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荷蘭還在應對這個“次生災害”

疫情之下,荷蘭還在應對這個“次生災害”

疫情之下,荷蘭還在應對這個“次生災害”

對於常規性的災難,人們往往有所瞭解和準備,但其引起的次生災害有時會讓人措手不及。性別暴力正是新冠疫情下再度浮出水面的“次生災害”。


今年,許多國家向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了家庭暴力和親密伴侶暴力事件更為普遍的情況,增幅可達到25%-50%。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於4月表示,他已經注意到親密伴侶暴力事件“在全球以可怕的速度激增”,並呼籲家庭暴力“停火”。根據聯合國人口基金會公佈的信息,流行病往往會導致社會基礎設施崩潰,使得社會中已經存在的弱點和衝突變得更加複雜,而性別暴力正是其中一個長久以來的“弱點”。


社交隔離是遏制疫情的必要措施,但家庭並不是對每個人來說都安全的地方。歐盟委員會打擊暴力侵害婦女行為和家庭暴力問題專家組組長表示,對外出行動的限制為施虐者提供了額外的權力和控制,這包括一些受暴力侵害的婦女因為害怕傳染而決定不外出尋求醫療救助,或者那些為受害婦女提供庇護所的公共設施不能確保場所的安全。


疫情之下,荷蘭還在應對這個“次生災害”


一邊是性別暴力的增加,一邊是尋求幫助的減少。疫情下的次生災害緣何至此?而荷蘭作為一個向來主張性別平等、開放包容的的國家又是如何動員全社會上下,積極響應世衛組織和聯合國婦女署針對性別暴力的號召?


性別暴力:疫情再燃“次生災害”


面對流行病,性別暴力事件的頻率會增加,這種情況不僅限於新冠疫情的流行,“前車之鑑”比比皆是。比如,一些研究報告發現,在艾滋病病毒高度流行的國家,性別暴力事件更加普遍,丈夫因懷疑有婚外情而毆打妻子的情況有所增加。在西非埃博拉病毒爆發期間,由於無法逃脫施暴者,女性特別容易受到暴力侵害。此外,受害者們受到侵害的情況往往得不到承認,也無法及時得到照顧。


造成這種性別暴力案件增加的原因有很多。有學者認為經濟依賴是家庭暴力的一個原因,流行病導致經濟更加脆弱,失業率上升或失業風險增加。在隔離期間,越來越多之前從事非正規工作的婦女被解僱,導致她們在經濟上依賴於男性,從而受到更大的影響。另有調查顯示,從事遠程辦公的女性人數少於男性,一定程度上是因為更多女性在家工作的同時需要照顧孩子,使得她們很難適應不斷變化的工作環境,只能在經濟上更加依賴伴侶。

這種日益增長的經濟依賴不僅增加了她們遭受性別暴力的風險,而且也使她們很難離開施害者。


疫情之下,荷蘭還在應對這個“次生災害”


社交隔離的時候,人們的心理健康往往會受到影響。根據《中國關心下一代藍皮書:中國關心下一代研究報告(2020)》,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心理熱線持續工作,處理疫情期間未成年人的情緒、親子關係、家庭教育、因疫情導致原有心理疾病加重或復發等問題。研究結果顯示,新冠患者和普通公眾的焦慮水平顯著升高。這些心理健康問題可能會引發酗酒等行為,從而導致性別暴力事件的增加。根據美國《新聞週刊》4月的報道,3月起美國出現疫情大規模傳播後,美國酒精飲料的消費量增長了55%。


在新冠疫情爆發後,焦慮、酗酒和伴侶之間長時間的相處,有可能引發性別暴力事件的增加。在澳大利亞的西澳州,州警察局副局長曾於4月披露,儘管新冠期間該州總體犯罪率下降超過30%,但家庭虐待率卻上升了5%。澳大利亞一些慈善機構表示,將進一步關注施害者利用新冠疫情的錯誤信息從而進一步控制和虐待受害者的情況。而在英國,新冠期間慈善機構“家庭暴力避難所”網站記錄到有關家庭虐待的熱線電話同比增加了150%。


儘管總部位於德里的反家暴組織Jagori的求助電話數量在新冠爆發期間下降了50%,但這並不意味著情況樂觀。該組織的主席Jaya Velankar表示,這更可能是因為受害者害怕在家裡求助會被施害者發現。施害者更有可能通過限制受害者接觸電話、互聯網和其他人,也更容易實施控制。因此,即便當人們被隔離在家中時,仍需提供各類服務,以儘量減少暴力的風險。


疫情之下,荷蘭還在應對這個“次生災害”


新冠在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同時,女性面臨性別暴力事件的風險卻不斷上升。比如《印度快報》的一篇文章指出,在孟買,絕大多數家庭中沒有自來水;隨著夏季氣溫的上升,人們在隔離期間花更多的時間呆在家裡,並且為了避免傳染,洗手次數更加頻繁。因此居民需要更多的家庭用水,許多婦女遂而轉向地下水黑市。女性排隊買水的時間越來越長,她們常常在凌晨時分來到市場,在那裡她們經常面臨語言騷擾和性騷擾。


解決性暴力需體系聯動


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將性暴力劃分為普遍流行程度的公共衛生問題,全世界預計有35%的女性曾遭受身體暴力或性暴力。而在歐洲範圍內,根據歐盟基本權利機構的普查,每三位歐盟女性中就有一位曾在15歲以後遭遇某種形式的肢體或性攻擊。50%的歐盟女性遭遇過性騷擾,5%的歐盟女性遭遇過性侵,20%的歐盟女性有被跟蹤的經歷。


荷蘭的數據也並不樂觀,根據前述普查的結果,荷蘭45%的15歲以上女性遭遇過暴力,26%的女性有被跟蹤的經歷。2010年到2012年,荷蘭平均每10萬人中有7.9人是性交易的受害者,是歐盟平均數值的4倍。但在過去10年裡,荷蘭逐漸建立了一個相對完整的體系,聯動教育、預防、健康和社會援助、法律執行方面的專家,共同應對各種性別暴力。


疫情之下,荷蘭還在應對這個“次生災害”


2014年8月1日,《歐洲理事會防止和反對針對婦女的暴力和家庭暴力公約》生效,荷蘭於2011年簽署時即加入了該公約。這是歐洲首部專門打擊對婦女暴力和家庭暴力的條約,公約提到對女性實施包括物理、性別、心理和經濟上的家庭暴力,包括騷擾、跟蹤、性侵犯、強制婚姻、實行生殖器切割等行為都將面臨法律制裁。


在荷蘭,即使是性別暴力中最為輕微的跟蹤行為,也有具體的法律條文確保受害者的安全。早在2000年,荷蘭就通過了反跟蹤的法律,規定犯下跟蹤罪的施害者將被處以最高三年監禁或第四類處罰。同時,法院可以實施接觸禁令,禁止跟蹤者以面對面、書面、電話、電子郵件或任何其他形式與受害者進行接觸。另一個可以同時實施的選擇是區域限制令,也就是不允許跟蹤者進入受害者居住的街道,或在某個區域出現。而在更為極端的親密伴侶暴力方面,受害者可以通過申請“緊急禁止令”(emergency barring order),禁止施暴者進入受害者家中,而違反該禁止令則將被定為刑事犯罪。


但也正如前文所說,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親密伴侶暴力更難被曝光,線下的援助和教育也難以繼續展開。面對這樣特殊的情況,今年的“消除性別暴力16日行動”主題為:點亮橙色:募資、響應、預防、收集(Orange the World: Fund, Respond, Prevent, Collect!)。荷蘭政府也在今年發起一系列活動,用實際行動回應這一主題。


“你不是一個人”,以人為本提供切實保護


今年2月,阿姆斯特丹市長和議員發起了“You are not alone(你不孤單)”運動,旨在為受到線上線下性騷擾的女性提供援助。針對那些需要心理疏導的受害者,有專門的女性專家將與她們交談,提供幫助和支持。阿姆斯特丹市現任市長Femke Halsema(也是阿姆斯特丹的首位女市長)號召阿姆斯特丹的每位女性能夠隨時隨地為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撫慰和支持,Halsema期望這項志願活動能夠逐步成形,它的口號是“每個阿姆斯特丹女孩旁邊都有一個堅強的女人”。


疫情之下,荷蘭還在應對這個“次生災害”


同時,阿姆斯特丹市政府還將與司法和護理組織合作,提出一種綜合的、以人為本的方法,幫助有複雜問題的和多次受害的女性。市長和市議員還承諾將盡最大努力確保有足夠的庇護所給需要避難的女性,並將努力找出並解決可能阻礙援助進程的問題。


為了更好地從基層解決性別暴力問題,荷蘭公共衛生部以藥房作為根據地。5月1日起,荷蘭境內的家庭暴力受害者可以使用暗號“面具19”(Mask 19),向藥店尋求幫助。藥劑師會說口罩暫時缺貨,需要留下號碼和地址,這樣口罩才能送到。之後,藥店會提醒當局或援助機構有人需要幫助。積極收集受害人的相關信息可以幫助相關機構更為積極地開展工作,也可以儘量避免受害者被施害者控制而無法接受幫助的情況。


疫情之下,荷蘭還在應對這個“次生災害”


荷蘭政府表示,從2021年開始,還將向旨在解決家庭暴力和虐待兒童問題的項目追加5910萬歐元。其中超過3850萬元提供給“安全在家(Veilig Thuis)”組織,這個全天候的呼叫中心負責從受害者、旁觀者、專業人士甚至施害者處接報家庭暴力和虐待兒童的案件。剩餘的錢款將用於建立更多的庇護所,以收容逃離家庭暴力的婦女。


守護她們的“橙房子”

荷蘭最有名的性別暴力零容忍政策就是公共設施“橙房子(Orange house)”。橙色是聯合國秘書長為“聯合起來結束針對婦女的暴力”運動指定的顏色。橙色是一種明亮而樂觀的顏色,代表著一個沒有暴力侵害女性的未來。而荷蘭的橙房子是一個為家暴受害者提供收容所的機構。


與大部分庇護所一樣,在荷蘭,橙房子的地址並不是私密的,任何在家庭暴力中受到侵害的婦女都可以走出家門,在地圖上找到橙房子並前往那裡,比如阿姆斯特丹的橙房子就位於阿姆斯特丹老西區(Oud west)。開放的環境也可以是安全的,橙房子的工作人員最初發現很多受害者會回到他們的伴侶身邊,所以他們意識到整個家庭都參與治療是很重要的。

在安全得到保證的情況下,橙房子會讓施害者一起接受治療。事實上,根據橙房子工作人員公開的信息,讓所有家庭成員都參與對話可以帶來更多突破,當親密關係的雙方在橙房子裡互動時,他們的角色也會發生變化。


疫情之下,荷蘭還在應對這個“次生災害”


值得欣慰的是,據荷蘭人權研究網絡中心(NNHRR)彙報,

新冠疫情期間,荷蘭的各類婦女庇護所和支持援助服務仍在向(潛在)受害者提供在線諮詢和電話諮詢,緊急避難所也都一直保持著可用狀態。政府也承認由專業人士提供的庇護所和援助服務是解決性別暴力的一項關鍵措施,而這一方面需要公共機構繼續提供服務,另一方面也要謹防病毒的傳播。因此,政府正在向各類數字化諮詢服務提供更多資金支持,幫助女性在家就可以接受線上援助。


像這樣的各類法律服務和公共支持是在傷害發生之後的補救性支持,而真正想要消除性別暴力前路漫漫,需要各國對家暴、性騷擾和虐待等常規議題進行持續關注並採取預防措施。作為普通人,也可以主動參與最近“消除性別暴力16日行動”的公共活動,特別是在社會面臨極大考驗的情況下,提升自我保護意識的同時,也不要忘記那些長期面臨傷害風險的群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