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读懂“最贵”草间弥生

有没有人知道,谁是当今身价“最贵”的在世女艺术家呢?

2017年度在世女艺术家拍卖销售总和榜中,草间弥生以1亿美元荣登榜首。这个概念相当于,你要抽中7次中国锦鲤,才能抵上她一年里作品拍出的价格!


一口气读懂“最贵”草间弥生


▲ 《INFINITY-NETS 1959》


上面这幅草间弥的画作在年初拍出了13,884,200rmb。密恐患者们表示不服:一堆密密麻麻的点咋就那么贵?

告诉你一个秘密:这幅画可不是你想当然的那样,用圆点画出来的!而是先将背景覆盖上明黄色,再用黑色画出有弧度的短曲线。


一口气读懂“最贵”草间弥生



它们近看是一个个点,远看则能显现出圆点组成的新的局部。画面精密复杂,但草间弥生却能不打草稿直接下笔。

所以对于这位大家固有印象里的“怪婆婆”,大家又是否真的了解她和她的作品呢?


一口气读懂“最贵”草间弥生



近年来草间弥生一下成了各大博物馆、展会的流量担当,她的个展所到之处必定引起无数人排队等候。简直就是艺术界的“终极网红”!

不会欣赏草间的作品?别怕,其实看懂她的作品很简单,可以将其手法归纳为“重复”、“覆盖”和“消融”。

一口气读懂“最贵”草间弥生


接下来就带你一口气学会欣赏这些天价圆点,包你密恐去无踪,装b更出众!碾压一票只会盲目跟风、拍照打卡的路人!

一口气读懂“最贵”草间弥生


重复×万物


开头提到的画属于草间弥生的经典系列——《无限的网》,这些画表现出一张张无限延伸波动的网,整体就像一幅不断重复着圆点的作品,包含着静态的律动感。

一口气读懂“最贵”草间弥生


在草间弥生的艺术里,有一个创作手法很重要:

重复,不断地重复

强烈建议你记住“重复”这个词,因为它不但是看懂草间弥生,还是看懂当代艺术关键钥匙。

中国当代艺术大佬徐冰给过艺术菜鸟一个窍门:“如果你作品做不好,就把它放大几倍;如果放大不了,就把它重复一千遍;如果重复不了一千遍,就把它涂成红颜色;如果还不成,就把灯光搞得抢眼点。”

这个说法虽然有点以偏概全,但不失为一个方法论。重复在草间弥生的艺术里无处不在,但这个手法并非她独创。

在1943年左右,一个名叫波洛克的美国艺术家,画啥都画不好(教他的老师说他根本画不了写实主义)。

于是他下了个狠心,打算破坏掉传统“架上绘画的一切”——将巨大无比的画布摊在地上,来回走动,泼洒颜料。要画的什么,他自己也不知道。

一口气读懂“最贵”草间弥生


▲ 波洛克《一体 第31号》


但后来的评论家们却都很买账,认为波洛克的画有美感,很震撼。事后,波洛克总结自己的艺术经验,他认为他画中很重要一个美感就来源于“重复”。

如果画一根线条不行,那就画一百根,一千根,一万根,美感会在不断的重复之中浮现出来。(密恐患者们再次抗议)

草间弥生除了在《无限的网》里重复使用圆点外,她的其他画作也保持着一样的风格。用重复的圆组成万物,用重复的元素表达世界。她的重复里带有节奏与韵律,给人无限延伸的空间感,又不失统一的体系。


一口气读懂“最贵”草间弥生


不断的重复带来循环的错觉,分解了世界,再统一了世界。万物合一,既是无限,也归于零。


鲁迅在《秋夜》里写过:“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小时候的我们总吐槽这是句废话,看了几遍阅读理解的答案也没法get到意义。

也许要越长大越积累,才能感受到 “重复”的美。

一口气读懂“最贵”草间弥生


覆盖×圆点

一口气读懂“最贵”草间弥生


这件《维纳斯–被无限网所抹杀的维纳斯雕像》,以4,957,000港元刷新了草间弥生雕塑作品的最高成交价世界拍卖纪录。


它才不是一个起鸡皮疙瘩的断臂维纳斯!草间弥生将圆点覆盖在我们所熟悉的维纳斯肖像上,把立体的雕塑融入到二次元的背景中,操控观者视觉。

往万物上覆盖圆点——这也是草间的经典手法之一。

一口气读懂“最贵”草间弥生


为什么选择圆点来组成万物呢?

其实在草间十岁的时候,就被确诊患有神经性视觉障碍精神分裂症。她眼中的世界会突然扭曲起来,随即涌出密密麻麻的圆点和花纹,遮盖在眼前。

看东西自带马赛克!这么神奇的超能力当然不能被浪费。

于是年幼的草间开始将眼中的世界画了出来,正是因为不停歇地画出这些画,小草间开始有了勇气面对自己不正常的一面,与怪诞世界的圆点结交成友,蔡康永温柔地称她“在两个世界里来回顾盼”。

如此大胆地挥洒圆点为元素,草间弥生算第一人。

一口气读懂“最贵”草间弥生


神奇的是在18世纪之前,世界上还没人利用圆点进行设计。直到19世纪,一种名为“波尔卡舞”的舞蹈风靡欧美大陆。舞者们经常围成圈跳着小圆圈舞,于是有人把圆圈的灵感运用到了舞裙上,因此产生了“波尔卡圆点”。

顺便提一句,当年火遍大江南北的《甩葱歌》就是一首波尔卡舞曲!


一口气读懂“最贵”草间弥生



可惜密恐患者年年有,圆点图案一开始并没得到太多认可。不规则排列的点让人联想到了瘟疫、麻风病,视其为低俗的下流社会产物

有些喜欢波点花纹的名流,也只敢悄悄地穿波点内衣、泳衣过过瘾。19世纪中期,随着纺织技术的发展,波尔卡圆点终于迎来第一波热潮,开启了“波点时尚”,草间也自称是“波尔卡圆点”的狂热粉丝。


一口气读懂“最贵”草间弥生



草间弥生曾出过一本插画版的《爱丽丝梦游仙境》,书中的配图尽显她的风格,像是用Ctrl+H把物品都替换成了圆点。她眼里的世界是如此地超现实,就像爱丽丝猛然掉进了仙境——只不过是重金属版的仙境罢了。

一口气读懂“最贵”草间弥生


一口气读懂“最贵”草间弥生


覆盖×圆点


吸引无数少女的梦幻仙境来啦!转发至朋友圈集赞满66即可免费获得门票一张......

打住!这个场景是不是很熟悉?

没错,如今号称拍照圣地的灯光秀刷遍了朋友圈。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城市灯光秀的鼻祖竟然也是草间弥生的作品!


一口气读懂“最贵”草间弥生


▲ 草间弥生 无限镜屋之“永恒消失的结果”(2009)


事实上早在1965年,草间弥生已做出了同样的东西。利用大面镜无限放大延伸空间,缀以许多小灯泡或小圆点,创作出了奇幻的装置——无限镜屋。让那些后起之辈汗颜的是,几十年来“无限镜屋”系列不断地更新,每样作品都有新的亮点和寓意。

“无限镜屋”系列自然成了最受参展者欢迎的拍照地点,少女心无法抑制地泛滥!连水果姐Katy Perry和女神Adele也都打卡上传了ins,阿呆更是被特许取景拍了mv。

一口气读懂“最贵”草间弥生


▲ Adele 《When We Were Young》

讲完了“重复”、“覆盖”,现在我们来讲讲“消融”。

其实看完了前面的分析,有些人可能就想说:“不就是同一元素的无限重复嘛!”别骄傲,这只是表达方法,在后面支撑的创作理念才真正赚钱。

草间弥生这么形容过自己的理念:

宇宙有无穷无尽的圆点。星星是圆点,我们都是圆点。你是一个点,我也是一个点。

一口气读懂“最贵”草间弥生


▲ 草间弥生The Souls of Millions of Light Years Away(2013)

例如镜屋《数百万光年外的灵魂》,在镜子的围绕下,上空布满了各种颜色的小灯泡,地面营造出水面的感觉,中间留出一个站台供人站立。当人们置身于此,仿佛进入一个无垠空间,自己也幻化成一个点,漂浮星云之中。

然而许多人只是忙着拍照,却不清楚草间弥生创作“无限镜屋”的理念。它们存在的意义并不在于为了摆拍好看,而是贯彻了草间弥生一如既往的理念——“自我消融”。

在无限重复与延伸的环境里,人类仅仅是小小一点,融入其中。所谓的个人迷恋了然无存。草间弥生只给每个镜屋设定了40秒的参展时间,她希望参展者把精神集中于自己,切身体会“消融”的意义。


一口气读懂“最贵”草间弥生



这个观念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苏轼在《赤壁赋》里所写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碌碌一世,回头发现自己终究只算是浩瀚宇宙中的蜉蝣罢了。

我们的一生都在不停地追求,不断地成长,也不断地变得自我。丢下个人迷恋,抛开拥有的东西,则将拥抱更完整的生命。

消融,就是“自我”到“无我”。

一口气读懂“最贵”草间弥生


致亲爱的草间婆婆


1929年,草间弥生出生在日本长野县。今年她已经89岁了。

她的一生很长,长到尝遍了多个时期的苦难。


从小患病因而痴迷画画,青年时期因创作不被母亲理解,被赶出家门后只身前往美国,迎来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时期。


一口气读懂“最贵”草间弥生


▲ 草间弥生早期作品

在美国,她开始大量地创作,名声越来越高。在美国被称“前卫女王”的同时,却被自己的国家日本认为是耻辱——观念保守的国人依旧无法接受草间弥生的作品。

那时她和大她25岁的艺术家约瑟夫·康奈尔,展开了一段长达10年的柏拉图之恋。可惜对方是个典型的妈宝男,重妈轻女友。两人分开多次,但又因难舍的羁绊重新在一起。

约瑟夫去世后,草间伤心欲绝,加重了疾病。步入中年的她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国家,住进精神病院,主动接受治疗。

在一生幻觉病痛的折磨下,她不是选择“毁灭自我”,而是选择“消融自我”——合万物为一,提升了生命的维度。

她并没放弃创作。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渐渐地开始理解草间的作品,开始领会她所传达的观念。终于,她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

一口气读懂“最贵”草间弥生


提到草间弥生,我们总是想到,一个穿着波点、满脸皱纹、瞪着眼睛的怪婆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她年轻时非常漂亮,并且是个典型温婉的日本美女。


一口气读懂“最贵”草间弥生



在美国期间,她常穿着和服出现在大众视野,平静地进行各种大胆而疯狂的艺术。这样的反差吸引了无数人。而现在,耄耋之年的她选择戴上假发,穿着鲜艳的波点服装。

年轻的草间一副乖戾也盖不住强大的气场,如今的她更像用犀利的外表,来减轻岁月带来的无力感。

她说她不想让人们觉得她太老。曾经一段时间即使行动困难也坚持不在大众面前坐轮椅。

她做到了。

因此当人们谈到她时,只会想起她是一个有精神病的怪婆婆,难以想象她快要九十岁了。即便是今天,她也坚持每天从医院赶到工作室作画。

当我们谈论一件无法理解的艺术品时,是否思考过自己的评判来得太过容易?

总以过于自我的角度去衡量艺术品的价值,忘了最重要的感受。

读懂艺术,更应读懂它的寓意以及背后的故事。

这更是艺术的魅力所在。

一口气读懂“最贵”草间弥生


八卦小分队虽迟但到!草间弥生其实是个hin和蔼的婆婆~

在日本某个节目里,主持人忽然把婆婆草间婆婆cue起来跳舞。婆婆二话不说站起来就摇——

一口气读懂“最贵”草间弥生


与凶凶的外表比起来,这反差萌真的是很可爱了(捂嘴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