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息,折騰不止!像老羅那樣,把自己折騰成一個牛叉的人

很多時候,你會發現,自己所謂的頓悟,也許只是別人的常識!

對於多數努力成長中的年輕人來說,這或許是一個非常殘酷的現實。

自己經過了大量的學習、思考和實踐,在某一個瞬間,突然悟透了一個道理,正當自己為這頓悟沾沾自喜的時候,忽然又發現,自己所謂的深刻見解,在一些牛人眼中只不過是些習以為常的常識罷了。


生命不息,折騰不止!像老羅那樣,把自己折騰成一個牛叉的人

於是乎,這種能力或思維層次上的差距,讓“牛人們”在這個碎片化信息轟炸的時代,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抖音和各種自媒體平臺上,吸引著大量的粉絲追捧。

其實,這本無可厚非,任何“信息差”都有著相應的商業價值,能力或思維上的錯層,當然也有其價值所在。

但是這裡有著一個更加殘酷的現實,就是對於絕大多數普通人來講,“大道理聽了很多,但是仍然沒有把自己的生活過好。”

其實,這就是所謂的“授人以魚”和“授人以漁”的區別,“知其然”與“知其所以然”的區別。

所以,我們關注牛人,真正要做的不是去記住他們所分享的觀點和知識,而是要思考他們是如何得出這些觀點的,進而思考這個大牛為什麼會這麼牛。


小編作為一個年過而立的創業者,也一直希望自己可以成長為一個牛人,在事業上有所大成,這裡分享一下我自己的一些思考和感悟。


牛人之所以牛,其實主要是由倆方面因素造就的,一是經驗閱歷,二是行為習慣。


(一)智慧從哪裡來:生命不息,折騰不止

關於經驗閱歷,我之前寫過一篇短文簡單的分享過這方面的思考,這裡不做過多的闡述,大家不妨品一品下面這個小故事,或許你會有所感悟。


一個年輕人問智者:“智慧從哪裡來?”

智者說:“正確的判斷。”

年輕人又問:“那正確的判斷從哪裡來?”

智者說:“經驗。”

年輕人進一步問:“經驗又從哪裡來呢?”

智者答道:“錯誤的判斷。”


這是一個充滿禪意的小故事,仔細品一品,你會明白為什麼經驗閱歷能夠成就牛人,為什麼你的頓悟,只是別人的常識。


這裡不禁想起了老羅寫過的一本書《生命不息,折騰不止》,這個書名或許也是老羅自己人生的一個寫照,更像是自己的人生宣言。


生命不息,折騰不止!像老羅那樣,把自己折騰成一個牛叉的人

最近老羅直播帶貨刷了我們的屏,不少冷嘲熱諷的人,嘲笑老羅越混越回去,嘲笑老羅幹什麼死什麼,其實,想想老羅這些年走過路,踩過的坑,經歷的事,做的大大小小的判斷決策,教的這十幾億的學費,給老羅換來的隱性財富,又豈是我們這些人有資格嘲笑的呢?


再想想老羅說的這句話,沒有這些不止的折騰,何來大大小小的正確的,抑或是錯誤的判斷去驗證實踐呢?沒有這些判斷決策的經驗,何來這些妙語連珠、入門三分的見解和智慧呢?


所以,如果你想讓自己成為一個牛人,那就讓自己動起來,折騰起來

你要相信,神槍手除了天賦,更是需要大量的子彈“喂”出來的,折騰起來,創造機會讓自己去試錯,在錯誤中成長。


(二)重複的力量:沒有所謂的天才,只有重複的練習!

神經心理學家與認知心理學家認為:“人類90%以上的行為,直接源自於自身的習慣。”

而習慣的本質,就是大量的重複!

老虎伍茲每天練習揮杆一千次,即使生病了,也讓護士給他拿一個小號的球杆,在病床上躺著練習會球杆,比賽中很多動作已經重複了上萬次,而球杆早已成為了他身體的一部分。


生命不息,折騰不止!像老羅那樣,把自己折騰成一個牛叉的人

牛人之所以牛,正是因為大量的重複練習養成的習慣。


因為他們每天的重複練習,終於將一項技能變成自己身體的一部分,成為一種習慣。

所以說,沒有所謂的天才,只有重複的練習!

所謂的才華,也是經大量反覆的訓練,最後不斷修正學習而得來。

最厲害的高手,往往是將一項技能訓練成自己的下意識的習慣,所有的反應都不用思考就自動生成。


美國著名的營銷專家馬丁·林斯壯(Martin Lindstrom)曾經說過:“我們的大腦有85%的時間處於自動駕駛的狀態,多數人不喜歡主動思考,腦部會自動根據你長久以來的‘習慣’,甚至是與生俱來的‘模式’自動反應,在你還沒意識到的時候,潛意識就已經為你做出了選擇。”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看,自己需要深思熟慮才能做出的正確判斷,對別人來說卻是下意識的選擇;自己廢了九牛二虎才完成的工作,對別人來說卻是輕車熟路。


正如傑克·韋爾奇說過:“一旦你產生了一個簡單而堅定的想法,只要不停的重複它,終會使之變為現實。提煉、堅持、重複——這就是你成功的法寶。”

而成功就是簡單的事情重複做。


生命不息,折騰不止!像老羅那樣,把自己折騰成一個牛叉的人

所以,

如果成為牛人的第二個方法,就是選擇一個方向或者領域,然後選擇一件正確事情,不斷地重複再重複。


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曾說過:“年輕時,看似資質愚鈍的人,由於長期持續不斷地做著同一件事,於是,成長為卓越不凡的優秀人才。”

身邊經常會有一些外表聰慧,讓人寄予厚望的年輕才俊們,經常跳著槽,甚至還跨行業跨領域,不斷地揮霍著自己的天賦。

相反,那些乍看反應遲鈍,讓人覺得未來不會有什麼大作為的年輕人,反倒一頭扎進某個領域,埋頭努力。

當我們經歷10年,20年,甚至更長的歲月,重新回過頭來,發現那些年輕時看似愚鈍的人,後來,都成長為了十分出色的領袖人物。


生命不息,折騰不止!像老羅那樣,把自己折騰成一個牛叉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