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書新解:老闆在經營企業過程中,如何處理小人行為和讒言?


素書新解:老闆在經營企業過程中,如何處理小人行為和讒言?

簡介

《素書》第三章,求人之志章有一句:“殫惡斥讒,所以止亂。”

素書新解:老闆在經營企業過程中,如何處理小人行為和讒言?

孔子說:“世間惟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遜,遠之則怨。”世上什麼人都有,當然小人也比比皆是。小人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讒言始於小人,任讒言擺佈者多無善終。無論在什麼時代,小人都是製造混亂的罪魁禍首。

奸讒小人總是喜歡挑撥是非,搞得組織內部不和,離心離德,對組織的危害極大。究其原因,無非是統治者自身不正,沒有堅定摒除惡行惡言的立場,致使社會風氣不正。統治者如不對惡行惡言等不正風氣進行徹底治理,各種惡劣行徑就會持續滋生,社會動亂也會隨之發生。

素書新解:老闆在經營企業過程中,如何處理小人行為和讒言?

圖片來源於網絡

那怎麼徹底治理讒言呢?控制是控制不住的,小人永遠都存在的。關鍵是我們要思考,為什麼會出現那麼多的讒言和小人呢?其實沒有人願意做小人,只是他的利益被觸碰到了或受到了威脅。我們要從自身去思考,我的心是否夠正,創造的這個環境是否符合自然規律,能否做到公平、公正,能否讓每個人在這裡生命得到成長,找到生命的意義。

如何制止讒言

所以有了讒言,不是先急著去制止,去爭辯解釋,而是先反省自己。如果問題是出現在我自身,那應該先從改正自身著手。如果自己身心足夠正氣凌然,反正讒言都是捏造的,無中生有的,不管別人說什麼,我都不去理會。清者自清,濁者自濁,我只管做好自己,他們就沒什麼可說的了。在組織中,如果在讒言處理上花精力,勢必會讓讒言造成更大的影響。而我只管做好我自己,讒言自然會不攻而破。這是自然法則,優勝劣汰,價值觀不同頻,會自然被淘汰。如果大家都堅信不移,小人在那胡說八道,混淆視聽,他自然會離心離得,要然感覺自我無趣不再說了,要麼就自己選擇離開了。

感化是最好的止亂

那我的志向就是為了讓更多生命變得更好,我怎麼能對他不理不睬,或當作不知道呢?我所做的這一切不就是為了讓一個人從不好的狀態活成好的狀態,讓每個人從好的狀態到更好的狀態的嗎?那小人他的生命狀態肯定不好,他難道不是更需要活出生命更好的狀態嗎?

所以,他所有的行為,我都應該接受。他更希望被看見,被理解,被關注。就像父母對待孩子一樣,不論孩子們對他們有怎樣的不理解,他們都是一如既往的愛孩子。反正我是為了他好的,不管他接不接受,理不理解,我只管做好自己,去感化他。總有一天他會理解我的, 一年不行兩年,兩年不行三年,三年不行五年,反正我的使命就是希望他變好。如果沒有大志向,是做不到的。

素書新解:老闆在經營企業過程中,如何處理小人行為和讒言?

袁崇煥,是明末學者,民族英雄。

袁崇煥,是明末學者,民族英雄。明末,國家面臨內憂外患,努爾哈赤的騎兵一路攻城掠池,京城眼看不保。袁崇煥以文官之身,投筆從戎,屢次給強悍的敵人以沉重的打擊,創造了戰爭奇蹟,挽救了民族危亡。但就是這樣一位頂級愛國者,卻不見容於天地。原來,出於戰術的需要,袁崇煥在作戰之餘,多次與外敵主將談判;這引起了朝廷的懷疑;加上外敵毒施反間計;袁崇煥被錯判為漢奸,通敵叛國,押回北京凌遲處死。刑場上,面對義憤填膺的群眾,袁崇煥百口莫辯;在經歷一番痛徹心扉的生劏活剮之後,憤怒的人們將從他身體上剮下的人肉搶食淨盡。

素書新解:老闆在經營企業過程中,如何處理小人行為和讒言?

張自忠將軍

滿清入關,明朝覆亡三百年後,日本人又打進了長城。還是北京,有一位將軍叫張自忠的,又跟外敵主將談判上了;一時間,輿論鋪天蓋地,紛紛怒斥其漢奸;這位將軍又是百口莫辯。1940年,在華中戰場上,將軍身先士卒,衝鋒在前。右臂中槍,仍奮揮左臂,督戰不已;直至全身被日本人的子彈打出七個血窟窿,將軍終於壯烈地犧牲在抗擊日寇的戰場上。

歷史上像袁崇煥,張自忠這樣的人物比比皆是,他們用行動讓讒言自動破滅。他心中只有國家和人民,他又怎麼會在乎別人怎麼說呢?哪還有精力和時間去斥讒言止亂,國家和人民更重要。

總結

殫惡斥讒,所以止亂。第一個維次是制止,去控制。第二個維次是不理,不去管它,隨別人怎麼說。第三個維次是我要感化他,我只管做好自己,通過正己來化人,這樣子的話就永遠都不會出現混亂的情況了。小人都被感化了,他不僅不再有讒言,內心裡面只有愧疚,而且對你會更加尊重,恭敬,這樣還會出現讒言問題嗎?小人都開始維護你了,其他的人更加尊重你,所以止亂。

第三章求人之志章第三段的這四句話,是教我們如何與人更好的相處。與人相處最好的方式就是要做到修身立大志,正已化人,通過利他,成就他人,就能得人心。

《素書》是天下謀略第一奇書,是最實用的國學經典文化,是最能解決當下問題的聖賢智慧,人人都應該掌握。希望在傳播國學文化的路上,找到知己,一路同行。請關注聯繫。

素書新解:老闆在經營企業過程中,如何處理小人行為和讒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