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适合孩子们学习的国学经典《中庸》·第五篇


更适合孩子们学习的国学经典《中庸》·第五篇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孔子说:“舜真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啊!他喜欢问他人问题,又善于分析别人话语里的含义。他隐瞒别人的坏处,表扬别人的好处。他掌握好与坏的平衡,将建议改成适合社会发展的方式,并施行下去,这也就是舜被人称赞的原因吧!”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gǔ)擭(huò)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孔子说:“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聪明,即使明明知道陷阱就在前方,也不知道躲开。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聪明,知道要选择中庸之道,但就算选择了中庸之道,往往却也坚持不到一个月。”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yīng),而弗失之矣。」

孔子说:“颜回的为人准则是:他选择了中庸这条道路。在他得到这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后,他就牢牢记在心上从不违背和偏离。”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孔子说:“想要公正的治理国家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官职和俸禄也是可以推辞掉的,刀山火海是可以踩上去的,但只有中庸这条路是最不容易坚持的。”

同学们,从上面的文章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孔子口中对于“中庸”不仅仅是一种概念,而是被当成一种精神信仰,要坚持中庸的理念是极端困难的事情,所以古人大都非常尊敬能坚持中庸理念的人。今天的文章就讲到这里,同学们我们下期再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