的眼中,稻草人是活的嗎?稻草人每天在稻田裡,能看到什麼呢?

這本葉聖陶先生所著的《稻草人》將帶領孩子們走進田野,通過稻草人的眼睛,看看二十年代中國農村的人間百態。

【本週推薦】

《稻草人》

作者:葉聖陶

本週推薦——清華附小必讀書目《稻草人》


【推薦理由】

葉聖陶(1894—1988),現代作家、教育家、文學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有“優秀的語言藝術家”之稱。葉聖陶先生是20世紀20年代第一位寫童話的作者。

他的童話《稻草人》在1923年出版,以稻草人的眼目,觀照慘痛的世情:可憐的農婦、可憐的漁婦、可憐的自殺者、可憐的鯽魚等等。然而對於人世間的悲劇,稻草人什麼都挽救不了、改變不了。最終,在內疚感與無力感之間糾結的稻草人只能“倒在田地中間”,與悲劇同眠。

本週推薦——清華附小必讀書目《稻草人》

從葉聖陶先生創作的童話基調看,童話中包括童話固有的奇幻色彩,但多數細節描寫都以寫實為主,故事中的幻想也是在寫實基礎上產生的,加入了現實主義的內容後,童話故事則帶上了憂鬱哀怨的抒情色彩,這是跟創作年代的生活背景是相關聯的。

從寫作手法來看,葉聖陶先生的童話文字迂迴曲折,優美細膩,《稻草人》的優點則是唯美和諷刺並重,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與安徒生童話相比,他的童話具有更強烈的思辨精神,旨在啟迪孩子們認識、關心周圍發生的事,家長帶領孩子閱讀童話故事,不僅是要給孩子一個美好的願景,也要讓孩子瞭解現實生活中發生的事情。

【原文閱讀】

稻草人是農人親手做的。他的骨架子是細竹枝,肌肉和皮膚是隔年的黃稻草。破竹籃子和殘荷葉都可以做他的帽子;帽子下面的臉平板板的,分不清哪裡是鼻子,哪裡是眼睛。他的手沒有手指,卻拿著一把破扇子——其實也不能算拿,不過用線拴住扇柄,掛在手上罷了。

他的骨架子長得很,腳底下還有一段,農人把這一段插在田地中間的泥土裡,他就整日整夜站在那裡了。

稻草人非常盡責任。要是拿牛跟他比,牛比他懶怠多了,有時躺在地上,抬起頭看天。要是拿狗跟他比,狗比他頑皮多了,有時到處亂跑,累得主人四處去找尋。他從來不嫌煩,像牛那樣躺著看天;也從來不貪玩兒,像狗那樣到處亂跑。

他安安靜靜地看著田地,手裡的扇子輕輕搖動,趕走那些飛來吃稻穗(suì)的小雀。他不吃飯,也不睡覺,就是坐下歇一歇也不肯,總是直挺挺地站在那裡。

一個滿天星斗的夜裡,他看守著田地,手裡的扇子輕輕搖動。新出的稻穗一個挨一個,星光射在上面,有些發亮,像頂著一層水珠,有一點兒風,就沙拉沙拉地響。

稻草人看著,心裡很高興。他想,今年的收成一定可以使他的主人——一個可憐的老太太——笑一笑了。她以前哪裡笑過呢?八九年前,她的丈夫死了。

...

嘈雜的人聲驚醒了酣睡的漁婦,她看那木桶裡的鯽魚,已經僵僵地死了。她提了木桶走回船艙;病孩子醒了,臉顯得更瘦了,咳嗽也更加厲害。

那老農婦也隨著大家到河邊來看:走過自己的稻田,順便看了一眼。

沒想到,幾天工夫,完了,稻葉稻穗都沒有了,只留下直僵僵的光稈兒,她急得跺腳,捶胸,放聲大哭。

大家跑過來問,勸她,看見稻草人倒在田地中間。


本週推薦——清華附小必讀書目《稻草人》

稻草人是一位盡職的稻田守望者,它做了它應該做的事,可稻草人畢竟是一根木杆,就像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很多讓人無能為力的事情,但是在讀了這本書後,孩子們都應該知道,雖然我們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這個世界上還是有很多的純淨和善良。


陪伴孩子閱讀,關注孩子成長,詩文典藏每週為您推薦一本好書,我們下週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