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回國以後,明代宗為什麼不殺他還尊其為太上皇?

不是一條友


很多人認為,如果朱祁鈺能夠果斷殺掉被迎回的朱祁鎮,就可以避免後來明英宗的復辟以及自己悲涼結局。

那麼,明代宗朱祁鈺為什麼不殺明英宗朱祁鎮呢?是他優柔寡斷婦人之仁?還是有著其他的原因呢?下面月關略萌說說自己的分析。

朱祁鈺臨危受命,合法繼承皇位。

明英宗因為御駕親征蒙古瓦剌部,導致“土木堡之變”。朱祁鎮被俘虜後,大明上下一片譁然。這次的慘敗不僅讓大明顏面盡失,還讓大明的皇位空虛。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冊立新皇迫在眉睫。不管是為了穩定大明朝局,還是應對營救明英宗朱祁鎮回國,冊立新皇都是一個前提條件,否則大明朝勢必會混亂不堪,有崩塌的危險。


當時大明是有太子的,他就是明英宗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按理由朱見深繼承皇位毫無爭議。可是此時的朱見深才2歲,話還說不溜,即便當了皇帝也只是個傀儡,在這個節骨眼上對於大明上下來說並不是好事。況且皇帝被俘本就是奇恥大辱,接著立一個2歲的孩童為新皇,這不是擺明了說大明不行了嗎?這不是讓蒙古瓦剌看大笑話?

綜上,朱見深此時繼位是不合時宜的,也是大明王朝所不能接受的。因此,以兵部侍郎于謙為首的朝臣在請示了孫太后之後,決定扶持郕王朱祁鈺登基為帝,並遙尊明英宗朱祁鎮為太上皇。由此可見,朱祁鈺是臨危受命,他的皇位來源正統,是合理合法的。

朱祁鈺勵精圖治,皇權穩定,有足夠的信心維持朝局。

明代宗朱祁鈺繼位後,先是取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對英宗的宦官寵臣王振及其黨羽進行了清算,並且任用賢臣,恢復了大明朝堂的清明。朱祁鈺登基後勵精圖治,穩定了大明朝局,在政治、經濟、軍事等諸多領域都有著極為出色的功績,整個大明朝呈現出了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上至滿朝文武,下至普通百姓,對於明代宗朱祁鈺的執政都是比較肯定和滿意的。朱祁鈺用自身的作為,贏得了民心,穩固了自己的皇權地位。此時的大明朝基本已經被明代宗朱祁鈺所掌控,朱祁鈺也有信心和資本繼續將大明朝帶上新的臺階。



迎回英宗,打破大明局勢。

隨著明英宗朱祁鎮被迎回,整個大明局勢被打破。此時當朝執政的皇帝是朱祁鈺,而朱祁鎮是太上皇。究竟是由朱祁鈺繼續執政還是將權力交還給朱祁鎮?

首先,不論是朱祁鈺還是朱祁鎮來執政都符合正統。誰當皇帝都可以,哥倆商量好就行。但這只不過是理論上來說,對於皇權大家可不會這麼兒戲。

其次,已經嚐到權力滋味的朱祁鈺並不願意放手。站在朱祁鈺的立場來看,是他在大明最危急的時候站出來穩定了局勢,打敗了蒙古瓦剌,讓大明免於危難。並且,這個皇位並不是他自己奪來的,而是太后和群臣共同推舉的,來源正當。朱祁鎮御駕親征失敗被俘直接將大明推入懸崖邊,現在我朱祁鈺擦乾淨的屁股,你朱祁鎮又想回來吃現成的,恐怕換誰都不願意。

那麼,朱祁鈺為什麼不殺掉朱祁鎮以絕後患呢?

第一,兄弟倆關係親密,不忍下手。

朱祁鎮御駕親征蒙古瓦剌,放心讓朱祁鈺監國,可想而知這是多麼大的信任。如果兄弟間的關係不到位,朱祁鎮絕不會這麼做。因此可以推斷,朱祁鎮和朱祁鈺在“土木堡之變”發生前,兄弟間的關係應該是比較親密的。所以,在朱祁鎮被迎回後,朱祁鈺採用了相對柔和的“軟禁”方式。

第二,朱祁鈺身正不怕影子斜。

朱祁鈺的皇位來源正統,合法執政。這一點即便是朱祁鎮迴歸了也不能改變。觀其在位的八年時間,大明朝呈現出來蒸蒸日上的景象,也證明了朱祁鈺是一個有作為的好皇帝。朱祁鈺有這個能力和信心可以把大明帶向繁榮。



第三,殺掉朱祁鎮影響惡劣。

朱祁鎮既是朱祁鈺的哥哥,又是名義上的太上皇。朱祁鈺權力在手,而朱祁鎮只不過是一個象徵意義的皇帝。如果朱祁鈺痛下殺手,不僅會揹負千古罵名,還會大大影響他的皇位統治。原本是合理合法當的皇帝,殺掉朱祁鎮後總會給世人一個“謀權篡位”的印象,這不利於朱祁鈺的統治。

綜上,朱祁鈺根本沒有殺朱祁鎮的理由,並且殺掉朱祁鎮帶來的惡劣影響是妨礙其正統執政的。不殺朱祁鎮是朱祁鈺權衡利弊後的決定,也是當時局勢下正確的選擇。英宗的復辟還是由於朱祁鈺自身的身體狀況導致,讓朱祁鎮有了翻盤的機會。



以上是月關略萌獨家原創回答,分析不足之處懇請留言指正。順帶關注求一波,感謝!


月關略萌


明代宗為什麼不殺明英宗,尊其為太上皇?

紅哥認為,明代宗的悲劇,是他自已選擇了一條作死的路。要麼當君子,好生款待明英宗。要麼當小人,殺了明英宗。可他偏偏選擇囚禁折磨明英宗。

  一、明英宗的勢力依舊龐大

  雖說因為土木堡之變的緣故,明朝的大臣們不得不臨時立朱祁鈺為皇帝,但是明英宗多年以來樹立的威信依舊存在。特別是明英宗的母親孫太后依然存在。

  土木堡之變以後,明英宗被俘虜,孫太后顧全大局,選擇了立明代宗為皇帝。在這個過程中就可以看出,孫太后作為當時皇家的代言人,依舊掌握著主動權。

  雖說明代宗在即位以後,掌握了一部分權力,但是他依舊無法忽略孫太后的存在。而在“奪門之變”的過程中,也正是有了孫太后的首肯,大家才敢發動政變,足可見孫太后的能量有多大。

  二、嫡長子繼承製的威力

  雖說明代宗將大明拯救於水火之中,但是在明朝臣子的眼中,明英宗依舊是最正統的繼承人,因為他是嫡長子。

  早在朱元璋開國之初,他就已經確定了明朝的嫡長子繼承體系,中間除了朱棣篡位,這項制度實際上是被很好地繼承了下去。

  因此,從明英宗回來開始,明代宗的聲望其實就已經大不如前了。也就是說,明代宗除了是名義上的皇帝,其勢力並不會比明英宗強大多少。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將明英宗囚禁,並尊其為太上皇已經是極限了。至於殺他,影響就太大了。

  結束語

  紅哥個人認為,明英宗昏庸,明代宗賢明,然而就因為明代宗的庶出身份,就屢受歧視。不得不說,古代的一些觀念是真的無情。明代宗的悲劇,是他自已選擇了一條作死的路。要麼當君子,好生款待明英宗。要麼當小人,殺了明英宗。可他偏偏選擇囚禁折磨明英宗。


紅哥生楚國


景泰帝朱祁鈺是明朝第七位皇帝,作為明宣宗朱瞻基的次子,與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鎮同父異母。1435年,英宗即位後,被冊封為郕王。1449年,土木堡之變發生後,明英斷送了大明五十萬精銳,自己被俘。在兵部侍郎于謙和孫太后支持下,朱祁鈺即位為帝,遙尊明英宗為太上皇。這個時候,明英宗還在北方,根本沒有回來。


朱祁鈺在位期間,勵精圖治。重用於謙等人,對外取得北京保衛戰的勝利,對內進行了政治整頓和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謂英明之主。 接回太上皇朱祁鎮後,朱祁鈺沒有痛下殺手,而是將他幽禁於南宮,並改立自己的新生兒子朱見濟為太子。


明英宗回國以後,明代宗為什麼不殺他還尊其為太上皇?

1.情形使然。

朱元璋開國後,確定皇位傳承採取嫡長子繼承製。除了朱老四朱棣搶了侄兒朱允炆的江山,從朱高熾開始,這項制度得到了很好地執行。由於土木堡之變的緣故,明朝頓喪人主,朱祁鈺走了狗屎運,被立為皇帝。但朱祁珏是庶子,在立嫡的宗法原理下,朱祁珏上位不合乎傳統法則。又英宗並沒有死,如果不給個尊號他說不過去。


2.明英宗在朝廷還有勢力。

明英宗朱祁鎮根正苗紅,是從太子之位順理成章地走向皇位的。土木堡之變以前,他已經在位十四年了。十多年的統治基礎並沒有動搖,樹立的威信依舊存在。他在朝廷還有勢力,如後來發動政變的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等人。代宗遙英宗為太上皇可以安慰這群臣子的人心。



3.明英宗的親媽還在。

這個老太婆長袖善舞,頗懂政治,兒子被俘後,她高瞻遠矚,立明代宗為皇帝。她當時是皇家的代言人,在朝廷有話語權。尤其是,她熱愛自己的親生兒子 ———儘管朱祁鎮不爭氣。明代宗在即位主要是她扶植的,事實上,代宗儘管掌握了朝廷一部分權力,卻始終沒有消除孫太后在朝廷的影響力。後來的猝不及防的“奪門之變”就是在孫太后的首肯下才發動的。可見孫太后在朝廷的影響力是巨大的。

看在孫太后份上,投挑報李,代宗也要讓哥哥做太上皇

  

明英宗從北方歸來後,明代宗就有敢殺他了。且他的地位已經開始慢慢地動搖了,這是青蛙現象,他沒有覺察出來。只是把朱祁鎮囚禁起來,砍伐掉南宮的樹木,封閉宮門。這些措施隔靴搔癢的舉動,不起作用。明代宗儘管是位賢明的君 主,然而終生是庶出的標籤。又因為,沒有心狠手辣,、防患於未然的有效措施,不敢殺了英宗,最終導致了自己人生的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