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農村困難群眾“住有所居、居有所安”

讓農村困難群眾“住有所居、居有所安”
讓農村困難群眾“住有所居、居有所安”
讓農村困難群眾“住有所居、居有所安”讓農村困難群眾“住有所居、居有所安”

圖為現場查看困難家庭居住情況

4月27日,來到白洋街道下陳村董飛洪家,只見這幢老房子修繕一新,室內潔白的牆面與光亮的吊頂讓房間顯得寬敞明亮。同行的村黨支部書記何加豐說:“這幢房子原來是幢危房。去年,在縣建設局等相關部門的幫助下,村裡對房屋進行了修繕加固,現在他住在裡面大家都安心了。”

60歲的董飛洪1人生活,是村裡的低保戶,患有心臟病,無經濟收入。他所居住的房屋是一幢佔地96平方米的土木結構房,由於年代久,牆體多處開裂,被確定為C級危房。去年,村裡對房屋進行加固修繕,換房瓦,修補內外牆,還進行了粉刷。老房子內不僅增加了衛生間,室內地面也全部硬化,並用扣板吊了頂。“維修他家這幢老房子共花了2萬元,除了縣裡補助的1.5萬元,多出部分就由村集體承擔。”何加豐介紹說。“感謝村幹部!感謝黨和政府!讓我的老房子變成了新房子,現在住得安心又舒心。”董飛洪滿面笑容地說道。

在我縣,像董飛洪一樣享受著困難家庭危房改造救助政策的農村困難群眾還有很多。從2006年開始,我縣啟動實施農村安居工程,把解決群眾安全住房問題作為優化人居環境、提升生活品質的重要民生工程全面來抓,加強對四類重點對象(農村低保戶、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困難殘疾戶、低保邊緣戶)的農村危房實施改造,改善困難群眾住房條件。多年來,縣建設局作為此項工作的牽頭單位,積極聯合縣民政、財政、殘聯、扶貧等部門統籌相關工作,組織鄉鎮(街道)開展入戶調查、宣傳動員、困難幫扶,及時開展擬救助戶現場核查、聯合驗收、資金補助,建立了農村困難家庭危房改造即時救助工作體系。

在桃溪鎮西塘村,腿部殘疾的79歲智障老人雷炳貴做夢也想不到,自己能住在嶄新的磚瓦房內。“住在這裡好不好呀?”老人聽後咧開嘴一直笑著。村幹部介紹,老人原來一個人居住在已經整村搬遷的龍泉畈自然村,萬一出事情都沒人知道。於是,去年村集體在村內鄭家廳地段從農戶家中買了一塊地,新建了這幢40平方米的一層磚瓦房。“別看面積不大,除了臥室,還有廚房、有衛生間。”村幹部打開一間間房門介紹說,自從搬了新家,老人的精神狀態好像都變好了,見人總是笑呵呵的,還會跑到村老年活動室看電視。

目前,我縣根據危房改造對象住房實際狀況、村鎮建設規劃以及改造對象的意願,採取新建、修繕、置換等方式實施改造。原則上D級危房拆除重建,C級危房修繕加固。其中低保戶、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困難殘疾戶補助標準為修繕補助不超過1.5萬元,置換補助不超過2萬元,新建每平方米補助600元;低保邊緣戶補助標準為修繕補助不超過1萬元,置換補助不超過1.2萬元,新建每平方米補助450元。截止2019年底,我縣已對2228戶存在一定安全隱患的農村困難群眾住房進行改造,累計投入資金1700多萬元。

2020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勝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農村困難群眾危房改造是實現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的一項重要內容。為確保農村困難家庭危房改造幫扶全覆蓋,連日來,縣建設局聯合“三改一拆”辦、民政局、財政局、扶貧辦、殘聯等部門單位,對各鄉鎮(街道)農村困難家庭危房改造工作開展專項檢查,並隨機抽查5戶,走村到戶現場查看當前困難家庭居住情況。

“從今年起,我們將全面建立農村危房常態化長效治理改造機制。農村土木結構的房子現在安全不等於一直安全,要加強動態管理,及時發現新出現的農村危房,並做到發現一戶、及時鑑定和治理改造一戶,特別是農村低保戶、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困難殘疾戶、低保邊緣戶等四類重點群體,繼續實施農村困難家庭危房改造即時救助。”縣建設局局長湯瀅在檢查中介紹說。

在桃溪鎮大路山村後茶園自然村,檢查人員查看了低保戶鄧躍平家的土木結構老房子。“這種老房子只要整體木頭框架還好,屋頂不漏雨,還是很牢固的。他家房子好像室內部分牆面、樓板剛修補過,外牆還有多道裂紋,可以作為疑似危房申請改造補助。”檢查人員當場結合該戶實際,向低保戶和村幹部說明住房救助相關政策,提出危房改造技術指導,並希望村裡出面幫助農戶請施工人員,確保項目早實施,困難農戶早受益。

為確保補助政策都在“陽光”下進行,我縣在嚴格執行村級民主評議、現場公示及鄉鎮(街道)審核、把關的基礎上,還增加了參會人員親筆簽名、現場公示由村民監督委員會簽署監督意見、村集體參與產權認定的協議簽訂和公示等監管程序。同時,加強質量安全和資金使用監管,加強對農村危房改造施工環節的指導和監管,將危改房建成“放心房”“滿意房”,保證農戶改造完成竣工驗收後及時發放補助資金。

惟有安居才能樂業,惟有安居方可安民。今年我縣力爭實現農村困難家庭危房改造一個不能少,讓農村困難群眾“住有所居、居有所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