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堂为什么不叫上课,而叫活动?

伯热克特


“教育活动”(简称“活动”)是我国学前教育界专用的一个术语,这个词汇是随着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演变而来的。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各个幼儿园在教学中就逐渐地取消了语言课、健康课、科学课的说法,而代之以语言活动、健康活动、科学活动的称谓。那么,“教育活动”这一概念是如何出现的?为什么会出现?与旧的称谓相比,它的出现究竟意味着什么?

一、“教育活动”概念的出现

1951年,教育部在吸取老解放区学前教育经验和借鉴前苏联学前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制定了《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草案)》,将“作业”规定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作业”分为“必修作业”和“选修作业”,其中“必修作业”是最为重要的教育形式。“必修作业是幼儿在教师领导之下的集体学习,有明确的、同一的目标,即全班幼儿在一定时间内,作同样的活动。内容一定是丰富、生动、可以吸引幼儿的,并且是系统的、积极的。”“作业”概念源自前苏联的学前教育概念系统。前苏联学前教育专家乌索娃提出了学前儿童应该掌握两类知识的重要原则。第一类是比较简单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它们无须专门的教学,儿童在与成人的日常交往中,在生活、游玩、参观、劳动中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获得。第二类是比较复杂的知识和技能,只有经过专门组织的教学才可以掌握。这种专门组织的集体教学形式就是“作业”。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幼儿园教育的特殊性被抹杀,幼儿园的教育单位与中小学逐渐趋同,均被冠以“上课”。“上课”是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方式,缘起于17世纪的一些乌克兰教会学校。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从理论上论证了按班组形式“上课”的适宜性和必要性。他认为这种班组形式应符合一定的特征:一个教师同时教许多孩子;用同样的书教一切学生;所有的学生同时做同样的事情;用同一种方法去教授一切;许多的事情用少数的话说清楚;学科教学要循序渐进地划分阶段,等等。“作业”和“上课”在教育观念和组织方式上非常近似,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于“作业”教学的任务重在利用儿童的自发经验(即第一类知识)引进中心概念(表象形式的初级概念),以帮助儿童了解现实世界中所发生的那些现象之间的简单规律和依从关系,而“上课”则没有这个方面的要求。

1979年,“十年动乱”结束,幼儿园工作逐渐得以恢复。1981年教育部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中把幼儿园设置的体育、语言、常识、计算、音乐、美术六科明确规定为“上课”部分,客观上突出了“上课”的作用,这就使得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教师们将“上课”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拉开了帷幕。以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活动教育课程、农村学前一年课程改革、游戏课程、幼儿园整体课程、幼儿能力课程等幼儿园课程为核心的教育改革风起云涌。在此起彼伏的幼儿园教育改革浪潮中,1981年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已不再符合当时幼儿园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在1989年,国家教委颁发了《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以下简称《规程》)。在《规程》中,无论是“作业”还是“上课”都没有再出现,代替这两个用语的是一个新词汇——“教育活动”。至此,“教育活动”一词正式登上幼儿教育的大舞台,逐步地取代了“作业”和“上课”的地位,成为学前教育界对幼儿园教学工作的一个专用称谓。

二、“教育活动”概念出现的背景

(一)20世纪8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洪流逐步深化。幼儿园综合教育研究开创了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先河。除了中央教科所郑慧英指导下的以自然常识为中心的综合教育实验外,南京师范大学赵寄石领导下的综合教育研究在我国幼儿园教育发展历史上影响深远。为什么要进行综合教育研究呢?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1)由于在十年动乱中把‘作业’改为‘上课’,而当时对幼儿园‘上课’的含义并不明确,人们(尤其是未经专业训练的幼儿教师)往往用小学‘上课’的概念去对待幼儿园‘上课’,造成了重上课轻游戏的普遍倾向,上课时老师讲、孩子听的现象也相当严重。(2)由于重上课,重各科本身的系统教学,分科教学从一位教师教各门科目发展到两位或更多的教师分别教同一班级的几门课,各科之间越来越割裂。(3)由于缺乏对各科之间相互关系的专题研究,而各科的研究却日益深入,各自的系统性加强,要求提高,份量加重,幼儿园老师提出,如果把各科的研究成果集中贯彻到同一个班级的幼儿身上,则教师难以胜任,孩子难以接受。”针对这种情况,从1983年至1986年赵寄石等人与南京实验幼儿园协作开展了题为“幼儿园综合教育结构的探讨”的研究课题。该研究强调幼儿园教育的整体性,探讨整体教育的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综合教育结构”的思想,并且对教育内容的综合、教育手段的综合、教育过程的综合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从分科到综合,不只是一个形式的问题,而是一个师生关系的问题,涉及到孩子的‘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新的课程形式和课程观念用原先我们习以为常的“上课”就


五缘堂


幼儿园课堂不叫上课,而叫活动

答:幼儿园不叫上课,而叫活动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幼儿园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引导学生开展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让每一个孩子开开心心,健健康康的生活,是孩子们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大自然,开发他们的智力。幼儿园主要的教学设施就是活动器材如滑滑梯,跷跷板,跳绳,鸡毛毽子等玩耍教学设施,是孩子娱乐的场所。

二是有幼儿园的孩子大多都是三到五岁的孩子,这个时候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主要是以玩耍为主,玩而是孩子的天性。小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才能一天天长大,一天天进步,智力才能一步步得到开发。

二是幼儿园没有具体的教学任务。幼儿园不像小学一样,他们的课本主要是让孩子认识物体,会数数,会看图,会画画,不像小学一样,每学期有具体的教学任务,期末还进行考试。

所以幼儿园孩子不叫上课,而叫活动。


杨德福8086


一、从幼儿园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来讲。幼儿园的孩子年龄都在3~6岁之间,幼儿园的课程都是根据《3-6岁幼儿发展指南》进行的,要求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对不同年龄段进行细化科学全面的教育好学前年龄段的幼儿。

二、各个年龄段孩子的发展特点不一样。他们课堂上的注意力时间长短不一样。(小班10~15分钟,中班15~20分钟大班25~40分钟)为了培养幼儿在幼儿园里更好的学习独立的生活能力,老师会在教学上构思花很多心思,以活动的形式进行的,其目的为了吸引幼儿的专注力。

三、幼儿园课程是为了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而不是死板的填鸭式教育,在这里也是为了让这个年龄段幼儿开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幼儿园的课程包含健康,艺术,语言,社会,科学五大领域进行的,内容丰富多彩,以游戏为主,让幼儿在玩中学,如果只是死板的上课形式就不符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心里特点也达不到最终的学习效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