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亂時間線,頻繁測試新功能,微信公眾號在「折騰」什麼?

微信正從信息密度和流速兩個維度,提升內容閱讀效率。

過去一週,圍繞公眾號的新功能,微信做了密集的灰度測試。輿論聲音認為這是微信公眾號改變的信號,尤其文章列表智能排序的功能,更是「公眾號越來越像信息流產品」的證明。

早在 2018 年的微信公開課上,張小龍就回應過「公眾號是否要做信息流」的問題。他的答案是:「沒想過要做一個所謂的信息流」,公眾號只是「大家訂閱的一個合集」。

由信息流之爭延伸出的另一個問題,是張小龍更為在意的。他說:「如何改善用戶對訂閱內容的閱讀效率」,「對用戶訂閱的東西,怎麼樣才能找到它,找到重點,這個是我們想要做的。」

打亂時間線,訂閱消息列表智能排序;上線專輯功能,可將公眾號原創文章做成合集;推出公號內搜索欄。這些近期測試的功能,基本是以優化閱讀效率為目的展開。

極客公園創始人張鵬對此表示:移動端的閱讀效率,涉及信息流速和信息密度,做合集,是整合公號內碎片化內容,加強優質信息的密度;智能排序和搜索則是在內容分發層面,加強信息的流動速度和表達效果。


打亂時間線,頻繁測試新功能,微信公眾號在「折騰」什麼?

被打亂的「時間線」

今年三月下旬,有部分用戶發現,公眾號消息列表出現了非時間線的排序。這一變化在當時,引起了小範圍內的熱烈討論。如今,該功能正式灰度測試。

微信表示,訂閱消息的智能排序被看作是一種閱讀效率優化的能力,微信會根據公眾號的優質程度、推文的質量水平,以及用戶的閱讀喜好等綜合因素,優化訂閱消息列表的排序。

在這個功能下,你仍然可以查看到自己此前訂閱公號的所有消息,變化的只是你接受它們的順序。在公號訂閱的消息列表中,並不會出現你沒有訂閱的內容。因此,公眾號與主打個性化推薦的資訊信息流產品有明確的區別。

正如張小龍所說:「如果大家一定要看所謂的信息流,可以用『看一看』。訂閱號本身是用戶自己訂閱的,我們只會去改善閱讀效率,而不是胡亂變成不受掌控的信息。」

去年六月,針對公號內容的接受方式,微信在 6.7.0 版內就做出了重大調整,訂閱內容不再以公號為主體的列表方式出現,而是以「標題+頭圖」的形式直接展示,以群發時間順序排列。

用戶不再需要逐一點進公號查看最新內容,圖文、語音、視頻等多種媒介信息整合到一個消息列表,用戶直接滑動屏幕即可瀏覽,減少操作路徑,目的也是為了提升閱讀效率。


打亂時間線,頻繁測試新功能,微信公眾號在「折騰」什麼?

公眾號文章內搜索入口 | 小道消息

內容分發層面,用戶獲取信息的方式有被動推薦與主動搜索兩種。公號信息列表的智能排序是在被動推薦的方向上優化閱讀效率。此次密集更新,微信也在主動搜索上加強了公眾號信息的分發效率。

首先是上線公號的搜索組件。每篇公號文章內可以設置一個搜索欄。點擊搜索欄,你可以直接進入該公號的搜索頁,任意輸入關鍵詞,搜索你想查閱的該公號的歷史文章。公號作者還可以設置推薦搜索的關鍵詞。

微信將公號文章與搜索功能結合,縮短了調用搜索功能的路徑。用戶能夠更加便捷地主動找到自身感興趣的內容。早在 2017 年,微信的公眾號歷史文章搜索功能即已上線,只是入口位置很深,用戶使用頻率較低。

這次,微信還針對這一原有的歷史文章搜索入口進行了優化,新增了「搜索範圍選項」,有「不限」與「最近閱讀」兩類。同時,在搜索結果的排序上,也新增了「按時間排序」和「按閱讀量排序」。


打亂時間線,頻繁測試新功能,微信公眾號在「折騰」什麼?

微信公眾號專輯功能介紹

好內容該如何呈現

通過智能排序和搜索組件,微信加強了公眾號的信息流速。然而,公號作者每天會生產出大量的內容,在閱讀的過程中,讀者慢慢養成了「淺閱讀」和「碎片化閱讀」的習慣。如何讓公眾號的內容能夠成體系地呈現給用戶,在信息傳播的密度上進一步加強,就成了微信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

專輯功能的灰度上線,正是微信在這一方向上的嘗試。目前,這個功能僅對開通了原創聲明的公眾號開放申請。公號主可以添加原創內容形成合集,方便用戶進行連續性閱讀。專輯支持分享、收藏功能。

類似的功能在抖音上曾經出現過。極客公園去年八月報道,為了讓短視頻內容更加體系化,抖音上線了合集功能,創作者可以把相關視頻內容發佈在同一合集中,用戶通過感興趣的視頻進入合集。利用合集,抖音衍生出了短視頻系列網劇,專題系列的視頻內容。

可以想見,在微信生態,合集同樣會對內容形態進行改造。連載類小說、結構化的課程、以及雜誌型的深度內容都是可能嘗試的形態。今年一月,微信公眾平臺上線了「付費文章」功能。深度內容與付費功能結合,也為高質量內容提供了一個額外的價值轉化能力。


打亂時間線,頻繁測試新功能,微信公眾號在「折騰」什麼?

公眾號付費文章功能介紹

在時間線的消息列表下,往往形成了不少頭部內容,但對腰部和長尾內容的挖掘還是不夠的。加強搜索、智能排序、上線合集,這些功能的更新也可能會微信生態的內容提供更加公平的展示方式,讓真正依靠優質內容成長的公號能更有效地觸達關注者。

這裡有一個具體的案例,就是公眾號文章的「在看」功能。這個六邊形的小按鈕,最早是「點贊」的大拇指。「在看」本質上是一種投票機制。微信用戶對優質內容表態,微信通過這個入口對優質內容進行集結,並利用「看一看」重新分發。

「在看」的機制正是通過用戶的閱讀行為,為公號內容的分發進行了分層。對於觀點強烈認同,願意讓其出現在朋友圈時間線的文章,點「分享」。認為文章質量不錯,但不足以分享的文章,點「在看」。

完全通過專業團隊人工做出內容選擇,必然會參雜個體偏好的情感因素。完全依賴算法,算法的目標決定了內容調性的導向,比如專門推薦爆款文章等等。對微信而言,如何利用其生態的內在特性,選擇合適的方式呈現優質內容,才是挑戰。

訂閱消息列表的智能排序是藉助算法的能力,專輯、搜索關鍵詞設置是依靠創作者自主策劃,「在看」則將優質內容的投票權交給用戶,通過算法+人工的合理配比,是微信目前的呈現優質內容的解決方案。

並沒有一個完美的辦法,只能在動態中不斷調整。一位公號創作者向極客公園反應,儘管不瞭解「看一看」的算法推薦機制,但通過精選推薦後,原本公號內偏深度話題的文章也有了客觀的流量。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閱讀不只有時間一個維度,對好內容的定義也不能過於單一,微信正在與時俱進地改善這些問題,與其糾結微信公眾號是不是要做信息流,不如把這些改變看作是微信正在思考如何給用戶創造一個更合適的內容閱讀環境。


責任編輯:宋德勝

頭圖來源:極客公園

本文由極客公園 GeekPark 原創發佈,轉載請發送郵件至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