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法院:疫情防控的1776小时

3月9日——如果放在往年这是再平常不过的日子,但2020年注定了这一天的不平凡,因为这是江西省萍乡市中级人民法院在疫情期间恢复正常上班的第一天。

从这一天起,“36度,体温正常”代替了互道“早上好”, 戴口罩、测体温、喷酒精、勤洗手、避免接触公共物品、保持安全距离成为了每位干警的日常习惯。

也是从这一天起,有一个组合正式出道,他的名字叫做——疫情防控监督小组。组合共有八人,分别是李怀亮(组长)、张铭强、王英明、甘露、漆啸楚、廖玲平、申焜、柳c常春。面对疫情,他们逆行而上,是萍乡中院“最美逆行者”。

“我是党员”一颗最质朴的初心

天刚微微亮,就看到有个身影站在了萍乡中院门口,他手拿体温器,佩戴着口罩,严阵以待迎接着每一位上班的干警。他便是疫情防控监督小组组长李怀亮。

朱贝贝常常打趣李组长:“不管我们来的多早,李组长都能比我们更早”。

防疫宣传、协调物资、检测体温、外地干警管理……防疫工作的方方面面,事无巨细地都需要组织协调。上班第一个到,下班最后一个走,加班加点更是常态。只为了在第一位干警上班前能准时守候在门口测量体温,在第一个用餐的干警到达之前分发公共餐具。

防疫小组“连轴转”了一个多月,谁都没有提出过休息。李组长看在眼里心里却体恤着每位成员,安排每个组员轮休。但休息名单里,却唯独没有他自己。

“我是党员,又是组长,我休息了谁带领大家坚守防疫工作啊!”

简单的一句话,却代表了一名党员最质朴的初心。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正是因为他们的无私付出,才确保了萍乡中院各项工作安全有序的开展。

“司法为民”一个最坚定的承诺

大年初七,原本应该是春节假期结束的第一天,此时诉讼服务中心的门口,却只见一张通告。

通告上写着“疫情防控期间,暂时关闭诉讼服务和信访接待场所。”

服务中心大厅,立案庭的两位庭长和负责接访的干警小金,内心同样地焦虑。

“陶庭长,我申请留在院里值班。”

“我家住得近,还是我来吧。”

“这样吧!我们三个人轮流值班,起码能保证诉讼材料有人收,诉讼电话有人接,基本的工作有序进行。”

……

就这样,防疫期间,诉讼服务做到了“全在线”“不停歇”“不打烊”。

一方面,提前做好工作预案,发布通告公布网上诉讼服务等相关事项、公示诉讼材料邮寄地址及诉讼服务中心电话热线,使群众全方面知悉如何办理诉讼业务;另一方面,全力推进网上立案、自主立案,充分利用移动微法院、12368热线等渠道,为群众解决各类诉讼难题。

全面恢复正常工作之前,全市法院共网上审查案件266件,网上立案145件,接听登记12368诉讼热线101次,接听诉讼服务中心对外联络电话共694次,通过多元化解E平台、微信、电话等方式化解各类案件34件。

“情暖人心”一颗闪着光的灵魂

防疫初期,物资比较紧张,为了在保障全院干警安全的同时,尽可能地保留物资,最大限度合理利用疫情防控资源,萍乡中院行政处适量购买了一部分公共物资,也鼓励干警自备口罩及其他防疫物品。当干警们在微信群里得知了这个消息以后,纷纷在群里说道:

“我家有一个红外线体温检测仪,不知道用不用得上。”

“我家有个耳温枪。”

“我给院里买了1000个口罩,够不够?”

“医护人员正与疫情奋战,我们一定要坚持!”

那是在疫情最为紧张的时候,寒风阴冷,阳光没有温度。然而正是这一字一句的温暖、一点一滴的坚持,大家才携手并肩,走过了那个冬天。

疫情防控期间,萍乡中院实行分批次用餐制度,为了合理控制实时用餐人数、避免人员聚集或直接接触公共餐具,防疫小组成员们的“饭点”总是在量体温、喷酒精、指挥队列、发放公共餐具中度过。

“辛苦你们了。”人还没有走近,略带抱歉的话已先传了过来。同事们看到疫情防控监督组的成员,在休息时间为干警们志愿服务,总会关切地问“你们吃过了吗?”“累不累?”

防疫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小组的事,防疫工作要做出成绩、取得实效,需要每个人的投入和配合。防疫监督小组的成员们在进行防疫工作时,全院每位干警都一直支持理解、积极配合。

疾风方知劲草、烈火可炼真金。越是在艰难的时刻,就越是需要每个人都站好自己的岗位,尽到力所能及的力量,方能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无论是坚守岗位、忘我奉献的一线防疫工作人员,还是在后方默默支持、配合的普通人;无论是支援湖北的医护工作者,还是千里送蔬菜的农民;无论是春节复工的口罩生产商,还是响应国家号召、支持防疫工作的你我,都是疫情之下,一颗颗闪着光的灵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