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姜維打著剷除司馬氏的旗號北伐,是不是更容易成功?

魚魚魚__出沒


我認為,同樣不可能會成功!原因如下:

首先是政治上的掣肘!如果把曹魏和蜀漢放在一起,你會發現,和姜維蜀漢同時期的曹魏,已經基本進入到了後司馬時代,朝堂上力量極度凝結,雖然這是司馬家族打壓的結果,準確的來說已經是司馬家族的一言堂,但是不可質疑,這時候曹魏的朝堂“統一程度”遠遠超過蜀漢。返觀蜀漢的姜維,則是步履艱難!

姜維因是曹魏降將,諸葛亮在世的時候還能左右朝堂話語,武侯一去,蜀漢朝堂已經基本孤立了姜維在政治上的話語權,先有費禕制裁,後有黃皓威脅,不能左右朝堂話語,處處掣肘,上不能像司馬昭一樣被“絕對控制”,下不能像陸遜一樣被孫權信任,而且這也是蜀漢軍未敗國已滅的一方面原因!這個時候以討伐司馬家族的口號去北伐,不僅不能成功,而且還會使司馬家族的曹魏更加統一!

其次是地域經濟上的狹隘、凋敝!蜀漢到了姜維時代,兩川之地已經不是劉備剛稱帝時候的天然保障了,它掐住了蜀漢一統天下的命脈所在,自古從川中起事,基本沒有成功的,這是因為川中地域上的癥結所在,在劉備稱帝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崢嶸崔巍”的劍閣、蜀道是保境安民的絕對天險,而此時則已經變成了牢牢鎖住蜀漢發展的囚籠!同時,曾經的“天府之國”已經慢慢變成了田地荒蕪、民生凋敝的“不毛之地”,東吳人形容蜀漢後期,已經是:入其朝,不聞其言;經其野,民有菜色!這樣不利的地域經濟,嚴重限制了蜀漢的國力,打仗,打的就是國力,就是糧食、錢財!蜀漢行嗎?顯然不行!

再看曹魏,司馬家族統治的曹魏佔據天下九州中最繁華富庶的五州之地,無論是人才、人口還是兵馬、錢糧都比蜀漢強上不少,而且絕對令行禁止,即使你給蜀漢同樣的地理、經濟,因為各種勢力的掣肘,蜀漢都拼不了,何況現在是不如曹魏!

第三,則是軍事上的積貧積弱!為什麼這樣說,主要是因為,蜀漢姜維雖然統軍北伐十一次,但是因為缺少朝堂話語權的原因、且每次統兵不超一萬之數、次次和對方打成平手,甚至因為各種原因失敗,最終被黃皓逼迫

沓中屯田當鄧家軍“兵走險道、將入成都”的時候,姜維才是僅僅趕到劍閣堵住了鍾會的軍隊!這樣的軍事力量、部署走出蜀漢都難,還不要說兵出天險、討伐司馬了!

最後一點,則是蜀漢軍民偏安一隅、討厭戰爭!這一點,諸葛亮在的時候,就已經屢次被朝臣拿出來說事了,確實是蜀漢的國力不行,和曹魏差距太大,奈何諸葛亮的朝堂話語權足夠大,壓得住陣腳,才使得蜀漢軍民能夠短期的一致對外!可是到了後來,這個問題到了姜維身上,

上至皇帝、大臣,下到平民百姓,都出奇的統一,那就是寧可偏安一隅、也絕對不能再偏師北伐、勞民傷財了!

而老百姓不同於那些朝堂的皇帝、大臣,他們想的很簡單,那就是有飯吃、生活安穩,不管誰來統治蜀漢,甚至有的百姓已經暗暗期盼曹魏軍隊的到來,從而將蜀國一統,這一點在蜀漢滅亡時朝臣的痛快勁和百姓的高興勁就可知端的,這一點,致力於劉備、諸葛亮知遇之恩的孔明先生、伯約先生是永遠不會想到的!

綜上,不管姜維是以何口號來討伐曹魏、尤其是司馬家族統治的曹魏,限於政治、經濟、地緣、軍事甚至是人才方面的原因,永遠都不可能取得成功!相比較司馬家族的朝堂話語權,姜維可謂是要啥沒啥,只能拼著一腔熱血,兩膀無奈,最終落得身陷亂軍、以死殉國!


古史煉丹爐


不是,姜維打著剷除司馬氏的旗號,首先要尊曹氏,因為只有尊了曹魏為正統,才有理由聯合魏國內部反司馬氏力量,因為目的就在於聯合反司馬力量,否則就沒有意義。而尊曹氏政權這是萬萬不可的,這一舉動將會給蜀國帶來滅頂之災,蜀漢立國之初就是反曹擁劉的,因為蜀漢認為曹魏是簒逆得來的政權,而劉備稱帝也是在曹丕禪讓獲得政權之後。當初蜀漢政權的建立就是在曹魏篡漢的政治宣傳之上,假如姜維尊曹魏為正統那不是推翻了自己政權的合法性了麼?

姜維從政權合法性上不會選擇打著曹魏是正統的旗號

聯合曹魏內部反司馬力量這一舉動會動搖蜀漢的根基,不但聯合對方的目的達不到,反而會引起蜀國內部的分裂,益州本土士族在蜀漢政權的勢力隨著諸葛亮的去世而得到發展,但是仍舊反對北伐,主張保境安民。一旦姜維擁曹魏反司馬,他們便會藉機攻擊姜維,那時蜀漢內部的北伐力量就會進一步遭到削弱,這一策略實在算不上高明,屬於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曹魏內部反司馬力量主要集中與淮南地區,與蜀國相距甚遠,而且政治上並無交集,想要溝通起來還是很困難的,如果孫吳政權有此提議貌似有一點合理,畢竟雙方在戰爭前線對峙還是有所交流的。在交通基本靠騎馬、行船的時代,姜維要想與對方聯合那是難上加難的。

堅持吳蜀聯盟就決定了不能認可曹魏政權,更不能以曹魏的名義討伐司馬氏

從戰略上講,諸葛亮時代確定下來的既定方針是不可隨意更改的,如果想要討伐司馬氏必須要有孫吳政權的認可,蜀國一國的國力是不足以撐起討伐的大局的,諸葛亮六出祁山也證明了吳蜀聯合不足以達到攻擊曹魏瓜分天下的目的,兩國合力也僅能自保而已。

司馬家族掌控的曹魏實力未遭到削弱

司馬氏掌握曹魏政權的局面也是司馬懿歷經四世魏國國主才獲得的,歷經四世不倒,說明有一股龐大的力量在支持司馬家族,如果看更具體的行動,淮南三叛中的王凌、毌丘儉、文欽、諸葛誕均是在淮南前線,而後方的士族那是相當穩定。司馬氏掌控下的曹魏大局穩定,吳蜀聯合進攻也不能獲得勝利,以討伐司馬氏的名義並不能改變三國的基本形勢。


諸葛亮在死前確定的未來規劃是保存實力,不再北伐。姜維選擇北伐不過是逆天而為,即便有了曹魏內部反對派的配合,姜維出祁山進軍雍涼的計劃也不會實現。因此,打著討伐司馬氏的旗號攻擊曹魏弊多於利,以姜維的政治水平是不會選擇的,更談不上成功了。


灤陽誠毅


不但不會成功,反而容易失敗。

首先,理論上就沒有成功的可能性。打剷除司馬氏的旗號北伐,收益在於分化敵人,但壞處在於分化自己。問題是曹魏的人也不傻,未必會被分化,但是姜維自己陣營一定會引發不同意見,導致內部分裂。

其次,歷史上也有人做過類似的事情。比如西晉八王之亂時,匈奴劉淵乘機起兵,為了贏得更大的認同,劉淵打著恢復漢室的旗幟,目的是換取漢人的支持。然而,非但漢人的老百姓不吃這一套,就連漢室後裔劉琨都在誓死抵抗匈奴。與此同時,劉淵陣營內部則發生了很大的分歧,要知道,漢匈之間打了幾百年仗,很多底層的匈奴人並不想為漢人而戰,所以後來劉淵的繼承人就把國號改成了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