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累得半死的精致,我还是更爱自在

比起累得半死的精致,我还是更爱自在

| 永 远 别 对 生 活 冷 感 |


穿高跟鞋的日子,我会在包里放一双芭蕾鞋。知道自己一旦超出负荷,瞬间就能切换到自在模式,令人心安。


选芭蕾鞋实在是它好穿又自带风格。如果不太纠结,衬衫、烟管裤、芭蕾鞋,堪称现代出勤“圣三位一体”。单拎出来,都是很实际的选择。


比起累得半死的精致,我还是更爱自在

▲ 马良老师演绎得很到位


这个模板被无数时装精陈述演绎,千锤百炼。归根结底,它的好处是清淡不挑人,却也很容易被埋没。


20岁出头时我不大这么穿,太容易陷入轮廓模糊的印象里。大抵需要多些气定神闲,方可成立。


心里头对这一类人自有描绘,印象极深刻的是在电影《一天》中,派翠西娅·克拉克森饰演的母亲在巴黎漫步,累了坐在喷泉边,很自然地从包里拿出一双平底芭蕾鞋换上。

比起累得半死的精致,我还是更爱自在

比起累得半死的精致,我还是更爱自在

比起累得半死的精致,我还是更爱自在

动作行云流水,那一刻,意会到了从容的妙处。想来对芭蕾鞋的好感,关乎这份从容。


时常观察路人,穿芭蕾鞋的女孩儿大多行路轻快却笃定,若是停坐在哪儿,也神色轻松。说不清是人赋予了鞋子性格,还是鞋子给了人闲适的底气。


比起累得半死的精致,我还是更爱自在

比起累得半死的精致,我还是更爱自在

▲ 说不清道不明的松弛感


这也不止是挑鞋。我想芭蕾鞋也是我们关于生活的选择。


女孩们的美丽太难了,有些场面必须踩上高跟才算有礼貌,有时是因为想着今天天气刚好,想踢双高跟,做一场帅气或妩媚的试演,可为着这份帅气,脚底都酸了,颧骨处磨出水泡。而芭蕾鞋就是女孩的救赎。是踩在脚上的安稳。


芭蕾鞋所给我们的自由,就是劳碌奔波之后,给你一个任意门,让你可随时回归舒适mode。


比起累得半死的精致,我还是更爱自在


平日所说的芭蕾鞋和船鞋的区别,主要是多了鞋面系带或脚踝绑带,有芭蕾元素的大可算在此列,选择宽泛了不少。


比起累得半死的精致,我还是更爱自在

比起累得半死的精致,我还是更爱自在

比起累得半死的精致,我还是更爱自在

▲ Jean Paul Gaultier 2011


这些年身体力行地试过不少品牌的芭蕾鞋,虽有悻悻而归的例子,却也有了真实淘金的快乐。相信我,如果一双芭蕾鞋试穿总有哪里不妥,果断放下它,不要寄希望于换搭配会产生新的化学反应,除非当天你的穿着无比糟糕(想也不会)。在芭蕾鞋上,多一分、少一分都有很明显的界限,这世界上适合你的,精挑细选不过分。


芭蕾鞋的脾性很是复杂多变。平时穿衣造型,都能消化得很好。紧要关头还想举重若轻,穿它也没错。


芭蕾鞋之所以无处不在,得谈谈碧姬芭铎,她几乎凭一己之力,带火了芭蕾鞋。《上帝创造女人》里,她或光脚或着芭蕾鞋,灵动肆意。


比起累得半死的精致,我还是更爱自在

比起累得半死的精致,我还是更爱自在

比起累得半死的精致,我还是更爱自在

▲ 野生repetto代言人


原本只觉芭蕾鞋衬古典女神才合适,比如奥黛丽赫本,优雅、纤细。BB穿起来却是别种风貌,宝贵难得的爽朗飒气。


鞋子常常是电影角色的性格的比照。戈达尔电影里的女孩不会穿费劲儿的高跟鞋;白昼美人需要一双严谨又出格的鞋,暗示她的不安和多面;通常穿平底鞋的人跳脱些,即便稳如奥黛丽赫本,《甜姐儿》里也要穿一双乐福在巴黎酒馆大跳踢踏舞。


比起累得半死的精致,我还是更爱自在

比起累得半死的精致,我还是更爱自在

比起累得半死的精致,我还是更爱自在


在真实世界里,芭蕾鞋在现代的演变,少不了法国女人的推波助澜。


要知道在100年前,芭蕾舞者连同芭蕾鞋压根和优雅不沾边。德加画过那么些跳芭蕾的女孩儿,不过是社会底层的“小老鼠”,经受当时上流人士的凝视与审阅。


比起累得半死的精致,我还是更爱自在

▲ Edgar Degas


直到芭蕾逐渐成为主流艺术,舞者们亲身带货,芭蕾舞鞋和舞者,终于被历史正视。1947年法国品牌Repetto创立(BB所穿的Repetto即为1956年的定制款),随后Chanel的双色鞋也在1957年面世,热度甚嚣。


试问哪位有志女郎没穿过芭蕾鞋出街。


比起累得半死的精致,我还是更爱自在

比起累得半死的精致,我还是更爱自在


比起累得半死的精致,我还是更爱自在

比起累得半死的精致,我还是更爱自在

▲ Jane Birkin/Ines de la Fressange/Alexa Chuang/Leandra Medine


无论老牌还是新生代icon都免不了贡献芭蕾鞋穿搭,可盐可酷。大概就是刚好match了潇洒俏皮,又极为方便。看女明星光着脚拍照,都会下意识觉着她藏起来的鞋定是双平底芭蕾。


比起累得半死的精致,我还是更爱自在

比起累得半死的精致,我还是更爱自在

▲ 珍·茜宝和碧姬芭铎


至于我,我并不指望自己穿芭蕾鞋要优雅,或有90年代职业女郎般干练。理想状态是鞋子穿得旧旧的,有奔波的痕迹在,要不那么乖才好。


氛围定调了,再就认清自己的硬件。总得来说,芭蕾鞋一直都算清流,不温不火。风最大的也就miumiu那双绑带芭蕾,不能免俗的心动过(默念一遍理智如我)。飞速去门店试,试完空手打道回府绝口不提,果然是想多了。对小腿不够纤细的人实在太不友好,崔素拉那种四肢修长才是完美驾驭的人选。


但经典鞋款有着不可替代性,打定主意要寻得称心如意的那双。于是扭头回到老牌Repetto的怀抱,脚踏实地的平底经不起久穿,足弓不够舒适,况且显得小腿线条有些敦实。3厘米为上选,要说细节改变命运,也确实注定了我买不买它的命运。


比起累得半死的精致,我还是更爱自在

▲ 找不同的游戏


同为基本款,鞋头的弧度、侧面的高度不同产生的效果也大相径庭。我的心得是鞋头还是轻缓的尖弧好,太圆润的可爱有余,差些利落;鞋面稍长些的也比较耐看,起码不会太头重脚轻。


Repetto的好,是它继承了传统的制鞋工艺,有着耐人寻味的细致。持久地为芭蕾鞋注入新的血液,看它60周年Danse pour la Vie(生命之舞)展览的独家收藏,她家真是经久不衰地热爱这一行当。


比起累得半死的精致,我还是更爱自在

比起累得半死的精致,我还是更爱自在

比起累得半死的精致,我还是更爱自在

▲ 设计师联名、艺术家特制相当精彩


贵牌里值得一探究竟的是Ferragamo。逛米兰的10 corso como,发现有完整的Creations系列复刻的鞋履(上海好像也有),现在的鞋子与之相比不要太无聊。


比起累得半死的精致,我还是更爱自在

比起累得半死的精致,我还是更爱自在

比起累得半死的精致,我还是更爱自在

比起累得半死的精致,我还是更爱自在

▲ 创造力和想象力,混搭元素


很是奇思妙想却不会太drama,想来是Ferragamo对造型材质的熟稔使然,他太知道如何让女人爱上他的设计了,于是梦露在《七年之痒》里脚踩银色高跟成为美利坚性感代名词。


比起累得半死的精致,我还是更爱自在


说来奇怪,同为梦露的特制款,另一款芭蕾鞋Cherie与这些华美精致女鞋压根不像出自一人之手,很是朴素。


比起累得半死的精致,我还是更爱自在


看久了就明白了,Cherie当然是一双更日常的鞋子,可轻而易举地搭配一切。更重要的是,它很文气,或许它代表了梦露更不为人知的那一面,那个阅读《尤利西斯》的女孩儿。如果想买一双不流俗的芭蕾鞋,我想它会是首选。


比起累得半死的精致,我还是更爱自在


索性怎么样也不会出错,使用频率也是真的优秀。不知不觉里,芭蕾鞋成为我抵达一个好地方想要穿的鞋子,而不仅是图轻松的选择。


到了现在,无论Uma wang还是Jil Sander,古典抑或解构,时尚圈对于芭蕾的迷恋从未过时。


比起累得半死的精致,我还是更爱自在

比起累得半死的精致,我还是更爱自在


可以说,这终究应了人们对从容浪漫的推崇。太年轻的时候,只想跳跃着攥紧世界,沉稳笃定缺缺,难有从容之色。风格这回事儿,还是需要时间试炼。


想到《老友记》,瑞秋逃婚,对着电话里的父亲说,“what if I don'twant be a shoe. What if I want be a purse or a hat?”(如果我不想当一只鞋子,如果我想当一只包或一顶帽子呢?),鞋子也是人生的隐喻。她不想当一只鞋子,她希望逃脱现有生活的禁锢。


但那也未必不能当一只鞋子。如果我必须是,我可以成为芭蕾鞋。我只知道,穿芭蕾鞋的人,会比较快乐。


来聊个五毛钱的天

来聊聊,哪种鞋能代表你?

原文首发于《新周刊》旗下公众号“F小姐MissF”

[About Miss F ]

和你一起收集生活灵感

我是F小姐,专栏作家

在这儿,跟你分享好物、艺术和生活之美

业余观察繁华世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