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后,这四股势力最想搞复辟

1912年,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从皇太极改国号为清算起,存在了276年的大清王朝宣告灭亡。虽然中华民国当时已经成立,但由于革命的不彻底性,民主共和观念尚未深入人心,以及封建残余势力仍旧大量存在,当时的中国存在着不少的复辟势力,企图让龙旗飘扬,恢复大清帝制。总的来看,民国初年主要有四股复辟势力,他们不遗余力地掀起复辟逆潮。

以满清贵族为核心的宗社党

辛亥革命爆发后,以恭亲王溥伟、肃亲王善耆为首的清朝皇族顽固分子结成宗社党,反对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主要成员包括良弼、毓朗、溥伟、载涛、载泽、铁良等。宣统宣布退位后,宗社党解散。

民国成立后,当时的日本城府积极策划第二次“满蒙独立运动”,宗社党利用这个时机重新在日本东京成立,还成立大连支部。成员主要有善耆、溥伟、升允(原陕甘总督)、蒙古贵族巴布扎布以及日本人川岛浪速、山田修等30余人。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后,寓居大连的善耆与日本人在1916年组成“勤王军”,准备起事。后来,在张作霖的围剿下被歼灭,“勤王军”解散,宗社党大连支部也随之解体。宗社党的复辟之梦破灭。

清朝灭亡后,这四股势力最想搞复辟

以清朝遗老大臣为核心的“卫道者”

除了皇亲贵族,当时清朝不少的遗老大臣对清朝念念不忘,一门心思也想复辟。这些人在清朝时大都身居大学士、尚书、地方总督、巡抚等,很多都是进士出身,受封建纲常文化影响颇深,是封建文化的“卫道者”。这些人虽然没有武装复辟的实力,但他们却扛着封建正统的大旗抵制民主共和观念,以此影响世人。

以刘廷琛(学部副大臣)、郑孝胥(湖南布政使)、沈曾植(安徽巡抚)等为代表的前清遗老们将民主视为“暴民专政”,将进步文化说成“异端邪教”,积极传播封建思想流毒,一门心思想复辟,为恢复封建帝制展开多方面的宣传,成为复辟逆流的“护旗手”。

清朝灭亡后,这四股势力最想搞复辟

以康有为为代表的保皇党

戊戌变法运动失败后,康有为逃往日本,自称有光绪皇帝的衣带诏,组织保皇会,公开反对革命。辛亥革命后,康有为回到国内,创立反动杂志宣扬尊孔复辟。作为保皇党领袖的康有为一直谋划清废帝溥仪复位。

1917年,康有为和张勋发动复辟,拥立溥仪重新登基,被任命为任弼德院副院长,但十二天后复辟就宣告失败。

清朝灭亡后,这四股势力最想搞复辟

以张勋为代表的军阀派

张勋是复辟势力中唯一掌握兵权的。他一生效忠清室,在清朝军队中混迹三十年,清朝灭亡后为表示效忠清室,让自己部队保留清朝的辫子,自己也被称为“辫帅”。1917年,张勋以调停“府院之争”为由率辫子军进入北京,与康有为拥戴溥仪复辟,被任命为议政大臣兼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并被封为忠勇亲王。

可惜复辟已不得人心,12天后复辟闹剧就落下帷幕。张勋至死都未曾剪掉象征着他忠于清室的那根辫子。

清朝灭亡后,这四股势力最想搞复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