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笔记~秋吉桑宝师父

《山中笔记》

生而为人,盲龟浮木,沧海一粟,来之不易,故必须知道来到人世间的意义。

人有三种存在状态,彼此互相依存,只是隐显不一,应用各异而已。

第一种是个体生命的存在,就是常说的“小我”。个体生命包括原人、寄人与幻人三者合而为一,也就是老狗杨某常讲的身心灵三体的协同作用。

第二种是人的社会存在,就是常说的“大我”。就是指“被定义的人”参与的家庭、工作、生活,以及社会参与和环境适应。

第三种是指人的时空存在,就是常说的“超我”。宇宙即时空,人和宇宙的关系,是“即心为源”的大爆炸物理现象和“一即一切”的认知状态。生起、运行与回归是合一的“真空妙有”。这是一个动态的、熵增的状态,也是一个无常变迁与识能恒定的状态。

两千多年来,人们误读了传统文化中儒释道的根本含义。要么是在顶礼膜拜中全盘接受,要么是在自我适应中放任自流,要么是在环境妥协中逻辑自洽。

于生命存在而言,有人认为,道家是把人交给自然,自然而然,无为而无所不为。其实,“为”之本义是用手执象的样子,也就是驯服的意思。世事维艰、人心维危,道崇自然,强调与环境的和谐相处(“自”为鼻息,然为灸鸟,皆原始生活之道),德尚无为,强调遵循本性、顺乎自然,以心寄行,以行导善。道归原人,德归幻人,两者侍于寄人。

于社会存在而言,有人认为,儒家是把人交给社会,在社会中扮演应有的角色,而这个应有的界定,对我和你来说其实是含混而模糊的。儒家核心思想为“仁”,仁字最初的造字本义是地上所立之人,向天求索之意,强调两个生命之间的和谐共处的状态。而儒家被后世应用却被收窄为“修齐治平”与“三纲五常”,完全忽视了“仁”以“礼”成,礼尚天地往来,礼治人间秩序的根本道理。

于人的时空存在而言,有人认为,佛家是把人交给宇宙。宇宙就是时空的本意,是一个变化的状态。时间是一切的定义,空间也是时间的运载,未来的觉悟根本在于抓住时间的变迁之道,此际,智心之本一就会生起识心之万端,牵制住识心,心平即国土平,一念生灭,时间即无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