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進酒》,《清平樂》,你是否讀懂了李白詩歌裡的“大唐危機”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意氣風發的李白在長安城,本想建功立業,一展宏圖,可是還沒有等到理想實現,他就被奸吝所陷害,離開了那充滿夢想的繁華京城。

正如白居易說,“長安居大不易”一般,李白的仕途走得也異常艱難。

當李白酒醉後揮毫寫下《將進酒》時,已經距離他被“賜金放還”的八年之後了。在元丹丘的潁陽山居中,李白、岑勳、元丹丘,縱情山水。

酒酣半熱之間,李白豪情萬丈,一點鬱悶之情盡抒筆端。

《將進酒》,《清平樂》,你是否讀懂了李白詩歌裡的“大唐危機”


一、《清平樂》是李白的人生轉折,也埋藏著大唐的危機

李白在長安為楊貴妃寫下《清平樂》時,他沒有想到大唐正經歷著一個逐漸衰敗的過程。

當楊玉環的霓裳羽衣曲,在君王面前舞出了傾城之戀時,大唐實際上已經危機四伏。

李白一生好酒,可是他還有一個稱號“詩仙”,就是這樣一個好酒,好詩的人,卻有“李白斗酒詩百篇”之稱,這個書寫了大半個盛唐,那錦繡山河都在他的詩詞之中。

他不但才華出眾,更是心高氣傲,“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這份狂傲,都是來自於他的才氣。他愛酒如狂,愛詩如狂,他的筆下是大唐的榮耀,也是盛世的華章。

他能寫出“白髮三千丈,緣愁是個長”;他也能寫出“飛流直下三千尺”,這樣一個浪漫的詩人,最後還是看到了大唐的衰落。

《將進酒》,《清平樂》,你是否讀懂了李白詩歌裡的“大唐危機”


當李白在長安的宮殿裡寫下《清平樂》之時,他肯定還不知道,公元775那場安史之亂,差點把他捲入萬劫不復的深淵,此刻他還是瀟灑的“詩仙”,他揮毫寫下“雲香衣裳花想容”。

這個日子是美好的,他還安樂的生活在長安,天寶元年八月,夏日正濃,牡丹正豔,美人正嬌,楊玉環也猜不到後來的時光。

這年的日子靜謐而美好,可是這時,玄宗開始沉迷於享樂了,在美人、江山之間,這位曾經有著豪情壯志的帝王,開始疏懶起來。


《將進酒》,《清平樂》,你是否讀懂了李白詩歌裡的“大唐危機”


《清平樂》歌頌了美好,看起來是盛世寫照,李白在醉酒之後,還讓高力士脫靴,楊國忠捧硯,他完全是一個孩子,因為他骨子裡的浪漫,他把皇權拋在腦後。可是孩子怎麼能玩得過大人的心機,李白終究還是把自己玩丟了。

李白奉詔寫詩後,就被“賜金放還”,大唐的政治舞臺上,再也沒有李白這號人物了,可是在大唐的不朽詩篇之上,李白刻上金字招牌,在歷史的長河之中,閃耀出灼灼光彩。

《將進酒》,《清平樂》,你是否讀懂了李白詩歌裡的“大唐危機”


離開長安的李白,或許是落寞的,但是他客觀的性子,使得他後來開始把滿懷的愁緒,寄託于山水之間。

二、《將進酒》中有李白的豪情,也有他的愁思

李白離開了錦繡長安,在山水之間浪蕩,他結識了很多好朋友,但是他好酒的習慣還是沒有改變。

李白走了,大唐也正在由盛轉衰,安祿山的胡璇舞跳得正歡,貴妃又愈加嬌豔,楊國忠的貪婪終於激起了民怨。

《將進酒》,《清平樂》,你是否讀懂了李白詩歌裡的“大唐危機”


而李白已經走出了長安,他在洛陽見到了杜甫,歷史就是這樣有趣,一個浪漫的人,和一個書寫現實主義的人相逢於街頭。

“賜金放還”的八年之後,李白已經遊歷過大半個山河,此刻長安城的變化,他並不清楚,此時的李白已經不再青蔥少年,可是他還是那個豪情滿滿的人,出走半生,歸來依然少年。

五十四歲的李白遇到了岑參子、元丹丘,他們登高豪飲,縱情放歌,“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如果此刻可以打擊節奏,李白是不是會高歌一曲。

《將進酒》,《清平樂》,你是否讀懂了李白詩歌裡的“大唐危機”


《將進酒》在現在看來很高大上,其實在唐代,這就是一首勸酒之歌,就像各位去內蒙玩,蒙族也有勸酒歌一樣,這也是酒桌上的漂亮話,“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一腔孤獨寂寞與不甘,半生漂泊與悲喜,都化為酒水喝進肚中,這是李白的愁緒。裡面交織著失望與自信,抗爭與悲憤,這才是一個真實的李白。

李白是失意的,可是大唐也是失意的,安史之亂很快就來臨了,楊貴妃馬嵬坡紅顏委地,再也不見芳顏,長安一別,貴妃已逝,劍門蜀道留下,她的芳魂一縷。

《將進酒》,《清平樂》,你是否讀懂了李白詩歌裡的“大唐危機”


公元775年,李白的青春不在了,同時與他一樣,容顏已老的,還有大唐的江山。

可是這次李白被捲入了一起謀反的案子之中,此次事件結束後,李白被流放夜郎。

李白的詩篇裡,是大半個盛唐,也有盛唐衰落後的悲哀,當經歷過世事滄桑的李白,回到故鄉時,終於在自由的空氣下寫道,“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