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養出來的孩子 才能走得更遠

親貝網小編經常聽到媽媽們這樣:當孩子哭的時候,急脾氣的媽媽們會甩出一連聲的吼:“哭,哭,就知道哭,煩死了!”看到孩子寫作業不專心,急脾氣媽媽立即來一大聲的呵斥:“你在幹嘛呢?!”看到孩子畫的畫不如己意,急脾氣媽媽張口就一句:“你這畫的是什麼呀?亂七八糟。”

很多寶媽都是急脾氣,但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急脾氣是大忌。因為急脾氣會導致孩子的真實想法、真實需要、成長中的關節被忽視,從而掩蓋了很多真相,讓你失去對孩子教育的最佳契機;急脾氣會妨礙孩子正常的情緒疏解或宣洩;急脾氣還會導致孩子對家長的不信任;等等。

所以,在孩子教養問題上,我們家長們都應該學會“慢養”。

01 “慢養”出好性格

在廚房做飯的媽媽聽到客廳裡“啪”的一聲,趕忙跑過去,4歲的果果正盯著地上的碎玻璃發呆,性急的媽媽沒想責怪果果,但還是本能地說了一句:“怎麼這麼不小心呢?”果果看了媽媽一小會兒,轉身跑開了。其實,果果本來是想給媽媽看看他在水杯裡的新發現。

果果第一次打碎東西,心裡滿是害怕和忐忑,此時,千萬不要著急責怪和批評孩子。蹲下來,提示孩子講一下過程。如:“你要拿杯子去幹什麼?”“杯子怎麼就掉到地上了?”當你這樣問了,就會驚訝地發現,其實孩子有一大堆的話來描述情節,而且很急切地表達自己的不安和愧疚。然後你可以拍拍孩子的頭告訴他:“哦,媽媽知道了,你是不小心把杯子摔壞的。沒關係,我們只要收拾乾淨就好了!”

耐心地傾聽是對孩子內心的認同,也是培養孩子自信的必要途徑。大人的不急躁,也會讓孩子學習到,遇到事情時如何調整自己的情緒,如何積極地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02 “慢養”出好習慣

丹丹快要上小學了,可總是丟三落四。媽媽每天回來後都要在丹丹屁股後面追著問老師留了哪些作業,每天臨睡前,還要把丹丹第二天所用的書和文具準備齊全。

老師留給丹丹的任務儼然成了媽媽的任務,丹丹慢慢可能會對更多事情產生依賴感,而最終導致的結果,很可能是缺乏責任心。

不妨告訴丹丹:“你已經長大了,很多事情要自己安排好,媽媽相信你一定能做好!”然後和丹丹一起制訂一套避免丟三落四的辦法: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寫作業,寫好作業後馬上把第二天要用的書本準備好……同時,把鍛鍊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想法告訴老師,取得老師的幫助和配合。

在習慣養成方面,“慢養”意味著給孩子提供自我習慣養成的空間,所有的習慣養成需要一種自發的力量,而不是強迫,更不是代勞。

人生的過程不是百米短跑,而是一場長征,贏在起跑線上又如何?世間萬物皆有定時,播種有時,花開有時,“慢養”出來的孩子,才能走得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