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藝術宮 | 旁逸斜出】黃賓虹,為海派繪畫提供新的創作

敘述海派藝術的“中國故事”

黃賓虹

初名懋質,後改名質,

字樸存,一字樸人。

別號予向、虹廬、虹叟、賓拱,

後更號賓虹、濱虹,

遂以號行。

精繪畫,

亦工書法、篆刻,精鑑賞,

考據、畫論、印學及詩文均有成就。

黃賓虹

(1865—1955)

/

圖片

黃賓虹早年為貢生,任小官吏,後棄官參加反清活動。自1907年到上海,至1937年遷居北平北京,在滬上整整住了三十年。黃賓虹僑居上海的前二十年,主要在報社、書局任職,從事新聞與美術編輯的工作。同時也參加了社會上的各種學術活動。黃賓虹僑居上海的後十年,從編輯工作轉到了教育工作,先後任上海各藝術學校的教授。

在黃賓虹的一生中,擔任編輯與教學工作,佔著極為重要的部分。90壽辰時,華東行政委員會文化局授予黃賓虹“中國人民優秀畫家榮譽獎狀”。1955年黃賓虹在杭州逝世。所藏金石書畫文物二幹餘件及生前書畫作品一萬餘件,全部捐獻國家。

黃賓虹《山水寫生》

/

圖片

黃賓虹早年與中年沉浸宋元明畫,孜孜不倦。他的技法初受黃山派影響,行力於李流芳、程邃,以及髡殘、弘仁等,也兼法宋元各家。所作重視章法上的虛實、繁簡、疏密的統一;用筆如作篆籀,道勁有力,在行筆謹嚴處,黑白有縱橫奇峭之趣。他的作品有兩種明顯的不同,所以有“白賓虹”、“黑賓虹”之說。

70歲以前,風格疏朗秀逸,清明典雅,在師法古人的筆墨後遊歷名山大川,以實踐創出“五筆法”。70歲後所畫作品,演化成筆墨淋漓、醇厚滋潤;喜積墨、潑墨、破墨、宿墨互用,使山川層層深厚,氣勢磅礴。他的畫作一遍完成,再皴染一遍,之後不斷續繼,直到滿意為止。所謂“黑、密、厚、重”的面風,產生“渾厚華滋”的藝術效果,正是他顯著的特色。及至晚年時,突然一變,墨法神奇,開了面目,達到渾然天成,純為化機境界,體現他的“筆墨精神千古不變”。以大小、濃淡、乾溼,不同的點簇達到天然自成,超然物外的視覺美感。

黃賓虹《白嶽獨峰岡》

/

圖片

黃賓虹的山水融會唐宋明清諸家,推陳出新,創“五筆七墨”法,構圖元氣淋漓,筆墨渾厚華滋,氣韻高古樸茂,皴染靈動勁健,成黑、密、厚、重之畫風,為海派繪畫提供了新的創作。

相關展覽

圖片

“水墨緣——近現代海派藝術大家系列展”(一)

展覽地點:33米層展廳

展覽時間:2020年8月1日-2020年12月31日

作為中華藝術宮重要的學術項目,“水墨緣——近現代海派藝術大家系列展”(一)將為觀眾呈現獨特而恢宏的學術視野,敘述海派藝術的“中國故事”。每屆展覽都會推出卓有影響力的八位名家,中西各半,呈現獨特的美術史敘述模式和文化史的思考語境。

攝影:趙東陽 | 責任編輯:張昊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