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不琢,不成器”,不只是一門手藝,還是一秉虔誠,一種智慧和傳承

現在籽料市場面臨一個問題,原料的漲價幅度遠遠大於成品的漲價幅度,原料價格比同樣品質的成品價格貴,也就是所謂的“麵粉比麵包貴”的怪象。那麼,成品賣不過原石,“玉不琢不成器”是否在當今被 “丟棄”?


“玉不琢,不成器”,不只是一門手藝,還是一秉虔誠,一種智慧和傳承

網絡/來源

咱們首先從玉的本身說起,每一塊玉石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瑕疵。行內就有“十籽九裂”的說法,意思基本上每一塊玉石都存在綹裂、水線、漿等瑕疵,完美無瑕的玉實屬難見。而自古也有“玉雖有美質,在於石間。不經良工雕琢,與瓦礫無別。”之說。故而雕刻的意義非凡。

“琢”賦予美好“寓意”

“玉不琢,不成器”,不只是一門手藝,還是一秉虔誠,一種智慧和傳承

網絡/來源

一塊精美的原石,乃是天工之作,美在天然。而美玉經人工雕琢,乃賦予玉石二次生命,有美好的寓意在其中,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寄託,與原石美有著天壤之別。現階段收藏者追求玉藝的完美,在精不在多。

“琢”賦予生命的“氣場"


“玉不琢,不成器”,不只是一門手藝,還是一秉虔誠,一種智慧和傳承

網絡/來源

“玉不琢,不成器”,不只是一門手藝,還是一秉虔誠,一種智慧和傳承

網絡/來源

原石在自然界中,雖是冰冷的,但也是有生命的。經匠人的雕琢,有了新的氣場,賦予玉二次生命,它是鮮活的。


“玉不琢,不成器”,不只是一門手藝,還是一秉虔誠,一種智慧和傳承

“玉不琢,不成器”,不只是一門手藝,還是一秉虔誠,一種智慧和傳承

網絡/來源

玉,石之美者。而它的美,一半是自然賦予的,另外一半則是匠人的雙手賦予的。巧妙的設計與精湛地雕琢,可以將玉之美詮釋地恰到好處。雕刻玉石,使之成器,使之有生命,彷彿成了匠人的使命。

“玉不琢,不成器”,不只是一門手藝,還是一秉虔誠,一種智慧和傳承

網絡/來源

有人會說,原石之美,是大自然賦予的鬼斧神工,是大地舍利。然而,又有多少能真正稱的上是“天工”之作。

可雅俗共賞

“玉不琢,不成器”,不只是一門手藝,還是一秉虔誠,一種智慧和傳承

“玉不琢,不成器”,不只是一門手藝,還是一秉虔誠,一種智慧和傳承

網絡/來源


古人說:“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這也是雕刻的意義所在。而不同的雕刻題材也使得意象空間更為寬廣豐富,人類的信仰、民間傳說、動植物的諧音和暗喻……這些不同題材和寓意,讓觀者可心領神會地去享受傳統文化帶來精神上的愉悅。而這些雅俗共賞的奇趣創作,讓玉石更貼近生活。

“玉不琢,不成器”,不只是一門手藝,還是一秉虔誠,一種智慧和傳承

網絡/來源


“玉不琢,不成器”,不只是一門手藝,還是一秉虔誠,一種智慧和傳承

網絡/來源


可文化傳承


“玉不琢,不成器”,不只是一門手藝,還是一秉虔誠,一種智慧和傳承

網絡/來源


“玉不琢,不成器”,不只是一門手藝,還是一秉虔誠,一種智慧和傳承

網絡/來源

玉石經過匠人琢磨去瑕存瑜,使之成為一件美器。玉,是中國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玉文化之所以得以傳承,不僅在“玉”,更在 “器” 在於它的造型之美、雕琢之美和內在蘊含之美。

“玉不琢,不成器”,不只是一門手藝,還是一秉虔誠,一種智慧和傳承

網絡/來源

“玉不琢,不成器”,不只是一門手藝,還是一秉虔誠,一種智慧和傳承

網絡/來源

當代玉雕匠人只要用“心”去做,不浮誇,不自傲,沉下心去做好自己,相信會在歷史中留下當代匠人的“玉雕符號”。

“玉不琢,不成器”,不只是一門手藝,還是一秉虔誠,一種智慧和傳承

網絡/來源

“玉不琢,不成器”,並不單單是一門手藝,更是一份福德,一秉虔誠,一種智慧,一種傳承。於方寸之間,感受天地宇宙之浩渺,體會中國傳承千年的文化精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