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时间都去哪了?真的是手机的锅吗?(上)

我的时间都去哪了?真的是手机的锅吗?(上)

一般认为,孩子拿起手机,基本都是在做这件事

我的时间都去哪了?真的是手机的锅吗?(上)

而父母拿起手机,基本都是在看这些文章:

我的时间都去哪了?真的是手机的锅吗?(上)

而事实上我们拿起手机,很多时候是在做这些事:

我的时间都去哪了?真的是手机的锅吗?(上)

谈到忙,没有人比现代人更忙。时间似乎永远不够用,而最容易背锅的,就是“整天玩手机”。真的是这样吗?是。。。。。。。。。。的话那我也就可以收工不用写文章了,所以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这篇文章会带你更高效地刷朋友圈,打游戏,看视频,听音乐,你不用放弃个人爱好和喜欢做的事。并揭露那偷走你时间的真正的背锅侠是谁。

我的时间都去哪了?真的是手机的锅吗?(上)

回应梦鸟上次的善意,这里为另一个背锅侠做个广告:第一背锅侠“水逆”的真实身份

工欲善其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磨刀不误砍柴工”。当然了,“利其器”不是让人人去买一个iPhoneX,因为现在大多数正常手机发发微信看个小电影什么的还是没问题的。虽然系统不卡,但每个人都有过拿出手机,横拨拉竖拨拉,才找到需要的APP的经历吧?我们需要做的第一步是让手机的操作体验变流畅。

我的时间都去哪了?真的是手机的锅吗?(上)

整理手机,减短“点击链”

我认识有的人手机上图标近十页,又或者满满一屏幕全是分组,试想这种手机每拿出来一次,要花多少时间在拨拉上面?更有可能拨拉了一会忘记自己要干什么了,放回去过会再重复一遍。

许多网站的UI设计师绞尽脑汁只为让客户通过最少的点击数就到达他们需要的页面。这被称作次点击原则。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不知不觉地会对哪怕多点击一两下也失去耐心。如果我把微信放在手机第四页的社交分组下,每次打开都要比别人多数个操作,虽然只是数秒的时间,但是大量重复的这类操作,会让人进入潜意识消磨时间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会更难做需要集中注意力的事比如读一篇文章。而更容易倾向于去从事无意识行为,比如刷刷自己的朋友圈有多少人点了赞。

仔细设置APP提醒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一开始可能觉得不设提醒可以避免手机一直打扰,以减少花在手机上的时间。事实恰恰相反,坦率点讲,要我不看手机,那是不可能的。如果不设提醒,心里就老是悬着,哎这妹子有没有和我说话啊?刚才发的那照片有没有人点赞啊?我XXXX游戏的体力有没有溢出啊?

我的时间都去哪了?真的是手机的锅吗?(上)

那如果提醒全开呢?更完蛋了。你的手机会不停地震一震,震一震,震得你心痒难忍怎么办?掏出手机看一看喽。心理学家拉里-罗森把这种行为称作

高科技焦虑,你的手机好像总是不停地在召唤你。这种症状明显的人,甚至会经常感觉到不存在的震动,而拿出手机盲目浏览一番。所以我们还是需要花时间仔细设置一下的。

我的时间都去哪了?真的是手机的锅吗?(上)

这里甲勾总结了几个比较实用的设置提醒的原则,花一段时间习惯,相信掏出手机瞎看的次数会大大减少。

  1. 把APP分类,找出少数需要设置提醒的,把大部分APP的提醒关掉。

  2. 挑出那些必须进行操作的APP,提示种类设为提示(iOS),注意这不是默认。其它设为横幅。

  3. 对于类似微信这种可以进行细化设置,蛋丁这样的话痨关闭提示,梦鸟这样字字珠玑的打开提示。条纹猫这样的妹子根据情况调整。群消息全部关闭。

这么倒腾一下手机进入高效流畅模式以后,我们就可以进入今天的正题了。

正事儿,闲事儿,和伪正事

人不是机器,活着,有一部分时间就是用来“不务正业”的,要任何人在这个时代完全放弃手机,是很不现实而且略有点另类的行为。我们在手机上做的事可以很简单地分成两种:正事儿和闲事儿

正事儿就是那种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全世界的事。比较明显的比如在微信工作群里和小伙伴讨论下午开会的报告内容。“我在工作呢,别打扰我(们聊中午吃什么)!”。

其实还有另一类行为也属于正事儿。我把这类事定义为对自身“有产出的行为”。比如梦鸟从来没玩过MOBA类游戏,然后去下了个王者荣耀玩。虽然在旁人看来不务正业,但是一步步学习怎么玩,和小伙伴一起开黑,掌握技巧(锻炼手速)蹭蹭蹭上分,这个过程和练练字画画图没什么本质区别,对于自身是一件正儿八经的事。

相对的,闲事儿就是“无产出的,放松的行为”,比如搜搜歌听听歌,数数自己得到多少赞,有的没的在几百号人的群里闲扯等等。很显然,我们每个人天天都在从事这些行为,而这些行为也是我们健康地生活必不可少的。所以根本不用像那些鸡汤给你灌的:“要少做浪费时间的事”。机器还要关机上油保养呢,人怎么可能不做些旁人看来毫无意义的事放松自己?闲事儿,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我的时间都去哪了?真的是手机的锅吗?(上)

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 工作 vs 休闲 的平衡

单独地来说,这两者都没什么问题,只需要平衡好其中的关系就可以,而如何平衡并不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这里要着重谈的是最大的手机时间杀手--伪正事

什么是伪正事?

“伪正事”这个词的灵感来源于 pseudo-worker 伪工作者,真正的出处已不可考,常见的引用是吴军提到过Google里面一些人在公司里忙忙碌碌应付事务,却效率低下的情况。我们花在手机上的很多时间,其实正是虚耗在这些类似的伪正事上。

当一件看似是正事儿的行为,开始慢慢不需要主观的集中注意力参与的时候,它就渐渐地变成一件伪正事。

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玩旅行青蛙,宾果消消乐这样的游戏?因为这个过程是非常机械,需要极少脑力参与的。而为什么又有这么多王者荣耀或者其它游戏的玩家被家长朋友认为是虚度时光,浪费时间呢?因为他们早已经跨过了刚开始的学习期,又没有动力和能力像职业玩家一样当成事业来玩。要么是机械地刷着这个那个,要么是“培养着自己的角色” -- 事实上只是观察着一个随时间递增的简单函数而毫无对自身的产出。许多正事儿,这时候就变成了一个“无产出的,放松的行为”

我的时间都去哪了?真的是手机的锅吗?(上)

真 舒 服~~~~

每个人在一开始,对于正事儿,和闲事儿的时间分配相信都是很合理的。比如甲勾在手机上60%的时间用来工作,读知识类文章,公众号相关,玩手游。40%时间娱乐,听歌,刷朋友圈,群里吐槽,(和妹子聊天)。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严肃的研报和技术类的文章看着好累啊,看娱乐八卦吧。这游戏升级好难啊,氪金吧。写文章真累啊,去群里聊聊最好骗蛋丁来写两段。而工作也经常聊着聊着真变成了吃饭。

我的时间都去哪了?真的是手机的锅吗?(上)

很闲的猫咪

我们自以为仍然在做着正事,但其实已经进入了无产出放松的状态,结果只有20%甚至更少的时间做了真正的正事儿。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每天看似离不开手机,每件事都很重要,忙得不可开交,而事实上时间都花费在伪正事上面并没有产出,和我们期望的

“有产出的”结果相去甚远。这时候,在自以为是正事儿上精疲力尽的我们,回头会花更多的时间在闲事儿上面。

结语

好了今天就先说到这,我回头得整理一下我的APP了,另外还要去熟悉下多使用手机上的搜索功能找东西,一直被条纹猫鄙视。其实不光是手机,有时候桌面也需要好好地理一理。。。

我的时间都去哪了?真的是手机的锅吗?(上)

很多人喜欢往桌面上堆东西

在本文的下篇会进一步讨论有关时间管理和期望值的话题,敬请关注。

感谢阅读,本文由“奇点偶遇”原创发表,欢迎关注。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我的时间都去哪了?真的是手机的锅吗?(上)我的时间都去哪了?真的是手机的锅吗?(上)
我的时间都去哪了?真的是手机的锅吗?(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