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农业要向智慧农业发展吗?可以让农民增产增收吗?

三农领域创作


智慧农业是农业生产的高级阶段,除了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养殖技术支持外,还包括农业电子商务、食品溯源防伪、农业休闲旅游、农业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功能。通过将传统农业生产与新兴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集成为一体,依托部署在农业生产现场的各种传感节点(环境温湿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图像等)和无线通信网络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专家在线指导,可对农业生产进行远程可视化自动控制与智能化决策管理。

智慧农业通过生产领域的智能化、经营领域的差异性以及服务领域的全方位信息服务,推动农业产业链改造升级。实现农业精细化、高效化与绿色化,保障农产品安全、农业竞争力提升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据美国农业部统计,2012年已有69.6%的美国农场使用互联网进行农业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有38.5%、23.7%农场分别使用DSL(数字用户线路)服务和卫星遥感服务。日本人均耕地仅有0.7亩,通过农业信息网络、农业数据库系统、精准农业、生物信息、电子商务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播种、控制与质量安全及农产品物流等方面的智慧化,农业安全生产和农产品流通效率位居世界前列。因此,智慧农业是全球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农业生产仍然以传统生产模式为主,传统耕种只能凭经验施肥灌溉,不仅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对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构成严重威胁。近30年来种植业高产量主要依靠农药化肥的大量投入,大部分化肥和水资源没有被有效利用,导致大量养分损失并造成环境污染,对农业可持续性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一是化肥农药滥用、地下水资源超采以及过度消耗土壤肥力,导致生态环境恶化,食品安全问题凸显;二是粗放经营,导致农业竞争力不强,出现农业增产、进口增加与库存增量的“三量齐增”现象,越来越多低端农产品滞销。智慧农业能够从以下几方面有效促进农业发展:

一、有效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将农田、畜牧养殖场、水产养殖基地等生产单位和周边的生态环境视为整体,并通过对其物质交换和能量循环关系进行系统、精密运算,保障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在可承受范围内,如定量施肥不会造成土壤板结,经处理排放的畜禽粪便不会造成水和大气污染,反而能培肥地力等。

二、显著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基于精准的农业传感器进行实时监测,利用云计算、数据挖掘等技术进行多层次分析,并将分析指令与各种控制设备进行联动完成农业生产、管理。这种智能机械代替人的农业劳作,不仅解决了农业劳动力日益紧缺的问题,而且实现了农业生产高度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提高了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风险的应对能力,使弱势的传统农业成为具有高效率的现代产业。

三、彻底转变农业生产者、消费者观念和组织体系结构。完善的农业科技和电子商务网络服务体系,使农业相关人员足不出户就能够远程学习农业知识,获取各种科技和农产品供求信息。专家系统和信息化终端成为农业生产者的大脑,指导农业生产经营,改变了单纯依靠经验进行农业生产经营的模式,彻底转变了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对传统农业落后、科技含量低的观念。在智慧农业阶段,农业生产经营规模越来越大,生产效益越来越高,迫使小农生产被市场淘汰,将催生以大规模农业协会为主体的农业组织体系。


彝家小农人


农村农业要向智慧农业发展吗?可以让农民增产增收吗?

农村农业要向智慧农业发展,我的回答是肯定的,这是我们地球村梦寐以求的追求。

所谓智慧化农业,我认为就是用脑力劳动的农业,代替体力劳动的农业;用全程智能化的农业代替局部机械化或全程机械化的农业。

当然,智慧化农业的实现是要有一个过程的。首先,要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二者要相适应。人民公社时期生产关系较为先进,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完全是用先进的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原理,用先进政党的领导,用社会主制度的优越性,大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改开后,我国实行了分田到户分散经营的生产责任制,农业现代化成了四个现代化的短板。因此必须改变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问题,坚定不移地走农业合作化的道路。

第二、实现农业机械化,到农业智慧化,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我国现在农业发展还不平衡,有的还处在分田到户分散经营小农经济的未期;有的处在肩挑背驼向局部机械化的过渡时期;有的正处在局部机械化向全程机械化的过渡时期;有的出现了工厂化农业,无土栽培的典型成功试点;有的已经成立了水田水稻智能化生产专业研究团队,智能化的农业的实现,在不远的将来完全是有可能的。

关于能否让农民增产增收的问题,我的回答也是肯定的。第一、到时的农业人口,还会大大下降。第=,到时基本上缩小和消平了三大差别。第三、到时全国基本上实现了共产党的初心,没有压迫,没有剝削,走上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











郑正宗


通过电脑就能监控大棚内的蔬菜长势,拿起手机就可随时随地控制水肥灌溉设备,大棚温室实施自动叶面施肥、通风、照明、实现精准种植……如此神奇的智能化系统既不是网络种菜游戏,也不是科幻片里的外星基地,这样的“智能农业”正成为我市未来农业发展的现代化标准。大连哲勤科技有限公司正凭借物联网以及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将传统农业纳入到更现代化的“大农业”领域,并将在农业种植、水产养殖、畜牧养殖、环境监测、气象报告、水利分析等众多领域带来全新的科技变革。

2017年中央农业1号文件指出,要大力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并强化科技创新驱动。一直以来,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农民的“经验”来盘对作物的生长情况,包括灌溉、施肥、温度等完全依靠代代相传的农耕经验,这种经验不仅难以量化并传承,在耕种上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即作物的生长情况只能通过枝叶、果实表现出来,包括病虫害等,只能事后补救,农民无法在第一时间了解到作物的“饥饿”、“口渴”或“病痛”,最重要的是,种植经验是一种模糊的“直觉”,对于现代农业来说,既无法做到精细量化,更无法通过精准检测为作物记录详细的“生长档案”。

昨日启幕的第十九届大连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大连哲勤科技有限公司就带来了其潜心多年研发的“智慧农场系统”吸引了参观者的广泛关注。这套系统通过分布式智能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系统,对温室内的土壤水分、土壤电导率、叶面温湿度、PH值、空气温湿度、光照度、二氧化碳浓度等作物生长的要素进行汇总,并通过智能专家系统对当前的温室小气候经综合决策,并实时调控水肥、照明、通风等,从而实现控制智能化、管理科学化、服务信息化。“智慧农场系统”通过自动化种植极大降低了人力成本,同时通过精准种植、数据采集、智能分析、环境模拟等方式,可以将农作物的产量提高20%~30%。最重要的是,该系统通过对农作物从生长期到成熟期乃至销售环节进行详尽的数据记录,通过农作物的“生长档案”真正做到产品溯源,切实保障农作物的市场稳定和食品安全。

除了在温室种植方面可以实现智能监控和自动化种植,这套系统以及配套的智能传感器还同样适用于水产养殖监控、畜禽养殖监控以及环境监测,并可为农科院、气象局等机构提供农业大数据的采集和资源共享,通过监测进而分析每一块土地的利用类型及各类作物的种植要素,从科学上解答“种什么”、“怎么种”等一系列问题。

经过多年的研发和改进,大连哲勤科技有限公司的“智慧农场系统”已获得多项国家专利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与多个地区的农科院进行深入合作,已在全国近万个温室大棚内应用。2016年,大连哲勤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联通合作建设了位于青海省的1500个大棚项目,今年,与中科院北京信息网络中心合作完成了位于长白山的生态环境监测项目。另外,大连哲勤科技有限公司还协助长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院校完成了地理信息采集、土壤监测等科研项目。

第十九届大连国际工业博览会于25日启幕,为期3天,大连哲勤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台位于西厅33号,感兴趣的市民可在今天及明天前往参观,现场可通过“智慧农场系统”的模型详细了解系统的智能化。目前,“智慧农场系统”已经全面进入产业化阶段,对于部分农业生产者对增产效果等方面的担忧和观望,大连哲勤科技有限公司表示,完全可以为农户免费安装,让农户先体验、先使用、先受益,实现增产后再付费。另外,所有“智慧农场系统”都可享受终身免费的后期维护和使用指导,切实保证系统运行的省心、省时、省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