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師出」安徽教師招聘《小學教育學》得分知識點

【教育與教育學】
核心考點
1.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培養人的一種社會活動,主要指學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通過學校教育,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促使他們朝著期望方向發展的活動。
2.學校教育制度
(1)學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發展
正規教育的主要標誌是近代以學校系統為核心的教育制度的建立,又稱制度化教育。教育制度的發展經歷了從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過程。前制度化教育始於與社會同一時期產生的人類早期教育。
中國近代制度化教育興起的標誌是清朝末年的“廢科舉,興學校”,以及隨之頒佈的全國統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學制。中國近代系統完備的學制系統產生於l902年的《欽定學堂章程》(又稱“壬寅學制”)以及l904年的《奏定學堂章程》(又稱“癸卯學制”)。
相對於制度化教育而言,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應再限於學校的圍牆之內。”
(2)現代教育制度發展的趨勢
加強學前教育並重視與小學教育的銜接;強化普及義務教育並延長義務教育年限;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朝著相互滲透的方向發展;高等教育的類型日益多樣化;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的界限逐漸淡化;教育制度有利於國際交流。

3.古代中國教育
中國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學校教育的形態。西周以後,形成了六藝教育,即六門課程:禮、樂、射、御、書、數。
隋唐以後盛行科舉制度。宋代以後,程朱理學成為國學,儒家被縮減為“四書”“五經”,特別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書被作為教學的基本教材和科舉考試的依據,明代以後,八股文被規定為考科舉的固定格式,直到光緒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才下令廢科舉開學堂。
4.20世紀以後世界教育的特徵
(1)教育的終身化;(2)教育的多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術的現代化。
5.歷史上的教育學思想
(1)中國古代的教育學思想
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對中國文化教育的發展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孔子很注重後天的教育工作,主張“有教無類”,大力創辦私學,孔子的學說以“仁”為核心,以“仁”為最高道德標準,重視因材施教。他很強調學習與思考相結合,學習與行動相結合。
先秦時期以墨翟為代表的墨家與儒家並稱顯學。墨翟以“兼愛”和“非攻”為教,同時注重文史知識的掌握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還注重科學技術的傳習。

道家主張迴歸自然、“復歸”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戰國後期,《學記》總結了儒家的教育理論和經驗。《學記》提出“化民成俗,其須由學”“建國君民,教學為先”,設計了從基層到中央的完整的教育體制,提出了教學相長的辯證關係和“師嚴然後道尊”的教師觀。主張啟發式教學,主張教學要遵循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循序漸進。
(2)西方古代的教育學思想
蘇格拉底以問答法著名。這種問答分為三步,第一步稱為蘇格拉底諷刺,第二步叫定義,第三步叫助產術。
柏拉圖把人分成三種或等級:哲學家、軍人、勞動者。其代表作為《理想國》。
亞里士多德認為,教育應該是國家的,主張按照兒童心理發展的規律對兒童進行分階段教育,提倡對學生進行和諧的多面發展的教育。他的教育思想代表作是《政治學》。
6.教育學的建立與變革
(1)教育學學科的建立
教育學作為一門學科的建立始於誇美紐斯。誇美紐斯強調教育的自然性,提出“泛智教育”,他的教育思想反映在《大教學論》中。
(2)規範教育學的建立

從獨立的教育學誕生的角度說,通常以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為標誌。杜威和他的《民主主義與教育》是20世紀初實用主義教育學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赫爾巴特奠定了教育學的科學基礎
在教學上,他強調系統知識的傳授,強調課堂教學的作用,強調教材的重要性,強調教師的中心地位,形成了傳統教育教師中心、教材中心、課堂中心的特點。
杜威與他的《民主主義與教育》
作為現代教育的代言人,杜威主張教育即生活。主張“在做中學”,在問題中學習。杜威強調兒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張教師應以學生的發展為目的,以兒童中心主義著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