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媒體的,千萬別寫著寫著就變成了鮑某明。

幹媒體的,千萬別寫著寫著就變成了鮑某明。

最近,財新網就4月12日的一篇《高管性侵養女疑雲》的報道,進行了全網道歉。這篇涉嫌給鮑某明事件洗地的稿子,讓無數網民火冒三丈,他們紛紛組團吐槽財新網,認為這篇報道實在是“媒體失格”。最讓網民忍受不了的,寫稿子的記者苑某人本身也是女性。同為女性為啥她要對聽信一面之詞,無端的指責年幼的受害者呢?

很多人納悶的是,財新網為什麼感冒“天下之大不韙”,不惜犧牲自己在“抗疫”期間好不容易積累下的社會口碑。這不是自己砸自己的招牌嗎?

針對這個問題,我粗粗的想了一下,大概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方面,就是生存的壓力,如今的年月,紙媒的生存步履維艱,在互聯網的巨大沖擊下,很多媒體過的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生死存亡迫在眉睫,怎麼辦,為了活下去,媒體人不得不如同狗仔隊一樣到處去挖新聞,力爭寫出比競爭對手,更勁爆,更吸引眼球,更抓人心的文章,就是要時時刻刻的搞出大新聞。對於鮑某明這樣轟動社會的大事件,又豈能等閒放過。只不過,鮑某明的事件眾人皆知,已經失去了新鮮性,只能變換個角度,通過挖出被其他媒體忽略的細節或提出不同流俗的駭人觀點來獨樹一幟,如此一來,才能吸引大眾的注意力。特別是財新網的競爭對手《南風窗》已經從受害者的角度寫了一篇巨火的文章,財新網在寫下去也只是拾人牙慧,怎麼辦,只能另闢蹊徑。從鮑某明的角度寫,只不過這樣一寫,就很容易陷入一種道德困境,鮑某明一定會拋出許多有利於自己的細節,來為自己開脫,財新網在沒有其他佐證的情況下,很容易陷入鮑設計的陷阱裡,自覺不自覺的就為鮑某明洗了地。說實話鮑某明的事件相當複雜,《南風窗》的文章從受害者的角度來寫,也是不夠客觀,只不過正好符合大眾樸素的正義觀,網友們也比較買賬,而財新如此另闢蹊徑,真乃是劍走偏鋒,富貴險中求。寫得好,賺得盆滿缽滿,寫得不好,就千夫所指,不幸的是,財新沒有寫好,落得個人人喊打的局面。

第二方面,就是“精英的傲慢”作祟。在中國乃至世界對文化人或是知識分子都有一種莫名的信賴。這些人就是所謂的“文人英雄”,西風東漸以後,尤其是受好萊塢大片的影響。代表新聞監督權的記者,社會的美譽度愈來愈高,財新在疫情期間的幾篇調查新聞,讓它的社會知名度陡然上升。它麾下的記者自然而然的也會有一種心理優越感,他們或許以為自己真的就是社會精英,自己真的在擔負著文化英雄的職責。以前有一句話叫“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這句話固然是對敢於直面黑暗,暴露醜惡、堅守社會真理的記者們的褒獎。可是你要細細一品,就會發現,這句話裡面也有著一種濃濃的精英的傲慢,他們以擔負道義自詡,尤其是調查記者,他們有著專業的調查手段,接觸的信息也多,當然看問題要比普通的吃瓜群眾看得深,看得遠,他們理所應當的就滋生出對普通人的鄙夷之心,儘管很多時候,他們都是無意的。在這些記者看來,人民群眾有時候就是群氓,他們習慣感情用事,往往就被別有用心的人拿來當槍使,要不怎麼有,“多數人的暴政”、“烏合之眾”的說法。很可能在財新的記者眼裡,鮑某明事件相當複雜,事情的真相不是一兩句能說清楚的,普通網友只會被樸素的正義觀牽著鼻子走,哪裡會獨立思考,只能人云亦云。所以,很可能造成冤假錯案。這時候,就需要專業的記者,文化的精英來揭露真相。寫到這裡,就想到一篇《大叔愛上蘿莉?這是性侵,被扯什麼愛情》文章中說:

“男人決定了這個女孩能看什麼書,能和什麼人交往,能關心什麼事,一個更大權力的人代替了未成年女孩的主體性。”

由此我想到某些記者、文人和知識分子真的就如同鮑某人對待養女一樣,對待讀者,對待群眾。他們以為他們調查到的才是真實的事實。他們希望通過報紙雜誌來把這種“真實”灌輸給群眾。進一步來說,他們甚至覺得只有自己才能代替人民做選擇。這就是一種“精英的傲慢”。正是這種傲慢,讓財新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


幹媒體的,千萬別寫著寫著就變成了鮑某明。

第三方面,是“男權意識”的影響。苑記者在自己的朋友圈中輕佻的將“性侵養女”的事件說成是找“sugar daddy 的故事,也借用了《洛麗塔》中的一句名言,“她是你們的生命之光、靈魂之光。”還說小女孩從小缺愛,後來變了心的故事。她也許說對了一部分。但在我看來,這完全是一種“蕩婦羞辱”。而這也體現了苑記者內心深處的一種根深蒂固的男權意識。雖然她身為女子,但男權思想也深深的腐蝕了她,最可怕的地方就在於這個記者對此竟然渾然不覺,而且還津津樂道。無論是“sugar daddy”還是《洛麗塔》,女性永遠只處於附屬地位,或是根本就是物,蘇軾的“一樹梨花壓海棠”流傳千年,一直被認為是文人的風流逸事。只是,從來沒有人替海棠考慮考慮。苑記者說女孩後來變了心,這句話的潛意識就是女孩應該死心塌地的跟著鮑某明,她變了心,就是女孩的罪過。或許在苑記者乃至很多女性心目中,只要能嫁個多金老公,就是人生的勝利,在她們看來,女性天生就是依附男人的,如果一個男人給了你好的物質生活,就等於給了你全部,你就不應該有非分之想,更不能談什麼獨立自尊。否則,你就是不守婦道的蕩婦。這就是男權的霸道意識。

歸根到底,寫此報道的記者、編輯們自覺不自覺的走了跟鮑某明一樣的路子。自不過,“未成年的養女”換成了廣大的網友。遭人唾罵,惹得天怒人怨也就理所當然了。

寫到這,就想到最近《讀書》第四期的一篇文章中,說過這樣的一段話,

“如果說自由市場成全了個體自利與資本的無限擴張的聯姻,那麼大眾媒體同樣可以藉助抽象的意識形態和煽動性的話語來扭曲事實。”

媒體朋友們,千萬別寫著寫著就變成了鮑某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