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寶穿了,消費券熱了

原油寶穿了,消費券熱了

(▲2020年4月24日晚,中國銀行官網發佈《關於“原油寶”產品情況的說明》,聲稱對客戶“遭受損失深感不安”,安撫“在法律框架下承擔應有責任”。圖片來源:中行官網截屏)

文|沈諍

摘要:監管部門應依法調查中國銀行有無過失責任,“原油寶”有無產品設計嚴重缺陷、風險預警嚴重缺失、風險管控嚴重失靈。百姓的錢包都癟了甚至空了,只有政府注資、商家讓利、平臺促銷,才有望拉動消費。發放消費券比現金更易產生乘數效應。

負油價

2020年太妖太猛了,“活久見”常常成為朋友圈中的刷屏詞。

1月3日,美國暗殺伊朗“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少將;1月8日,伊朗緊張過度用導彈在德黑蘭擊落烏克蘭客機。以往肯定都是年度十大國際新聞熱門候選,沒想到小巫見大巫,緊接著百年一遇的新冠疫情席捲全球。

美東時間4月20日又有轟動全球的兩大猛料,激起千層浪。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看不到。其一,CNN頭條報道,《美國正監測朝鮮領導人手術後面臨嚴重危險的情報》,此後一週全球聚焦金正恩健康,謠言滿天飛。其二,世界三大原油基準價格之一美國西德克薩斯輕質原油(WTI),5月期貨價格暴跌305.97%,史無前例出現負值結算價,收於每桶-37.63美元。

美國原油期貨暴跌至負值,根源還是新冠疫情。全球大暴發後,導致經濟嚴重衰退,需求嚴重萎縮,產能嚴重過剩,庫容嚴重不足。WTI實物交割地俄克拉荷馬州庫欣的庫容幾乎完全飽和。全球還有近2.5億桶原油儲存於油輪,在海上四處“流浪”,苦於沒人買、沒地存。

負油價的黑天鵝飛越太平洋,在中國金融行業引發“巨震”,中國銀行“原油寶”被空頭逼倉,首先祭旗。4月22日晚,中行公告,旗下理財產品“原油寶”將按照-37.63美元/桶的官方結算價定價。隨即開始扣除穿倉的所有保證金,併發扣款和催繳欠款的短信。

有一“原油寶”投資者總虧損920.7萬元,委託中行進行無槓桿理財,不僅388.46萬元本金化為烏有,竟然還倒欠中行532.24萬元。人間魔幻,聞所未聞。時代的一粒灰,落到個體頭上就是一座山;時代的一滴油,落到穿倉頭上就是一苦海。

“原油寶”迅速佔據熱搜榜,中行因此捲入虧損者、輿論抨擊的旋渦中。

4月24日晚,中行官網發佈《關於“原油寶”產品情況的說明》,與兩天前公告和迅速扣款的“中性冷漠”風格迥異,終於迴歸法律和人性,聲稱對客戶“遭受損失深感不安”,“全面審視產品設計、風險管控環節和流程,在法律框架下承擔應有責任。”

據澎湃新聞4月25日公佈的原油寶投資者問卷調查,11%虧損100萬元以上;65%不知道原油寶與期貨合約掛鉤;97.5%不會向中行繳納欠款;92%今年才開始購買原油寶,其中55%3月中旬才入手,設想抄底大賺一筆,結果被國外莊家殘酷地逼倉、穿倉,割了韭菜。

利益嚴重受損的投資者正在聯合維權。監管部門應依法調查中行有無過失責任,如有就應與投資者分攤損失且追責:

一、產品設計嚴重缺陷。客戶頭寸在22時停止交易至凌晨3時結算之間,中行不再盯市、強平,有5小時裸奔,投機資本趁機利用交易規則和產品漏洞痛下殺手。這次油價凌晨暴跌至負值,持續一兩小時後迅速回歸,多頭穿倉竟然最終結算價以史上最低值計算。假如下次油價某天凌晨暴漲至150美元然後迅速回歸,空頭必然又是穿倉,且以史上最高值結算。

二、風險預警嚴重缺失。將高風險的國際期貨交易包裝為理財產品,有無清晰、準確、完整、事先、書面告知投資者,何況逾九成投資者是“小白”;交割日為4月21日,與4月20日22時後的移倉日緊鄰,工行、建行、交行等在6天前為客戶完成移倉,平倉價格20-21美元/桶。

三、風險管控嚴重失靈。4月初,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修改交易規則,承認負油價的可能性,4月15日發佈了測試公告。面臨疫情衝擊和投機炒作的雙重高風險,中行有無及時提示客戶考慮儘快結算移倉。未及時按20%本金虧損後強制平倉,已是既成事實。

消費券

全球疫情嚴峻,中國經濟很難獨善其身。

拉動GDP增長有“三駕馬車”。投資主要靠政府發債、銀行放貸,長遠而言“新基建”利好中國的核心競爭力,但有兩大問題:一、遠水解不了近渴,不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群,很難創造足夠的就業崗位;二、2008年有“4萬億”的政府主導投資先例,伴隨低效、浪費和腐敗。

出口這駕“馬車”也不妙。各國經濟全部衰退,歐美還處於疫情震中,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受阻,疫情長期持續或結束後或斷裂、或重組。中國出口訂單、市場、資金、物流面臨的挑戰,比1998年、2008年的金融危機嚴峻得多,衝擊力度更猛,持續時間更長。

剩下消費,各國政府紛紛發力刺激。美國、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直接發錢,中國中央政府目前按兵不動,地方政府非常踴躍。

全國數十個城市已與頭部電商平臺聯合推出電子消費券,助推經濟復甦。4月20日,武漢發放第一波消費券,4月30日發放第二波,此後每週一批持續到5月底,累計總額高達23億元,其中政府投入5億元、電商投入18億元。

4月22日,北京西城區宣佈發放1.5億元消費券;4月23日,上海宣佈籌辦“五五購物節”,實施提振消費信心、釋放消費需求的12條政策措施;廣東計劃發放的消費券總額已超10億元,與浙江、廣西成為發放消費券城市最多的三省之一。

休閒消費、汽車消費、信息消費等概念都不錯,最大問題是百姓的錢包都癟了、甚至空了。只有政府注資、商家讓利、平臺促銷,才有望拉動消費,尤其是消費券常用的滿300減100、滿500減200、滿1000減500等做法,比直接發放現金更易產生乘數效應。

低收入群體補貼、價格臨時補貼、貧困群眾慰問等民生底線保障,還是需要直接發放現金。各地情況千差萬別,全國“一刀切”反而更難實現公平。中央政府不直接發錢可行,儘管出臺利好政策,提高地方債務額度,引導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制定救經濟政策,並在地方債中開支。

刺激消費僅靠發放消費券還不夠。1998年應對金融危機有個比較成功的案例,當年高校緊急擴招,顧不上教師、教室、宿舍、圖書、儀器不足,家長們為孩子前途著想,很配合掏錢,皆大歡喜。

各地還需精準細分和鎖定特定消費群體,研究出臺拉動內需的定向政策。例如針對住房剛需,適當降低首套房貸款利率,首付比例不降低防範投機帶來金融風險;針對新人,新房裝修適當補貼、家電促銷讓利;針對生育,一年內生娃每個家庭奶粉補貼;針對旅遊,發放門票、聯票消費券;針對汽車、5G手機,聯合生產商推出以舊換新折扣;針對娛樂行業、餐飲堂食,在做好防控前提下放寬管制等。

(2020年4月25日22:45一稿,4月28日22:13二稿,【山水微言·37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