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学平:《针对方方的大字报来了,警方也该出手了》

方方日记已经封笔,没想到引发的批评和骂战却非但没有停歇,反而愈演愈烈。我之所以把批评和骂战并列,是因为两者虽然都对方方日记持否定性评价,但两者在智识水平和语言风格上却有着本质的差异。有些言论看起来铺天盖地,声势浩大,但剔除阴谋论和诛心论之后,就只剩下了人身攻击和人格侮辱。有理不在声高,更不在人多。如果不讲理,不讲是非,只讲莫须有的立场和动机,那么这样的言论就如同大海上的泡沫,虽然来势汹汹,但既不持久,也没有力量。

方方日记的内容,每个人都有权利去评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喜欢,也可以不喜欢。不必统一,也不必强求。特别是方方日记的传播范围很广,阅读量很大,出现任何角度的声音都很正常。某种程度上,我们要像捍卫方方的表达权一样去捍卫那些理性批评方方的声音,让这些支持和反对的声音在意见市场上平等的竞争。易中天先生提议将支持和反对方方的声音一起结集出版,让读者自行比对、分辨和选择,我认为是一个很不错的主意。

我看过方方日记的一些篇章,总体上感觉语言平实,充满了人性关怀。反对的声音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日记内容过于负面,正面描写太少,立场不客观;另一个是在国际舆论对华不够友好,甚至有人向中国提出索赔的情况下,急着在海外出版有损中国形象,会损害中国利益。如果是理性的批评,这样的反对观点并非不可讨论。

纵览人类文明史,知识分子的首要职责和存在价值都是反思和批评。没有一个作家,没有一部文学作品,是靠迎合大众、迎合权力而变得伟大。的确,负面的信息、批评的声音总是让人不舒服,但人类社会只有在这样不舒服的刺激下才能不断迈向新的文明。两千多年前,雅典以“渎神和毒害青年”两项罪名将苏格拉底送上法庭。面对五百人的法庭,苏格拉底把雅典比作一匹又大又肥、丧失活力的骏马,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像牛虻一样不断去叮咬骏马,使它保持清醒。其实,知识分子的本分就是要做思想上的守夜人,时刻警醒着这个国家可能会犯的错误、可能会有的危险。

方方的作品披露了一些负面的信息,但这丝毫也不影响我国抗疫已经取得巨大成绩这一事实。我们的主流媒体已经报道了太多的正面信息,方方作为一名作家写下自己不一样的观察和思考,对于全面认识这场灾难并无坏处。没有一家媒体,没有一篇文章敢说自己是绝对客观的。重点不在于让每个人、每篇文章、每家媒体都做到绝对的客观公允,而在于要让这些不同倾向、不同立场和不同观点的声音和平共存、平等竞争。真相和正义不是靠一家媒体、一种声音实现的,就像法庭之上必须要有控辩双方机会平等的立场表达,居中裁判的法庭才能更好的接近真相、输出正义。

至于海外出版的时机,很多人的担忧是善意的。特别是一些海外华人,担心此书会影响他们本已尴尬的处境。一些国内民众担心,方方日记会恶化中国的国际生存环境,甚至会成为国外对华索赔的证据。我个人对方方日记海外出版是否会引发如此严重的事态是持怀疑态度的,说方方是在处心积虑的给反华势力递刀子更是莫须有的诛心之论。有些人出发点是好的,但囿于他们的知识和视野,导致对外界存在一些不必要的担忧。

西方媒体天天也在盯着自己的政府,特朗普跟CNN记者互怼已不是一次两次,法国总统马克龙不久前也公开就疫情应对不足向公众致歉。自己国家的事情都管不过来,又有多少海外公众会去关心他国的抗疫细节。对于故意找茬的人,即使方方日记没有海外出版,也照样可以找到他们想要的素材。因此,方方日记在海外是否会引起国内同样的轰动,恐怕要打个大大的问号。当然,国内反弹的声浪越大,国际上关注的目光肯定就会越多。至于担心日记沦为他人索赔的证据更是杞人忧天,大可不必。这种单方陈述,在法律上根本不可能被直接采信。反过来说,这本日记的出版可以证明中国的务实、开放和自信,我认为这对国际形象反而是加分的。可以想象,在当前的情况下延迟或者取消方方日记的出版,会意味着什么?

总之,对方方日记可以支持,也可以反对,但不能诽谤、侮辱、谩骂和威胁。不是自认为爱国,就可以为所欲为的。国家不是抽象空洞的,它是由一个个的人组成的。一个人如果不会爱人,又有何资格谈爱国呢?在爱国之前,先做一个有是非、有底线的人吧。

其实,关于骂战,鲁迅先生早就提出过忠告和建议。在《辱骂和恐吓绝不是战斗》一文中,鲁迅先生就语重心长的指出:“中国历来的文坛上,常见的是诬陷,造谣,恐吓,辱骂……但我想,这一份遗产,还是都让给叭儿狗文艺家去承受罢,我们的作者倘不竭力的抛弃了它,是会和他们成为‘一丘之貉’的……即使有喜欢骂人的无产者,也只是一种坏脾气,作者应该由文艺加以纠正,万不可再来展开,使将来的无阶级社会中,一言不合,便祖宗三代的闹得不可开交……战斗的作者应该注重于论争。使敌人因此受伤或致死,而自己并无卑劣的行为,观者也不以为污秽,这才是战斗的作者的本领。”

如果对线上的诽谤、侮辱、谩骂和威胁放任不管,那么走向线下的暴力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线上线下原本就一线之隔,情绪不加疏导必定会诱发行动。可以说,武汉街头出现这张大字报是线上情绪长期累积的结果,其实并不令人意外。这张大字报的部分内容已经超越了正常的表达边界,已经上升到了涉嫌违法的程度。比如这张大字报公开声称方方“吃人血馒头”,公开要求方方“以死的方式向国人悔错谢罪”,并且公开扬言要“以中华民族那种古朴的侠义方式对方方进行文攻武伐”,就已经涉嫌公开侮辱、威胁或恐吓。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如果方方主动报案,警方完全可以对作者处以行政拘留等处罚。

恐吓不是战斗,诛心不是批评。疫情之后的世界形势可能会发生巨大变革,但不论局势如何变化,法治的底线都是要坚守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