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學到老”是一種“有文化”的人生境界

“活到老,學到老”是一種“有文化”的人生境界

傳統文化和新興文化的結合是構成新社會文明的重要因素

這個世界很多文人,他們讀了很多書,學了很多的知識,說是學富五車也不為過。但是能稱之為“文化人”的卻不多見,文化人是把讀到的書,學到的知識,消化、吸收,運用,創新。而不是生搬硬套,死記硬背,食古不化。

文化絕不僅僅只是傳統文化,他包含了方方面面,每一種新興事物的出現,都可以說是一種新的文化形式。

傳統文化是國人的根,國人的魂。新興文化是注入其中的血液,以滋養傳統文化的必要養分。而人!則是承載所有文化的土壤,讓我們的文化開枝散葉,茂盛繁衍。

對文化的思考可以成就一個人的靈魂,對文化的運用,可以鑄就一個人存在的意義。文化是一個人“生而為人”的重要“標識”。

“活到老,學到老”是一種“有文化”的人生境界

“文化”決定了各階層的繁榮

我們都知道社會階層不盡相同,而每一個人似乎都在努力的去跨越自己目前所在階層,達到一個新的高度。然而,在你的所在階層沒有一定的“文化”積累,這一點卻很難實現。

比如,你的階層目前是一個“農民”,那你就要學好“農民文化”,知四時,懂種植,明瞭各種作物屬性,習性。在自己的領域內把自己的“分內之事”做到極致,之後便會多了思考,便會以實際經驗為基礎,有了一個階段式跨越的資本。千萬不要想著“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沒有累積,便是妄想。

如果你是“媽媽階層”,那就要掌握“媽媽文化”。作為一個媽媽該如何教育、引導好自己的孩子。其實個人更希望能有一些“母教學堂”,能教會每一位新手媽媽該如何做媽媽。

在傳統中國女性文化裡,關於“母教”都是女子婚前,母親口口相傳,該如何做好一個母親,這也是一種“母道”。

古有“孟母三遷”,“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這樣的教育典範。更有孔子的母親顏徵在對孔子的教育支持,成就了一代聖人的佳話。近有“毛澤東,周恩來,朱德”三位母親對他們言傳身教的影響,成就了一代偉人,人民的公僕。

當然這裡不是歧視束縛女性的意思,而是說對於一個孩子來講,母親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既然選擇做了母親,那就要盡到母親的責任。如果對你的孩子充滿期望,那就首先要掌握“媽媽文化”!

當然還有父親文化、百姓文化、科技文化、領導文化等等。各階層都掌握好自己的“階層文化”這個世界將會更井然有序,文明發展。

“活到老,學到老”是一種“有文化”的人生境界

文化的吸收,決定著人的“命運”

一個人有沒有文化,當然是建立在學習的基礎上。

現在有相當一部分人,錯誤的理解了”學習”,認為學習是孩子們該做的事情,出了學校門就完成了任務,就忘了“活到老,學到老”的警句,從此荒廢了文字,放棄了對“文化”的追求。拋棄了決定“命運”的根,而時刻在“心比天高”。

俗語說“心比天高,命比紙薄”,心比天高很好理解,有追求是人之常情,有追求才是進步的動力。那“命比紙薄”該如何理解呢?“命”到底是什麼決定的呢?很多人都說“命中註定”。成功,是命中註定。失敗,也是命中註定。一切都用命中註定來解釋,命中註定便也成了,不努力,不進步,不學習的藉口,矇昧的放任自流。這,是極不尊重生命的表現。這樣,怎麼能不“命比紙薄”呢?不學習,能力與夢想不相匹配,怎麼不是“心比天高”呢?

人生而平等,命運的不同就是看你自己後天怎樣“造命”。而文化則是命運的根,因為,文化決定著你的思想;思想決定著你的眼界;眼界決定你的生命格局;格局決定著你的人生追求;追求決定你的高度;高度決定你的命運;所以,是不是“命由己造”呢?還有一句話,越努力越幸運;在對的方向努力,你的命運就不會太差。而最直觀的“對的方向”,當然就是要“有文化”。

書籍是學習的重要途徑之一。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現在還有多少人能做到安安靜靜的看一會書,學習一會兒的?

其實確切的說,校園生活只是為我們打下學習的基礎,真正的“學習文化”是從出了校門才開始的,學會了“社會交往文化”“創造文化”等等“生存文化

”,當然還有“精神文化”。這一切文化才是進步的源動力。

“活到老,學到老”是一種“有文化”的人生境界

文化傳承 是生命的責任

文化的傳承是一個千秋萬代的課題,是人類活著的意義,是後世繁榮的基礎,是人類進步的源頭,是造福後世的偉大,更是生命的責任!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傳承是每一個人的責任!

“活到老,學到老”是一種“有文化”的人生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