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性格狂怪,学他的书法应该注意什么?

文舍堂书法


这个问题很好,非专业人士是不可能提出这个问题的。

宋人尚意崇文,造就了苏黄米蔡四家,前三位个性极为明显,其中又以米元章为最,世人称“米颠”。

当前学习老米的多了起来,这其实也是人们学习书法思想的一个进步,唐法是好,但太规矩严肃,除了颜鲁公明显,其他的一般人分不出谁是谁写的。米芾字体个性明显,变化多,很多手札不但字写得好内容也确实惹人喜爱。但皮毛好画,要写的有变化还能定在纸上,这就不容易了。

一般来说人的个性会影响其书风,学米字难道要进疯人院呆一阵子体验一把疯然后来写米字?

其实所谓疯颠指米芾对喜爱之事的执迷程度,米芾七岁开始习字,小时候还临写过大他十五岁的苏东坡的字,随后他一辈子临习,喜好晋唐,书斋都起名“宝晋斋”,因此学米字可以这样,先认真临写米字(当然这之前你要能拿毛笔写出像模像样的字)体会掌握米字特点,到一定程度再临习颜真卿二王的当然要用心体会用笔及书家各自的特点,而后你在回过头来临习体味米字,这些行为也可穿插进行,这样能很好的溯源,不至于让自己偏离了正道。

米字要写好还要从笔法和章法下手去注意学习,写作品时要记住书写时带入的是米家笔意,否则容易写的僵硬无变化或者落笔成俗字。











斜风细雨入剑门


学笔法练习画各种线条,研究宋画不见得会画但要深入研究

米芾(1051一1107),初名黻,41岁后改作芾,字元章。世居太原,后迁襄阳,定居润州(今镇江)。徽宗时为书画学博士,后任礼部员外郎。米芾是北宋时期的著名书画家、收藏家和书画鉴赏家,善画山水。他在书画方面富有创新精神,他认为山水画发展到宋代,已经被前人陈法所束缚,缺少独创意识,他创造了“米点山水”。但真迹未留传下来。他的书法,以行草成就最高,其书风潇洒、舒畅,圆润遒劲,熟而不俗,险而不怪,奇正相生,出手自然。米芾每天临池不辍,史料记载:“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半刻废书也。”、“智永砚成臼,乃能到右军(王羲之),若穿透始到钟(繇)、索(靖)也,可永勉之。”他儿子米友仁说他甚至大年初一也不忘写字。(据孙祖白《米芾米友仁》)。米芾作书十分认真,自己说:“佘写《海岱诗》,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明范明泰《米襄阳外记》)。一首诗,写了三四次,还只有一两字自己满意,其中的甘苦非个中行家里手不能道,也可见他创作态度的严谨。


米麥俍和


米芾以他“刷”出的八面出锋而傲视群雄、独步天下。

有宋一代大文豪苏轼这样评价他的书法:

“米芾超迈入神…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于钟、王抗行,非但不愧而已”。

可见米芾的字在大学士心目的地位,是多么的崇高!

开元一代风气的书法家赴孟頫也对米芾崇拜得五体投地:

“米老书如游龙跃渊,骏马得御,矫然拔秀,诚不可攀也!

那么,这样高的评价,是不是米书就十分完美了吗?

如物极必反的道理一样,正是米芾的放笔一戏,遣兴畅怀,不计工拙,张扬个性,随之带来了审美上的过于“努张”之气。

理学家朱熹这样说:“至于黄、米,而欹侧怒张之势极矣”。

书学家项穆如此批评:“米若风流公子,染患痈疣,驰马试剑而叫笑,旁若无人”。

清书论家吴德旋云:海岳行草力追大令、文皇,以驰骋自喜,而不能掩其怒张之习”。

综上所述,都指向一个问题,就是米书过于张扬,以致太欹侧怒张,有违“违而不反,和而不同”的书法最高审美。

所以,我们在学习米芾的书法时,不要学习他的狂怪努张,应学他风格偏于中和的法帖,如《蜀素帖》《苕溪帖》等。只有取其糟粕,才能把米书的精髓学到手。

我是晋风。愿与大家在书法艺术、诗词楹联等知识方面同学习,多交流,共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