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鵬:中國抽象畫以“筆墨”為基石“形離神存”

廣東記者 徐毅兒

馬鵬從東海岸到西海岸親身經歷西方藝術三十年,在這段時間裡,他主要研習東西方藝術的“不同”。在“同”與“不同”中,親身體會西洋美術圈藝術的氣象,全身心浸潤領會並勤奮實踐。在日前舉行的“2019第四季度中加兩地馬鵬藝術分享課”裡,85歲高齡的馬鵬通過視頻,為中加兩地藝術學子講述其於西方社會中從事自我的藝術研究與創作的“感悟”。

(馬鵬藝術作品欣賞)

馬鵬:中國抽象畫以“筆墨”為基石“形離神存”


馬鵬:中國抽象畫以“筆墨”為基石“形離神存”


馬鵬:中國抽象畫以“筆墨”為基石“形離神存”


馬鵬:中國抽象畫以“筆墨”為基石“形離神存”


馬鵬:中國抽象畫以“筆墨”為基石“形離神存”


馬鵬:中國抽象畫以“筆墨”為基石“形離神存”


馬鵬:中國抽象畫以“筆墨”為基石“形離神存”


馬鵬:中國抽象畫以“筆墨”為基石“形離神存”

(馬鵬藝術研究與創作“感悟”摘錄)

東西方藝術是世界藝術上的兩大高峰,各自有著自己的豐厚的文化藝術史,雙方各有自己的藝術特色,自己的藝術標準,應該相互借鑑相互尊重。東西方藝術要拉開距離,發揮各自的風格,要有獨創性。

藝術當隨時代,我的啟蒙老師傅抱石告誡我們,時代發展了、思想變了,藝術也不能不變,藝術要遵循時代發展而發展,堅守“傳統與當代”。藝術創作寓傳統於當代之中。在堅守時代性的前提下,重視發揮“筆墨”的優勢,“筆墨”是中國畫表現的最大特色,也是抒發畫家胸中意境的載體。

黃賓虹用其一生探索中國繪畫藝術理論和實踐,並總結出以書入畫、書畫同源,中國畫“五筆”與“七墨”。“五筆”,即平、留、圓、重、變;“七墨”,即濃墨、重墨、凝墨、破墨、積墨、潑墨、焦墨、宿墨。筆法與墨法是繪畫要旨,黃賓虹晚年對西方的印象派是十分推崇的,並於色墨實踐變化中鑽研,以傳統的筆墨融合西方印象派之長,產生一種新的風格,創造了近看模糊、遠看真實清新的近似西方印象派的作品,把傳統中國繪畫推向一個新的極點。黃賓虹的藝術影響力,在中西方藝術上都是最為深遠的。

西方對東方的藝術喜愛是19世紀,印象派畫家多數是受東方藝術影響極深的。如梵高就直接用油畫筆畫類似中國畫,又如黃賓虹所說西方畫家從寫形到寫意,這就是印象派的抽象。

我喜愛中國畫,同時我也喜愛西方印象派的畫,及現代抽象藝術。我的中國水墨畫,在傳統繪畫的基礎上強調傳統與當代,立足於當代並打破傳統的陳規、套路,又不失傳統。中西互用,立樹新意。

我的中國水墨畫,強調深入生活,在較為寫實的前提下重視意境,著重表現山石松水精神。我著重減弱文學性並增強視覺藝術效果,減弱文人畫陳舊避世的消極因素,增強筆墨陽剛氣質,增強山水松石的天然性以展示大自然自身內涵之美。

中國的寫生畫,接近西方的風景畫,又不同於西方的風景畫。西方則重寫實,而中國畫寫生不失寫意,尤重意境營造。

中國抽象畫,即純正的中國畫的筆墨,自身的筆墨之美。例如中國畫傳統用線,講究抑揚頓挫、沉浮、重實、弛緩、婉轉等。線有十八描,點有藏鋒、、逆鋒等,面是積點成面,又有以書法入畫,書法即畫法等。所以中國抽象畫以“筆墨”為基石,根底極為深厚。

當代抽象畫主張無象,強調必須擺脫源自形象的約束,把繪畫還原到形、色、線的基本元素組合。不以具體可視的物象為座標。而我則倡導“形離神存”的東方抽象畫,即既有民族性又具國際性的普世畫種。

(馬鵬簡介)


馬鵬:中國抽象畫以“筆墨”為基石“形離神存”

馬鵬

馬鵬早年於南京師範學院及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學習,中國畫師從傅抱石、潘天壽和陸儼少等大師,又在版畫、雕塑及油畫等領域深入研習,同時對書法及篆刻也長期涉獵。

他於1961年以優異成績畢業並留校任教。1989年移居加拿大後,他致力於吸收西方的藝術菁華,將東、西方不同類型的藝術觀點與技巧融合到他的作品中。迄今已在藝術的道路上努力探索了60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