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利用特色資源,鄉村旅遊的六種發展類型

中國目前約有260萬個自然村,其中大部分都可以發展鄉村旅遊。近年來鄉村旅遊收入遞增,平均增長率高達34.5%,2018年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接待人次超30億,營業收入超過8000億元,鄉村旅遊已經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動力。鄉村旅遊市場需求旺盛、富民效果突出、發展潛力巨大,是新時代促進居民消費擴大升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

合理利用特色資源,鄉村旅遊的六種發展類型


我國在擴大鄉村旅遊規模、提升鄉村旅遊品質等方面已取得了顯著成效。為加快推進鄉村旅遊提質擴容,進一步發揮鄉村旅遊對促進消費、改善民生、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帶動作用,2018年10月發改委印發了《促進鄉村旅遊發展提質升級行動方案(2018年-2020年)》。方案就鄉村旅遊基礎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鄉村旅遊產品和服務、社會資本參與鄉村旅遊發展、鄉村旅遊配套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了具體實施標準。

鄉村旅遊所依賴的資源條件是與城市有所不同,同時,不同的村子發展鄉村旅遊的基礎條件也不一樣。鄉村旅遊涉及鄉村社會、經濟、文化、生態等各層面結構的重塑。交通區位好、資源特殊性突出、風貌保存完整、文化底蘊豐厚、產業基礎好和資本容易進入的鄉村,這些都是決定鄉村旅遊發展的重要因素。鄉村旅遊規劃絕也不僅僅是旅遊設施、旅遊業態、旅遊產品等基本旅遊要素,還涉及鄉村產業、空間結構、風情風貌等各方面的統籌,是一個全面且綜合的整體業態體系佈局方案。

合理利用特色資源,鄉村旅遊的六種發展類型


今年6月12日,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聯合發佈了《關於開展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建設工作的通知》。這一政策的提出響應了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高度意義。在重點村落的遴選中,緊扣鄉村振興的要求,鄉村旅遊重點村應符合下列標準:一是文化和旅遊資源富集;二是自然生態和傳統文化保護較好;三是鄉村民宿發展較好;四是旅遊產品體系成熟、質量較高;五是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較完善;六是就業致富帶動效益明顯。這六條評選標準貫徹了鄉村振興的“五個振興”,即產業振興、生態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和組織振興,強化了“五個振興”的落實。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中提出,合理利用村莊特色資源,發展鄉村旅遊和特色產業,具體發展模式可分為以下六種類型:

一.

產業帶動型

適用村鎮

以分佈在東部沿海等經濟相對興旺地區、具有產業優勢的鄉村為主,此類鄉村具有較好的特色產業基礎,且產業化程度較高。

規劃要點

根據每一個鄉村的具體特徵,以優勢產業為依託,完善相關產業鏈,強化產業優勢,加速產業帶動效應。同時,若區域確有打造旅遊吸引力的基礎,也可以選擇導入旅遊業,發展休閒農業產業。

可做項目

三產融合產業園、農產品加工示範基地及其它產業化經營項目,即包括經濟林及設施農業種植、畜牧水產養殖等種植養殖基地項目,儲藏保鮮、產地批發市場等流通設施項目。

合理利用特色資源,鄉村旅遊的六種發展類型


江記農莊

江記農莊是江小白打通產業鏈上游重要的一環,其農莊屬性的增值服務也為其帶來了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農莊主體農業雖為高粱種植,但因地制宜,利用了油菜花與高粱輪番播種的屬性,採用現代化科技種植,加強技術指導,為農戶提供全套農田機械化服務,推動規模化種植,增加了單位面積的收益。除了自有的5000畝示範基地外,江小白還在周邊地區展開10萬畝高粱訂單種植,促進當地農戶增收致富,採用“企業+基地+農戶”的訂單種植合作模式,託底價收購高粱,解決農民後顧之憂,也解決了土地閒置的問題。江記農莊依託自身獨特的資源,發展農旅文化產業,通過高粱文化與藝術展示體驗、情景餐飲、特色民宿、科普研學、高粱節、田園運動、春釀節、窖藏封壇儀式等主題活動打造,建立生態、立體、健康的農業產業經營模式,與江小白酒業的工業旅遊相結合,形成一條完整的旅遊產業閉環,帶動當地鄉村旅遊發展。

合理利用特色資源,鄉村旅遊的六種發展類型


合理利用特色資源,鄉村旅遊的六種發展類型


二.

生態農業型

適用村鎮

主要針對自然條件良好的、有傳統田園鄉村風貌和地方特色的、有豐富的水資源和森林資源等自然及人文資源優勢顯著村鎮。

規劃要點

把生態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構建旅遊引導的農業生態示範區,同時發展生態農業旅遊放大經濟效能。

可做項目

生態農莊、生態農業產業園項目、生態循環農業項目、生態農業觀光項目等。

合理利用特色資源,鄉村旅遊的六種發展類型


桃米生態村

臺灣桃米村是中潭公路往日月潭的必經之地,面積18平方公里。這裡依山傍水,有六大溪流流經此地。由於維護良好,桃米村水流清澈,植被蔥鬱,農田、村落、森林及多樣性的溼地相交錯,孕育了豐富的生態資源:蛙類23種、蜻蜓56種、蝴蝶151種、鳥類72種。桃米溪是桃米村裡重要的水資源,但曾經這裡卻堆滿了垃圾,汙染嚴重。為恢復生態環境,桃米人以“清溪活動”作為重建家園的起點,進行了為期兩年的封溪治理,併為此舉辦了聲勢浩大的封溪誓師大會,為發展桃米生態村的旅遊業奠定了生態基礎。桃米村蘊藏著豐富的生態資源,臺灣有29種原生青蛙,僅桃米村就佔了23種,這是其他地區所不具備的,形成了原鄉創意的“青蛙共和國”。由於生態產業已成為桃米村的主要產業,2010年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將桃米村納入到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範圍內,並將桃米村定位為“周邊遊憩空間系統桃米系統”的生態旅遊服務中心。

合理利用特色資源,鄉村旅遊的六種發展類型


合理利用特色資源,鄉村旅遊的六種發展類型


三.

高效農業型

適用村鎮

適合分佈在以發展農業作物生產為主、農業基礎設施完善、農業機械化程度高、農產品商品化程度的農業主產區的村鎮。

規劃要點

打造“零廢棄”型生態農業產業示範園,提高農業規模化運營程度,增加土地產出率。

可做項目

農業質量品牌提升工程、智慧農業示範區、農業開放合作示範工程等。

合理利用特色資源,鄉村旅遊的六種發展類型


豐年農場

豐年農場成立於1966年,位於臺灣中部的南投縣埔里鎮,佔地3公頃,為臺灣菇產業的上游農場。農場本身有創新研發的能力,經常有新品種菇類適時推出市場,以提升農場的競爭優勢並創造利潤。園區有排列整齊的菇舍,不同季節種植不同的菇類,如鹿角靈芝、猴頭菇、杏鮑菇、補血珍菇等。農場業務項目有菇菌業上中下游及觀光休閒等,上游為菌種開發,中游是菌種生產及菇類栽培,是學術界研究及學生戶外教學的最佳場所,讓民眾認識野生菇生態及學習辨別毒菇的常識。農場主要收入是現場銷售,其次是住宅配套。豐年農場於2002年配合政府發展休閒農業政策,將原有廠房規劃整理成觀光線,並增建遊客服務中心、生態教室、室外生態區及外圍設施。

合理利用特色資源,鄉村旅遊的六種發展類型


合理利用特色資源,鄉村旅遊的六種發展類型


四.

休閒農牧型

適用村鎮

分佈在沿海和淡水水網漁區、牧區及半牧區及農林牧資源興旺地區,以農林牧漁為主要傳統產業的村鎮。

規劃要點

根據養殖要求,因地制宜地規劃科學飼養的現代化牧區、漁區等養殖基地,有條件地區,可以以核心特色產業及區域風貌為基礎,發展旅遊度假產業,規劃適宜接待的主題度假區。

可做項目

休閒農業綜合體,現代牧場/養殖基地,農牧循環示範項目,綜合性海洋/農牧文化休閒度假區等。

合理利用特色資源,鄉村旅遊的六種發展類型


華騰豬舍裡

豬舍裡位於桐鄉市洲泉鎮湘溪村周家浜東側,依託華騰牧業綠色豬文化為創建內涵,以科技農業體驗遊為創建特色,經過兩年多的建設投入,現已初具規模。華騰豬舍裡莊園以生豬養殖加工為核心,衍生出配套產業鏈,勵志打一張主題農業大牌。莊園是以生豬養殖為基礎,集生產、加工、觀光、休閒、旅遊、文化為一體的生態農業莊園。核心代表建築用來展示豬肉的加工過程和豬肉產品展示,並以此作為整個牧場發展觀光業的起點。牧場佔地面積320畝,分水稻區、蔬菜區、認領區、養殖區、展示區等,形成了生態農業模式,是桐鄉市第一批省級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示範主體。採摘、農事認領體驗區佔地約30畝,種植各類有機水果蔬菜,建設小型豬隻認養區,遊客可以分區域認領、飼養小豬。

合理利用特色資源,鄉村旅遊的六種發展類型


合理利用特色資源,鄉村旅遊的六種發展類型


五.

城郊遊憩型

適用村鎮

在一、二線城市周邊的經濟條件相對較好、公共基礎設施相對完善的村鎮。

規劃要點

加大城鄉融合發展力度,規劃以優質鄉村優質產品和鄉村旅遊度假為核心依託的新型城鎮化,打造城郊新田園鄉村社區示範項目。

可做項目

觀光農莊、新農業科技開發示範園項目、田園風情度假區等。

合理利用特色資源,鄉村旅遊的六種發展類型


安吉尚書圩村

尚書圩村,位於浙江安吉縣皈山鄉境內,距縣城18公里,是隱匿在浙皖西北交界處的一個美麗的小村落。安吉尚書圩村是創意休閒引領美麗鄉村建設,從“建設鄉村”到“經營鄉村”的思路轉變的典型案例。圩村首創林地股份制流轉機制,並通過吸引投資和自籌資金兩種方式,建設休閒體驗項目,策劃舉辦一系列鄉村趣味節慶活動,形成了鄉村的持續吸引力;目前,尚書圩村被評為國家3A級景區,每年的遊客量在10萬人次左右。

合理利用特色資源,鄉村旅遊的六種發展類型


六.

文旅資源型

適用村鎮

在旅遊資源豐富,交通便捷,距離城市較近的適宜發展鄉村旅遊的相關村鎮,及具有古村落、古建築、古民居以及傳統文化等特色人文資源的村鎮。

規劃要點

基於區域資源條件及文化特色,以村落、郊野、田園等環境為依託,規劃提升住宿、餐飲、休閒娛樂設施,並結合良好民風民俗文化以及非物質文化特色,打造鄉村旅遊度假區。

可做項目

田園綜合體、鄉村度假村、休閒農莊、古村古鎮、傳統村落保護等項目。

合理利用特色資源,鄉村旅遊的六種發展類型


安徽黟縣南屏村

南屏村是體驗徽州古村民宿生活的典型村落,位於黟縣縣城西南5公里處,因背倚南屏山而得名。其古建制屬黟縣五都,故又名五都葉村。始建於元、明年間,較好地保存著8幢古祠堂,36眼水井,72條古巷,300多幢明清古民居院落。通過民居院落出租,吸引外來經營者入住,建設了眾多各具特色的古村民宿,相比於西遞宏村景區化的發展模式,更偏重攝影藝術、文化度假方向發展。

合理利用特色資源,鄉村旅遊的六種發展類型


結語

在大力推進鄉村旅遊和美麗鄉村建設的同時,有些地方也存在不少問題,偏離了鄉村整治的重點。主要表現為: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建大亭子、大牌坊、大公園、大廣場等“形象工程”;照搬城市模式,脫離鄉村實際;破壞鄉村風貌和自然生態。與其他文旅項目開發一樣,鄉村旅遊也需要根據所在地的資源屬性,確定整體開發定位,做好頂層構架,打造適合的旅遊業態體系,這樣才能真正通過旅遊業振興鄉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