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定親,一生貧賤,她是中國的農婦,一出手便驚豔世界

4歲定親,一生貧賤,她是中國的農婦,一出手便驚豔世界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詩經中這兩句,最早流傳於陝西旬邑。旬邑,一個在地圖上並不顯眼的小縣城,因為一位農婦震撼世界。

4歲定親,一生貧賤,她是中國的農婦,一出手便驚豔世界


她窮得用不起燈泡,裹著三寸金蓮,連縣城都沒去過。可作品卻在歐美、東南亞瘋傳,香港、臺灣兩地爭相展覽。聯合國都千里迢迢給她頒獎,封她中國第一 “民間藝術大師”

可惜,直到去世,農婦也沒過上藝術大師的好日子。

她叫庫淑蘭,和旬邑一樣,從未被大眾知曉過。


1


庫淑蘭,1920年,她出生在一排破舊的窯洞。裹小腳,訂娃娃親,一個女人悲慘命運從童年就開始了。

17歲時,鄰村的張寶贏,也就是她的“娃娃親”丈夫,來家裡把庫淑蘭接走。接到離家不遠處,另一個破窯洞裡。

4歲定親,一生貧賤,她是中國的農婦,一出手便驚豔世界


張寶贏沒文化,大男子主義,動不動就對她拳打腳踢。最危險的一次,張寶贏拿烙紅的鐵叉直接按在庫淑蘭的胳膊上。她掙脫不掉,只能哭嚎地看著胳膊被燒出兩個大窟窿。直到去世,掀開胳膊還能看到兩個殘忍的烙印,惡狠狠地瞪了庫淑蘭幾十年。

她被打的原因很多,做飯晚了、幹活偷懶、沒伺候好公婆,隨便哪一個,都讓枕邊人張寶贏頓時成為一頭紅眼的牲畜。

在那時,一個農村女人的價值除了會幹活,就是能生孩子。個頭不高的庫淑蘭,一連給張家產下13個孩子。缺醫少藥的農村,她靠運氣一次次從鬼門關爬過來,但孩子卻沒這麼幸運。13個孩子,最終只成活了三個。其餘10個不是先天夭折,就是後天得病而亡。庫淑蘭在婆家的地位更低了,任何人都能對她惡語相向。

4歲定親,一生貧賤,她是中國的農婦,一出手便驚豔世界


他的兒子回憶,母親一直是村裡最能幹的女人之一。除了幹農活,她還翻山越嶺挖草藥換錢,農閒時家裡也養過兔子。

母親還有一雙巧手,會刺繡,會當地最流行的剪紙。村裡婚喪嫁娶,需要女紅幫忙,庫淑蘭總是熱情地過去幫忙。孩子肚兜上的刺繡紋樣,屬她最巧。誰家娶親,要貼“囍”字、剪喜慶的窗花,她當仁不讓。

4歲定親,一生貧賤,她是中國的農婦,一出手便驚豔世界


那時候,庫淑蘭的剪紙都是單色傳統剪紙,沒什麼別的創新。但一場意外的發生,讓庫淑蘭徹底變了個人。唯唯諾諾的農婦,怎麼成了先鋒的藝術大師呢?

2


1985年,庫淑蘭照常出門幹活,不料失足墜崖,從十幾米的高處掉下,隨後一直昏迷不醒。四十多天後,家人都準備預備後事時,庫淑蘭神奇地睜開雙眼。第一句話就是:“都讓開,我是剪花娘子。”

4歲定親,一生貧賤,她是中國的農婦,一出手便驚豔世界


“剪花娘子”,也就是她醒來自封的名字。這段亦真亦假的奇事,在當地一度盛傳。確實,經此一摔,庫淑蘭的剪紙樣式大變樣。從以往的簡單傳統,變得天馬行空、豐富瑰麗。

4歲定親,一生貧賤,她是中國的農婦,一出手便驚豔世界


她還獨創了一種她“彩貼剪紙”,紅紙綠圖,用色大膽,風格抽象。

4歲定親,一生貧賤,她是中國的農婦,一出手便驚豔世界


庫淑蘭一拿起剪刀就精神抖擻,不餓也不累。還能邊剪邊唱,給每一幅作品都配上自己現編的歌謠。

“低眉信手,宛若天成”,當她進入剪紙狀態時,一切煩惱都拋在腦後。鳳凰戲牡丹,魚兒鬧蓮現,琴棋書畫、八寶如意現。她的剪子彷彿就是書法家手裡的毛筆,畫家手中的丹青。

4歲定親,一生貧賤,她是中國的農婦,一出手便驚豔世界


“今天花子剪好些,就是高興些。今天花子剪不好,氣得三天兩天不吃飯。”這個大字不識的農婦在剪紙中找到了精神寄託。

80年代末,村裡已經很多人家架起電線,用上了電燈,可是庫淑蘭一家還住在老破窯洞,根本用不起這麼新鮮的玩意。

一到天黑,她就得放下剪子。不管做得多興起,也只能巴著窗臺看看月亮,誰讓她家點不起煤燈,也不用上電呢。

4歲定親,一生貧賤,她是中國的農婦,一出手便驚豔世界


現實裡沒有,庫淑蘭乾脆給自己剪了個電燈。燈形如梨,上面還掛了兩片飽滿的葉子,裡面有閃爍的鎢絲,整體栩栩如生。

4歲定親,一生貧賤,她是中國的農婦,一出手便驚豔世界

庫淑蘭還創作過另一幅代表作《江娃拉馬梅香騎》。一對新婚小兩口趕路,江娃拿著軟花鞭子輕打梅香的腳尖,而梅香坐在馬上嗔怪江娃。夫妻倆的愛情就在打情罵俏裡,這也是庫淑蘭心中的愛情。她飽受包辦婚姻的毒害,一輩子活在丈夫的陰影裡,只能借剪紙表達對愛情的嚮往。


4歲定親,一生貧賤,她是中國的農婦,一出手便驚豔世界


4歲定親,一生貧賤,她是中國的農婦,一出手便驚豔世界


3


如果你去過庫淑蘭家,一定會被眼前的畫面震驚。她那破舊的窯洞裡簡直是另一個莫高窟,從窯頂延伸到炕邊,全都密密麻麻緊貼著各色剪紙。

4歲定親,一生貧賤,她是中國的農婦,一出手便驚豔世界


草木樹葉、花鳥魚蟲、飛禽走獸,在她家的牆壁上匯合,自然地融為一體。

4歲定親,一生貧賤,她是中國的農婦,一出手便驚豔世界


而工藝之精巧,根本看不出這些都是剩下的邊角料剪紙拼貼的。她發自內心熱愛剪紙,就連一點廢紙也捨不得浪費。

當縣文化館邀請她去館裡創作時,工作人員遞給庫淑蘭一張整開的大紙,她嚇得不知所措。因為原先她只能四處蒐羅到小紙張,用量很省,頭一回換成大紙,簡直受寵若驚。

4歲定親,一生貧賤,她是中國的農婦,一出手便驚豔世界


一個用盡全力創作的藝術家,竟然連張大紙都買不起,現場的工作人員無不心酸。

“沒關係,你做吧,我們有的是紙,做壞了不要緊。”

聽到安慰,庫淑蘭才徹底放開了剪,換了大紙後,她的作品也走入了一個更高層面。

比如這幅剪紙,被中央美院的教授譽為“生命樹”。樹是空心的,整體為黑色,庫淑蘭又飾以藍色的邊。

4歲定親,一生貧賤,她是中國的農婦,一出手便驚豔世界


也有人說庫淑蘭的作品粗放,沒有精雕細琢的工藝感,其實這話錯了。一朵小小的梅花,她用自己的拼貼工藝,要粘好幾層,看起來不大,拿在手裡卻很厚實。隨便拿來一幅她的作品,數數里面的圓點,多達上千,而每一個圓點都是她親手拿剪子裁出來的。

4歲定親,一生貧賤,她是中國的農婦,一出手便驚豔世界

90年代,庫淑蘭剪紙在臺灣出版,引起轟動,而她得到的所有報酬,只是一本樣書。可光是這本書,她就心滿意足了。一輩子剪紙不為出名、不為賺錢,能慰藉自己、傳承手藝就行。

4歲定親,一生貧賤,她是中國的農婦,一出手便驚豔世界

更讓她高興的是,出書的事兒傳回村裡,以前那些反對她、數落她的人,再也不好對她指手畫腳了。庫淑蘭說:“出了書,自己心裡喜得就像雞毛翎子掃過一樣。”

她大字不識,創作也沒經過學院派的訓練、但作品天然有一股原始的張力,這才叫作偉大的民間藝術。

4歲定親,一生貧賤,她是中國的農婦,一出手便驚豔世界


中央美院的楊先讓先生說:“庫淑蘭是我至今找到的民間藝術家中的第一號種子,真正的大師級別,是幾百年出一個的。”

加拿大有莫娣·劉易斯,這位偉大的民間藝術家,一生殘疾隱居鄉下,卻把作品賣到了白宮。而我們有庫淑蘭。


4

但庫淑蘭晚年過得並不好,她住在不滿9平米的小屋裡,做飯、睡覺、剪紙。除了兒子和鄉親,外界幾乎沒人知道,這裡住著一位老藝術家。

80多歲的她忍著腰痛,自己燒火做飯,病痛難忍時,還跪在地上切菜。更心碎的是,她沒錢治病,只能靠吃止痛藥熬日子。

4歲定親,一生貧賤,她是中國的農婦,一出手便驚豔世界


庫淑蘭的精彩就在於,她的生活灰暗,而手裡的剪紙卻色彩繽紛。樂觀昂揚的藝術,絕不向苦難低頭的樂觀,交織在她身上。

2004年,庫淑蘭去世時,只留下兩個心願:

1、死後能在墳上立碑;

2、剪花作品能進博物館永久展出。

如今她的願望都實現了,庫淑蘭的剪紙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作品被中國郵政收錄,發行紀念版郵票。


4歲定親,一生貧賤,她是中國的農婦,一出手便驚豔世界


還遠銷日本、美國、加拿大、新加坡等20多個國家。她成為了被官方認可的中國民間藝術大師,被後人瞻仰。

但庫淑蘭早已去世多年,誰也彌補不了她活著時,遭受的苦難和命運的蒼涼。這讓我想起,梵高在信中說過的一段話:"偉大人物活著的時候會遇到很多阻力,而成就得到公認時,他們已不在人間。"

遺憾的是,這種悲劇不止發生在梵高身上,一百年後還在繼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