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野狐岭之战和明朝土木堡之战情况几乎一样,为什么明朝撑了下来,金朝没了?

V5王子


我来说下个人的看法。

这两场战役结果差不多(金、明的主力精锐损失殆尽),结果却是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金朝被蒙古人攻灭,而明朝却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而存续了二百年之久。

对比双方的结果,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明朝的一个决定有着异常重要的作用

当明军在土木堡失败后,帝国最高决策层除了震惊外,立即对战败做出了反应:坚守首都北京,同来犯之敌决一死战!此外,对王振同党进行清洗,让受够了王振党羽淫威的城中军民欢呼雀跃。主战派在时任代理皇帝朱祁钰的支持下由于谦全权负责北京防务,而于谦无愧于英雄的称号在他的指挥下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其次,国家的基石军队战斗力差别

我想从战役的过程中应该能知道一二,蒙金间的野狐岭之战是双方将领在野战中一役定胜负,在后来的蒙金战争中金朝一直没能取得胜利,导致最后王朝灭亡。

而明朝的土木堡之战完全是明军在大太监王振的作死指挥下生生把十几年前还在横扫漠北蒙古的明军拖垮,最后明军溃败,皇帝被俘。

双方的战争中金军是无法赢得成吉思汗的军队,而明军在正确的指挥下取得胜利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毕竟,距离明军横扫漠北天下的时间也就十几年,虽然土木堡一战把数十年的军备、人才储备都打没了。但是,也先取得这场战役的胜利有十足的运气成分,而不是明军腐败、战斗力不行,当他胜利后面对之前的老对手:宣府、大同的镇守者杨洪、郭登依然和之前一样没有丝毫的办法,无法攻破城池。

结果就是他不能在取得土木堡的胜利后,立马向明帝国的心脏北京进军,给了明朝一个多月的缓冲期。

这段时间中,明帝国全力运转,为接下来北京保卫战做充分的准备。期间,于谦接过了北京防务的重任,虽然当时守卫北京的精锐“三大营”没了但还有二线、帝国其他地方的后勤部队,最后在决战来临时,北京军队已经达到22万之多,粮食充足、士气高昂。

最后,民众的支持

金朝是少数民族入主北方地区,当时北方的汉族依然有巨大的人口,而当金朝与蒙古人发生战争失败时,对于当时的汉人来说对金不会有太多的感情,尤其是后面金朝把首都迁到了南面,对于中都附近的军民信心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他们对王朝的支持也越来越小。

但明朝则完全不一样,明朝是在驱除蒙古人后建立的汉民族帝国。土木堡之变发生之时距离明朝建国不足百年,曾经北方地区数百年的沦陷时间,对于汉民族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痛苦,而当这些事情可能再次发生时,对于明朝官员、民众是不能接受的,他们肯定全力支持北京的防卫,最后赢得了胜利。


江枫渔燚


金国并非野狐岭一战而亡国,蒙古灭金也打了20多年,主要是金国统治者政策的失误,把都城迁到了汴梁,隔断了女真族发祥地东北的联系,也失掉了战马的来源。而土木堡之变后,明军大败,却在于谦等人的坚持下没有迁都,保卫了北京,200年后,当李自成农民军逼近北京时,崇祯帝却死不迁都,所以说,政策的得当很关键。


聚泉铺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这是有多大的心,才能说出野狐岭之战和明朝土木堡之战几乎一样的观点啊。你不知道“野狐岭”和“土木堡”不仅地方不一样、时间不一样,连字都有三个不一样吗?

好了,不开玩笑,事实上野狐岭之战和土木堡之战的唯一一样的一点,即使都是游牧民族蒙古的一次巨大军事胜利,除了这个以外,可以说两场战役没有什么可以相提并论的地方。

为什么这么说呢?静夜史认为主要还是因为:

1、大金不是大明!

今天的网络上,能看到很多诸如“蒙古能横扫欧亚,却为什么干不过朱元璋”之类的调调。静夜史是感觉很好笑,这横扫欧亚和被朱元璋吊打的都是蒙古人,但完全不是一拨人了好吧。你小时候力能扛鼎,老了之后提不起一桶水,这不是很正常吗?

而金朝和明朝,就属于这样的情况,同样都是中原王朝,因为建国时间和综合国力的差异,外战失败带来不同的后果完全是有可能的!具体说来,金朝和明朝有以下不同:

建国时间:96年VS81年

野狐岭之战发生在1211年,距离金国建立的时间1115年已经过去了96年;

土木堡之变发生在1449年,距离明朝建立的时间1368年已经过去了81年。

看起来,96年和81年相差并不多,但是金朝和明朝面对的情况却完全不一样。作为白山黑水间走出的渔猎民族,金国在入主中原后,很快被先进的汉文明深深吸引,并开始了汉化的过程。

历史一再证明,无节制的汉化最是要命,很快金国就丧失了锐气,沉迷在诗词歌赋中无法自拔。

到金世宗完颜雍继位后,虽然有心恢复女真人的部分制度,但是金国的汉化已经不可阻挡。汉化带来的是金国军队战斗力的迅速退化,女真人赖以称雄的猛安谋克制也随着金国入主中原成为特权阶级的平台。

完颜雍时代的金国人,已经拉不开弓,上不得马,成为名副其实的废柴一根。这样的军队,面对迅速崛起的蒙古人,除了挨打别无他法。

为明朝稍微好一些。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同样创立了兵农合一的卫所制度,即在全国各地设置卫所进行管理,并派遣军户进行驻守,军户平时种地,战时接受国家征调参军作战。因为是自备武器粮食,所以几乎不用朝廷指出,因此朱元璋自信地说:“朕不费一粒米,而养百万雄兵”!

不过卫所制度也不是万能良药,特别是时间一长,随着吏治的腐败,军户受到的压迫越来越多,不得不逃离卫所,这导致卫所制逐渐名存实亡!

不过好在明朝一直在与蒙古作战,长期的战争使得明朝不得不保持军队的战斗力不下滑,这保证了1449年的明军尚可一战。

在1449年之前,明朝前期的几位君主比如朱元璋、朱允炆、朱棣、朱高炽和朱瞻基等都相对靠谱,明朝的国力整体来说还在上升,这和处于衰败期的金朝截然不同。

因此金朝一战后一蹶不振,而明朝尚可起死回生,绝对不是偶然。

疆域:半壁江山VS大一统王朝

野狐岭之战时,金朝的北边是蒙古,西边是西夏和吐蕃各部,南面是死敌南宋,可以说局势并不十分理想。

因为周边邻居的存在,金国始终难以统一各地区,这导致金国实际控制的中原地区,只有甘肃东部、陕西、山西大部、河北、北京、天剑、山东全部以及河南、安徽和江苏的北部。

没有纵深是金国最大的灾难。1211年野狐岭之战失败后,金国陷入一个两难选择,要么返回东北老家,躲到深山老林里打游击;要么迁都南下,彻底放弃东北老家。

权衡之后的金国选择迁都汴梁,随后成吉思汗占领中都,金国国土被一分为二。

而失去东北和中都的金朝则陷入没有纵深的更加危险的局面。因为没有纵深,金朝一度想要从南宋的四川地区找不回来,这让金朝陷入宋蒙夹击的态势中最终走向覆灭。

而明朝虽然遭遇了土木堡之变,但是包括北京在内的明朝大部分地区仍然牢牢掌握在明朝手中。因为是大一统王朝,明朝有迁都南下的选择,但是此时的明朝正处于国力上升期,人才一抓一大把,故而有于谦力挽狂澜,最后打赢了北京保卫战!

野狐岭之战和土木堡之变都是一次惨重的军事失败,但是对金朝而言,这真的是伤筋动骨,而对于明朝而言,这并未伤及要害。所以金朝每况愈下,而明朝则可以迅速恢复战斗力,打赢接下来的战争。

2、成吉思汗不是也先

虽然大家都是蒙古人,但是成吉思汗这一拨明显要比也先这一拨要生猛。

虽然都打败了自己的对手,但成吉思汗是志在必得,而也先则有点运气的成分在里面。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将松散的蒙古各部统一起来,建立起了凝聚力强的统一汗国,控制了整个蒙古高原。

而1449年的瓦剌,虽然也控制了东到辽东,西到西域的广阔抵御,但是在其控制范围内,鞑靼口服心不服,兀良哈则和明朝暧昧不清。实际上的瓦剌并没有统一全蒙古,这意味着也先的根基并没有成吉思汗那般稳定。

再者,因为也先的职位只是太师而不是君主,这让也先的地位非常尴尬,因为虽然也先桀骜不驯,但是名义上还是要听小傀儡大汗的,所以也先并不能随心所欲地扩大自己的战果。

野狐岭之战后,成吉思汗再接再厉,直接攻占中都,将金国领土截断,为金国的打击是一波比一波猛烈。而也先在击败明军20万精锐后,居然在北京保卫战中被打得一败涂地,随后下属反水,也先成为住家寡人,最后不得不向手下败将明朝称臣。

而瓦剌的辉煌也在也先认怂后走向了终点。从1388年明朝消灭北元开始,蒙古各部就进入了大分裂的时代,到也先这里也没有统一,因此在也先向明朝称臣后,蒙古各部再次陷入大分裂时代。随之而来的是鞑靼的崛起。

瓦剌的衰落和鞑靼的崛起给了明朝恢复实力的机会,因为没有遭受到蒙古一波又一波的打击,所以明朝并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

因此,野狐岭之战让金朝很受伤,但是土木堡之变却让明朝重新变强!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地理因素造成的!明朝土木堡之变后,精锐尽矢,根本没有力量打北京保卫战。但是,当时的蒙古草原并没有统一,瓦剌只是其中的一个部落。如果瓦剌强攻北京,一旦战局不利,很可能被端了老窝。就算打赢了,也控制不了中原。总之,在后方没有统一的情况下,问鼎中原是不可能的。所以徐阶只是劝说瓦剌首领回到草原重新拟定一份汉文议和草案,瓦剌部就就坡下驴撤军了。

金朝面临的情况则要严重的多。不仅蒙古草原早已经被成吉思汗统一,更要命的是,当时的金国,国土形状就像躺着的智利,东西长,南北窄,夹在蒙古和南宋之间,毫无纵深可言。

其实,金国版的北京保卫战不仅取得了成功,而且大量歼灭了蒙古军队。奈何蒙古借道南宋,一个简单的战略迂回,就撕破了金国的防线。

当然,金国的战略失误更要命。南宋也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本打算联合金国抗击蒙古。哪里知道,金国居然天真的认为,自己打蒙古不行,灭了南宋还是没有问题的。到时候自己不就有了战略纵深了。结果损兵折将,寸土未得,还把南宋推到了蒙古这边。最后在蒙古和南宋的夹击下灭亡了。


旅行到宇宙边缘abc


根本原因,其实是还是内因;

看到有网友分析了于谦对大明的力挽狂澜,以及明朝与金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其实,这些是要因,但不是根本。金国与明朝在惨败后的不同命运,其实是由两者不同的内部局势导致的。



土木堡之变时,大明王朝开国八十余载,历经洪武之治、永乐之治和仁宣之治三段盛世,国力强大;而且朱明可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根正苗红的汉家王朝,中原汉地万民归心,民心所向。



因此,面对瓦剌大军的入侵,大明军民无不同仇敌忾,保家卫国。这才是于谦和朱祁钰得以战胜瓦剌的根本!

但金国就不能,金国大军在野狐岭的惨败,不仅没有唤起金国内部的斗志,反而激发了金国的内部矛盾。金国是女真人的政权,但占金国绝大部分人口的却是汉族,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契丹族。这两个民族对女真人都有亡国之恨,即便历经百年,这个仇恨也没有消亡。所以,汉人和契丹人本来和金国政权就不是一条心的。



因此,蒙古大军的到来,让他们看到了复国的希望。于是,野狐岭之战后,金国的内部矛盾就开始激化了……

其次,大明是一个大一统王朝,长城以内尽是大明疆域,无后顾之忧。而且,南方的钱粮、兵丁能源源不断的支援北方前线。这样的国力显然是也先的瓦剌所撼动不了的。



但金国就不同了,他们的南方是世仇南宋,而且南宋虽然军事上要弱于金国,但国力不比金国差。金国在北方的惨败给了南宋反面的底气,让南宋看到了收复中原的希望。

所以说,野狐岭之战对金国来说,是致命的!即便他们那时有于谦这样的忠勇之士,也难逃一亡。


这些历史要读


因为当时的金国已经是腐朽不堪!成吉思汗是在它孱弱的身体上给了致命一刀!而且成吉思汗统治的蒙古国已经具备了雄厚的国家基础,有灭国的实力!而明朝败给也先是军事上的决策愚蠢导致的军事败仗并不是政治上的垮塌!明朝虽然没有朱元璋朱棣那时候强大,但国本坚实有足够的资本抗住一场大败仗!而也先所在的蒙古甚至不能称之为国家,他们击败明朝是强盗式的打劫暴发户!他们远远不具备灭掉明朝的实力!无论是军事上还是政治上都做不到!所以明朝只是被痛击而已,没有灭国之患。


用户45322220815


有朱棣几次征讨蒙古在前,对整个天下百姓心理来说,大明就是天朝上国,蒙古也早就大不如前,虽有土木堡之变,但距离朱棣横行蒙古草原时间还不是很久远,天下人心未变,当时明人的傲气还在!明朝正统仍在,没那么容易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