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节节高推升影视公司业绩

国电影票房节节高,影视公司半年报被业内所期待。在陆续公布的上半年业绩中,多家企业成绩稳中有涨,业内人士认为影视行业向好,市场逐渐规范,将促进行业进入良性循环。

多家影视公司业绩大增

据多家影视企业发布的2018年半年报,横店影视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加13.14%。华谊兄弟上半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2.5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1.29%。光线传媒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加426.05%。

北大文化研究所教授陈少峰称,影视公司中包括制作公司和院线两种,情况有所不同。如作为院线的金逸影视加大力度拓展影院,将投资重点放在三、四线城市上,业绩报告的数据上可能不太好看,但实际上,它们正在进行新的布局。业内人士认为,能够继续扩大投入的影视公司,证明资金实力较强,而且看好行业发展。不过陈少峰提醒,目前三、四线城市市场竞争激烈,院线的单店经营业绩值得重视。

不少公司的盈利并不主要来自电影行业,陈少峰认为影视这种策略是为了化解风险:“‘押宝’在某一部电影上风险太大,电影公司把部分资金投入到股权、投资项目上,或者跟其他行业进行联合,是一个可取的方式。”

中小公司机遇与挑战并存

部分在市场上出彩的影片,来自刚刚“冒头”的非上市公司。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信号,证明有的影视公司不靠规模、大资金,也有可能制作出精良的作品。三月谷雨总经理侯向科认为,中国电影市场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后逐渐出现细分:“影片的类型更多,投资方更敢于去尝试,低成本投入、小众的影片也能有票房产出。”

陈少峰预测,未来上市的影视公司将逐渐转型成为文化产业公司,结合游戏、衍生品、文创电商、综艺节目、主题乐园等进行多元经营,重点进行IP的二次、三次开发,保持上市公司的成长性。

至于中小电影公司,侯向科认为虽然面临新的竞争,但也有可能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比如影院建设方面,目前市场上也有不少一直保持平稳发展的中小型单体或连锁影院。而对于制作公司来说,虽然经历了几年的激烈竞争,还是不断有新的公司冒头,并逐渐找到合适的方向,有的公司一年甚至两三年才发行一部影片,体量不大,仍能维持正常的运营。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小制作公司如果能找准定位、找到特色,也有可能以“小而美”的角色在市场上寻找到一席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