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明創投胡旭波:醫療行業的投資到底應該看重什麼?

這些年,中國的醫療體系和市場需求正在發生變化,在醫療服務、醫療產品、商業醫療保險等領域產生了龐大的新的需求,醫療健康產業成為眾多企業和資本方競相追逐的領域。

通過對趨勢的把握判斷、對市場的敏銳感知,啟明創投主管合夥人胡旭波捕捉到醫療健康領域湧現的眾多投資機會,像泰格醫藥、艾德生物、透景生命、三友醫療、德琪醫藥、微醫、梅斯醫學等背後都有他的手筆。“在醫療健康領域,我們並不侷限於投資一個新藥,或者也並不侷限於投一個細分領域,而是跟著中國整個醫藥行業的發展去投資整個醫療健康行業”。在他看來,一個有效的市場中,創新和價值是核心的,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一樣,能否成長起來,關鍵點就是能否給客戶提供更好的產品和體驗。

他畢業於上海醫科大學(現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當初學醫比較樸素的想法是“希望能通過做一些事情,對醫療行業的不斷提升、革新、進步做一點貢獻”。因為一些機緣,加上自己更喜歡思考企業的成長,他踏入VC(風險投資)行業。“我們在醫療健康行業的投資跟我們的生活、健康、醫療,甚至未來每一個人的尊嚴掛鉤更密切一點。”


01

疫情的考驗

《管理視野》:疫情之下,您也和很多被投公司有不少交流,就您的觀察,這些初創企業現在的境遇如何?


胡旭波 :對很多企業來說,都會面對一些突發事件,可以通過一家公司面對疫情的反應,進一步確認其是否仍然能夠堅持其理念,並繼續革新其商業模式。有一些公司有長期的目標,它還是會繼續堅持原來的理念,只是會做一些調整修正。有一些公司沒有長期目標,看得比較短期,疫情來了之後它就會有點疲於奔命,忘了當初最早的想法。我跟我們投的企業都有一些溝通,有些企業會把客戶服務從原來的線下轉到線上。不管有沒有疫情,它們對客戶提供最好的服務的原則是不會變的,只不過形式上做了一些變化。

這次疫情對企業是一個考驗,包括現金流管理、客戶服務能力、組織能力、公司文化等方面。疫情來的時候,真正身體比較強壯的企業才能生存下去。我們看看這個過程當中哪些公司能夠繼續挺住,哪些公司很不幸被淘汰了,這也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能夠繼續成長的公司會順勢建立起更高的壁壘。


《管理視野》:有被投公司向您尋求幫助嗎?


胡旭波 :有一些公司提到現金流緊張,現在的情況融資比較難,都很難安排投資人會議來面對面地溝通,特別是那些處於擴張和融資期的公司。這個時候就要找老股東,看看能不能支持一下。


《管理視野》:對整個投資行業來說,疫情對“募、投、管、退”這些環節產生了什麼影響?


胡旭波 :基金的募集會受到影響。從大環境來講,很多LP(limited partner,有限合夥人)會對中國未來幾年的經濟發展進行思考,同時他們還會看有多少投資公司能夠經受住考驗。所以他們會比原來謹慎一點,從而讓募錢變得困難一點。投資也一樣,現金管理等各方面會比原來更難做計劃。總體來看,疫情短期之內會讓大家變得艱難一點,但做投資還是要看長期,我們任何投資投進去到退出平均至少五年以上,很少低於五年。從這個角度看,這次疫情對我們也沒有多大影響。



02

投資人和創業者的理想關係

《管理視野》:啟明在醫療健康領域投資的公司,其中99%的公司仍在增長。穩重、紮實的業績背後,投資理念或投資邏輯是什麼?


胡旭波 :我們的投資理念基於三個樸素的想法:一是我們長期看好中國的未來,無論市場和環境如何變化,我們這個根本性的想法沒有變過;二是我們相信創新的力量;三是我們高度信任我們投資的企業家。


《管理視野》:關於信任感的建立,投資人與創業者之間怎樣的關係最為理想?


胡旭波 :我們跟泰格醫藥的關係,非常符合您說的“理想”的狀態。首先我們作為投資人,投了一筆錢進去,幫助公司發展。關鍵的是,我們站在企業角度,幫企業考慮哪些事情是比較重要的,一起幫忙出謀劃策。比如我們把美斯達介紹給泰格,後來泰格投資和收購了美斯達,美斯達成為泰格很重要的子公司。我們2008年作為唯一投資人投資泰格醫藥,支持泰格醫藥成長為現在600億元人民幣的市值。泰格醫藥也很欣賞我們的幫助和支持,反過來泰格醫藥對我們的支持也很大,我們會一起交流行業發展,一起支持創新企業,這應該說是投資基金和被投企業之間比較和諧的狀態。

從整個基金的投資實際操作來講,我們最希望的是這種狀態——我們看到未來的大的發展機會,跟企業家合作,通過我們的努力,更重要的是企業家的努力,讓小公司成長為大公司。當它成長起來的時候,我們繼續共同做一些事情,比如一起投資,相互介紹資源,看到能夠共同發展的領域一起參與,這是最好的狀態。


《管理視野》:投資機構與創業者之間這種理想的關係可遇不可求,不同的投資人和創業者之間的關係也是千差萬別。


胡旭波 :投資人和創業者之間是相互觀察、相互認可的過程。創業者也在看投資人。投資人和創業者各司其職,本身需要討論的事項也不多,看法不一致的時候,只能加強雙方的溝通,不要讓溝通影響了決策本身的科學性。更多時候,我們會尊重創業者的看法,任何時候,不要讓投資人成為影響公司發展的一個因素。



03

本土創新藥未來可期


《管理視野》:啟明創投佈局了創新藥、醫療器械、診斷、醫療服務等領域的公司,在創新藥領域,創新藥的研發時間長,投入大,風險高,您如何識別好的項目?有哪些判斷的維度?


胡旭波 :創新藥投資任何時候都存在失敗的可能。如果成功,肯定有“運氣”的因素。我們只能夠從臨床需求、團隊、臨床數據等幾個方面來綜合性地看潛在價值和風險的平衡。比如愛科百發,張江的一家抗病毒創新藥公司,目前進展最快的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全球一類新藥已經完成了全球二期臨床研究,並率先在中國開始了三期臨床研究,有很大可能會成為在全球第一個上市的兒童RSV治療創新藥。我們看中的是這幾個方面:一是兒童RSV其實是被大家嚴重低估的一個未滿足的臨床需求,全球都沒有可供治療的藥;二是我們投資的時候看到了一些早期的臨床數據,我們願意投資來支持公司完成更多的臨床研究;三是團隊很專業,從全球創新藥巨頭羅氏出來,創始人鄔徵本身就是當年在羅氏的這個化合物的研發者之一。


《管理視野》:現在的本土創新藥企處於怎樣的發展階段?


胡旭波 :中國的本土創新藥潛力很大,目前已經上市的比較領先的有兩家公司,分別是百濟神州和再鼎醫藥,後者是我們投的,它們現在都處於不錯的發展階段,被整個國際醫藥市場所認可。還有很多初創的生物公司也不錯,在慢慢發展起來。總體上來講,中國的創新藥還處於發展早期,最大的一家市值也就一百億美金左右。接下來的20年會是發展期,應該會湧現更多的創新藥。假如有一家中國創新藥公司領先於國際同行研發出全球第一個全新創新藥,我認為這就意味著中國創新藥進入了新階段。當下是發展早期,以後的潛力還是挺大的。

啟明創投胡旭波:醫療行業的投資到底應該看重什麼?


《管理視野》:對本土創新藥企來說,挑戰會在什麼地方?


胡旭波 :創新藥本身是高風險行業,創新藥研發失敗了,投資就打水漂了。對所有創新藥公司來說,他們第一個面對的挑戰肯定是科學上的挑戰,看選擇的項目是不是真正能夠變成創新藥。如果選擇的靶點、方向是對的話,接下來的挑戰在於,能不能在研發路徑上走得比別人更快、研發數據能不能比別人更好。這就是相互競爭,看誰的東西做得更好一點。創新藥最終用數據說話,如果有的產品好,不好的產品就沒有人要了,這是拼質量、拼速度的過程,競爭會很激烈。

目前本土的大部分創新藥企處於摸索階段。愛科百發與其他創新藥公司不太一樣。中國大部分創新藥公司屬於best in class(同類最優),指的是你也研發我也研發,我希望研發的東西比你好一點,當然最終還是要等到臨床研究數據出來後才知道。而愛科百發做的東西和別人很不一樣,它所做的東西我們叫first in disease或者 first in class(同類第一),在這個領域還沒有任何藥,它是第一個把這個藥推到臨床二期,在中國已經開始做臨床三期。所以它現在沒有什麼競爭對手,風險在於能不能做成功。它的技術難度比中國一般創新藥公司都要高,風險也更大。如果成功,這會是一個標誌性事件。

從行業發展來看,我認為中國的創新藥公司需要5-10年時間把重點轉移到first in class 上。這期間最大的挑戰還是在對科學和疾病的理解上,相當底層和核心的部分,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很難短時間跳躍。也許國際化合作可以促進這個過程。



04

識別企業價值

《管理視野》:做投資,判斷能力特別重要。投資人怎麼識別真偽,實現對企業價值的發現和判斷?


胡旭波 :我們每天會接觸很多數據,要知道哪些數據和信息是關鍵、重要的,哪些不那麼重要、不那麼相關。對於任何一個投資,我們內部都會開會討論,每個人都有不同看法。做決策的時候,因為10個人有10個看法,有的人說好,有的人說不好,那怎麼辦?投資人在瞭解整個投資或者整個公司全貌之後,要發現哪些關鍵因素是比較重要的,是能夠決定這家公司能不能發展起來的。從複雜的現象裡面找到最直接、最接近商業本質和創業本質的因素,然後再來做決定。對於醫療投資,最直接的還是看公司的產品能不能滿足醫療需求。

產品和服務的真正意義,是要創造醫療價值、客戶價值。

我們會關注一些創新,投資的商業模式創新的項目,大部分發生在醫療服務行業,比如微醫、妙手醫生、梅斯醫學、曜影醫療等。當然,我們更多的投資是在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方面,比如貝瑞基因的NGS(新一代測序)應用、艾德生物在腫瘤靶向治療伴隨診斷的產品創新、愛科百發的全球首個治療兒童RSV感染的全新創新藥。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一樣,能否成長起來,關鍵點是一樣的,就是能否給客戶提供更好的產品、體驗、治療。

啟明創投胡旭波:醫療行業的投資到底應該看重什麼?


《管理視野》:Bad Blood(《滴血成金》)描述了發生在硅谷的一場精心策劃多年的騙局。創業者最初是帶著很好的願景,但技術達不到要求,所謂的“技術創新”矇蔽了很多人。在您看來,投資人應該如何鑑別醫療創新中的“技術含量”?


胡旭波 :很遺憾,投資人有時候不得不吞下這樣的苦果。在這件事上,創始人和投資人的目標是一樣的,那就是想辦法研發出更簡單有效的診斷產品。然而投資人的夢魘在於投資人把寶押在了一個不可以信任的創始人身上。投資人還是需要多瞭解技術,從底層技術上去研究這件事的可能性。


《管理視野》:在您的投資經歷中,讓您最興奮的、印象最深的一筆投資是什麼?有遺憾和錯過嗎?


胡旭波 :比較興奮的投資很多,我對我們投資的大部分公司都感到興奮。這些公司都在努力為客戶創造更好的價值。錯過的也有不少。做出不投資的決策原因有很多,但是往往只需要有一個原因,就會讓你產生停止投資的想法。不過我很同意高翎資本的創始人張磊的一個觀點,“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我不遺憾錯過,我只關心我們投資的企業是否做出了更好的產品或服務。


《管理視野》:有人說,投資需要理性的判斷,可能同時還要有一些“賭”的運氣成分在裡面,投對了就會非常有職業成就感,對此您怎麼看?


胡旭波 :成就感很高的同時也意味著壓力很大,我們這個行業淘汰率其實是很高的。關於投資的理性和感性,我認為,理性可以讓你成為一個有紀律的投資人,感性會幫助你創造一些不可思議的投資。簡單的理性也許會讓你的工作過於模式化,我喜歡加一些感性的因素。


05

投資醫療的初心

《管理視野》:對於成功的企業,其實大家往往記住的是創始人,而忽略了背後的投資人。入行這麼多年來,您對VC 這個行業有怎樣的理解或者情感?


胡旭波 :我不太喜歡被記住,我更喜歡人們記住創業者,這是更公平也是更有示範的觀點。創業者承擔了更大的責任,投入了更多精力,想辦法為客戶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無論成敗,都值得尊敬。一家創業公司做得成功不成功,在我看來基金的作用不是最大的,10%-15%就差不多了,80%以上都是公司創始人、團隊和他自身的運氣構成的。如果公司做得很好,給社會提供一些價值,對我們來講就開心一點。這麼多年,我對VC行業還是蠻有感情的,到退休的那一天,只要有一些創始人還記得我,記得當年並肩作戰,相互支持,我就心滿意足了。

VC行業的本質,對於LP來說是獲得穩定的回報,對於我來說,更多的是參與到一些創新型企業的成長,為我們的醫療體系和每一個人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我相信在一個有效的市場裡,創新和價值是核心的,基於此,對LP的持續、穩定回報是可以預見和實現的。


《管理視野》:您覺得自身的哪些特點是跟這個行業特別匹配的?


胡旭波 :我是學醫的,在上海醫科大讀書,希望能通過做一些事情,對醫療行業的不斷提升、革新、進步做一點貢獻,這是學醫人比較樸素的想法。我的同學們都在醫療體系裡的不同崗位做事情。醫療這個行業跟其他很多行業不一樣,幾乎跟我們所有人的生活都相關,但醫療行業在全世界來講都是挑戰最大的行業。我們所有人都希望有更好的醫療體系,讓每一個個體能夠在裡面獲益,獲得更好的醫療服務,更有尊嚴。

對我們來講,投資可以幫助企業,讓更好的產品研發出來,更好的服務能夠落地,通過更有效的方法降低醫療成本,對我們整個社會,對每個個體產生一些價值,這是做醫療投資有意義的地方。

做醫療投資跟做其他行業投資,稍微有那麼一點點區別,就在於我們的投資跟我們的生活、健康、醫療,甚至未來每一個人的尊嚴掛鉤更密切一點。


《管理視野》:這次疫情應該也會讓很多人改變,大家能夠真正去尊重醫生,讓醫患關係更加融洽和諧。


胡旭波 :當年我們去讀醫科的這一幫人,要麼有一點情懷,治病救人,要麼是希望有一個穩定工作,學一門手藝,初心都挺好的。其實我認為中國的醫生是全世界醫療體系裡效率最高的一幫人。

中國的醫療體系嚴格講已經是挺不錯的,很強大,很有效。不過,人的醫療需求是多樣化的,你的需求跟我的需求不一定一樣,所以市場可以有更多服務、更多產品讓大家選擇。多樣化能夠降低國家醫療體系對醫保的依賴性。我們希望通過投資能夠做一點事情,讓醫療體系更加有活力、有彈性,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