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軍藍色方案(一)

藍色方案——德國國防軍於1942年夏季在蘇聯南部實施的戰略性進攻行動的代號。

1941年6月22日,德國國防軍發起了“巴巴羅薩行動”,其目標是在幾個月內以閃電戰擊敗蘇聯。德軍的進攻開始順利,多次擊敗了蘇聯,直到1941年冬天才莫斯科城下停止。德軍佔領了廣闊的土地和重要的工業基地,但蘇聯仍然抵抗。在1941-42年冬季,蘇聯軍隊發起了一系列成功的反擊,消除了對莫斯科的威脅。面對挫折,希特勒想進攻以解決問題,因此他需要高加索人的石油資源。 1942年2月,德國軍隊總部開始研究針對高加索地區的作戰行動,這是巴巴羅薩行動的延續。 1942年4月5日,希特勒簽署了富勒的第41號訂單,這是“藍色計劃”的原型。它描述了行動的要素,並規定了1942年東部陣線的戰略目標。中央司令部需要進攻聯軍集團保衛,佔領列寧格勒,加入芬蘭軍隊,同盟集團佔領高加索地區。最後,佔領高加索地區是頭等大事。

二戰德軍藍色方案(一)

高加索山脈及其周邊地區遼闊,資源和文化多樣性豐富。從東部的裡海到西部的黑海。山區北部是穀物,棉花和農業機械的生產中心。黑海沿岸的邁科普和山脈中央的格羅茲尼是兩個主要油田,佔蘇聯石油產量的10%。山脈南部的地帶名為外高加索,覆蓋了格魯吉亞,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這個人口稠密,工業化程度很高的地區擁有世界上最豐富的燃料儲備。阿塞拜疆的首都巴庫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油田,佔蘇聯石油產量的80%,1942年生產了2400萬噸石油。

二戰德軍藍色方案(一)

此外,高加索地區還富含煤炭,泥炭,有色金屬和稀土金屬。外高加索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錳金屬礦床,每年生產15萬噸錳礦石,佔蘇聯錳產量的一半。庫班地區富含小麥,玉米,向日葵種子和甜菜,為蘇聯提供了巨大的糧食供應。

這些資源對於希特勒和德軍至關重要。戰前德國每年消耗的300萬噸石油中,有百分之八十五是從美國,委內瑞拉和伊朗進口的。戰爭爆發後,英國的經濟封鎖切斷了美國和中亞的石油供應,使德國依賴羅馬尼亞和其他歐洲國家獲得石油資源。從1938年就可以看出德國對羅馬尼亞的依賴,在德國750萬噸石油中,只有三分之一來自國內資源。石油是德國的致命傷。到1941年,希特勒已經用盡了德國的石油儲備。其餘兩個石油來源是國內化學合成技術和羅馬尼亞油田(後者佔德國石油的75%)。

二戰德軍藍色方案(一)

希特勒知道德國的石油資源每天都在枯竭,並且深深懼怕盟軍對羅馬尼亞的空襲。他在戰爭裡樹敵甚眾,他必須保護羅馬尼亞並開發新的石油資源才能獲勝。到1941年底,羅馬尼亞警告希特勒,其石油儲備也已耗盡,從那時起,羅馬尼亞一直未能滿足德國對石油的需求。因此,佔領蘇聯油田成為德軍的當務之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