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浇灭自己那颗浮躁的心?

最近终于静下心来读了一些书,愈发的发现自己之前还是很浮躁的,从来没有用心的去完善自己,改自己的过,只是一再的流于表面,觉得我必须这样做,我一定要这样做,而始终没有内化于心,没有将自己所知道的东西,知道的道理内化于自己的心里,落到实处。

这段时间静心读书之后,才发现自己到底是哪里有了问题,自己立下的志向,自己只是立下了,而从来没有真正的定过,经过,一直处于一种浮躁的内心状态下,总是火急火燎的,上蹿下跳的,一会这样想,一会那样想!

读了《大学》和佛经里的一些经典才知道,水清则月现,知止,不动心、不动念!这才是觉者、才是佛、也才是圣人,这才是最高境界!王阳明、谢安、孔子、释迦牟尼等等都是如此!其实我们都被宗教的一些东西感觉把佛、菩萨讲的非常神秘,其实他们在梵语里根本就不神秘,佛就是圣人就是开悟的人,释迦牟尼的本名是乔达摩悉达多,释迦族的一个王子,后来开悟,也就是孔子说的知天命、王阳明的龙场悟道,然后就成了圣人,牟尼就是圣人的意思。而菩萨实际上在梵语里面是传道的人的意思,菩萨就是释迦牟尼的弟子,也是传道的人,比圣人低一个层次,其实就是跟着孔子学习的那些贤人,这些就是菩萨的境界了!

《大学》里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就是修身,修自己的心,就是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来修身,嗅到不动心不动念的状态,沿着自己所立下的志向而一直的走下去。亲民的意思是要利民,要把大众、民众、百姓当做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他们,这就是古人对官员士大夫的要求,做官一方就要为百姓着想。对于现在的人同样如此,你越是考虑大众的利益,考虑更多的人的利益,你就路就越走越宽,不管是做官、领导者、经商都是如此。比如马云的发心是要让天底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比如周恩来的发心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比如王阳明的发心是要做圣人等等。止于至善,何为至善,至善就是利益大众,利益万民,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就是最大的至善。

《大学》紧接着说,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知止,就是知道自己止于什么,自己的大志是什么,知止才能定,定才能静。不管道家、儒家还是释家都讲静的功夫,有的说静坐,有的说禅定,有的说打坐等等,目的都是让自己定下来,静下来,静下来的目的是什么,是克己,是反省、找到自己的杂念、邪念、过错,以及为何犯错,然后逐一的通过找到自己的内心来从心中改过,就像了凡四训里说的从心改过一样,“何谓从心改过?过有千端,唯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大抵最上制心,当下清净,才动即觉,觉之即无!”曾国也是通过静坐也一一的改过自己的缺点,比如好色、比如轻浮、浮躁、以及后来的戒烟等等,他的老师唐鉴也对他说:“若不静,省身也不密,见理也不明,都是浮的,总是要静,最是静自功夫要紧。”

静而后能安,也就是才能安心,心安,心安了,就可以考虑事情了,这个时候就能得了,就是得到你的那个“止”。否则,只要你静不下来,定不下来,总是动来动去,浮躁,上蹿下跳,就永远得不到那个“止”,也就是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释家也是这样说的,戒定慧,定才能生慧,才能生智慧。

知止方能不动心、不动念,不动心不动念方能做出正确决策!这才是戒定慧,只有定才能生慧,定才能静,才能安,才能不动心不动念,才能做出正确决策!

心要像不动的水面一样平,这个时候水中的月亮就出来了,你的心也定了。绝不可因为外在干扰而动心动念!人,但凡你做错事的时候,一定是动心动念心存侥幸、心中怀有愤怒、生气、希望、狂喜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是心动的时候。心一动,水面就动了,水中月亮就没了,散了,乱了,你的心也就乱了,心乱了,必然做错事!

所以定才能生慧,不动心不动念!只要动心动念的时候,做了就会后悔,而且立即后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