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筆記~秋吉桑寶師父

《山中筆記》

生而為人,盲龜浮木,滄海一粟,來之不易,故必須知道來到人世間的意義。

人有三種存在狀態,彼此互相依存,只是隱顯不一,應用各異而已。

第一種是個體生命的存在,就是常說的“小我”。個體生命包括原人、寄人與幻人三者合而為一,也就是老狗楊某常講的身心靈三體的協同作用。

第二種是人的社會存在,就是常說的“大我”。就是指“被定義的人”參與的家庭、工作、生活,以及社會參與和環境適應。

第三種是指人的時空存在,就是常說的“超我”。宇宙即時空,人和宇宙的關係,是“即心為源”的大爆炸物理現象和“一即一切”的認知狀態。生起、運行與迴歸是合一的“真空妙有”。這是一個動態的、熵增的狀態,也是一個無常變遷與識能恆定的狀態。

兩千多年來,人們誤讀了傳統文化中儒釋道的根本含義。要麼是在頂禮膜拜中全盤接受,要麼是在自我適應中放任自流,要麼是在環境妥協中邏輯自洽。

於生命存在而言,有人認為,道家是把人交給自然,自然而然,無為而無所不為。其實,“為”之本義是用手執象的樣子,也就是馴服的意思。世事維艱、人心維危,道崇自然,強調與環境的和諧相處(“自”為鼻息,然為灸鳥,皆原始生活之道),德尚無為,強調遵循本性、順乎自然,以心寄行,以行導善。道歸原人,德歸幻人,兩者侍於寄人。

於社會存在而言,有人認為,儒家是把人交給社會,在社會中扮演應有的角色,而這個應有的界定,對我和你來說其實是含混而模糊的。儒家核心思想為“仁”,仁字最初的造字本義是地上所立之人,向天求索之意,強調兩個生命之間的和諧共處的狀態。而儒家被後世應用卻被收窄為“修齊治平”與“三綱五常”,完全忽視了“仁”以“禮”成,禮尚天地往來,禮治人間秩序的根本道理。

於人的時空存在而言,有人認為,佛家是把人交給宇宙。宇宙就是時空的本意,是一個變化的狀態。時間是一切的定義,空間也是時間的運載,未來的覺悟根本在於抓住時間的變遷之道,此際,智心之本一就會生起識心之萬端,牽制住識心,心平即國土平,一念生滅,時間即無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