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就是機構的天花板,要改變團隊先從改變校長開始!

作為培訓機構的校長,都希望有一個阿里巴巴的鐵軍團隊。究竟怎麼樣打造一個高效的團隊,有沒有好的方法?

陶行知曾說:“校長是學校的靈魂,想要評論一個學校,先要評論它的校長。”

因為校長就是機構的天花板,如果你的機構需要一個好的團隊,要改變團隊先從改變校長開始。一個團隊的 性格、氛圍、能力,是由機構的校長的性格、能力、營造的氛圍決定的。機構想要打造好的團隊,要從打造校長開始。


校長就是機構的天花板,要改變團隊先從改變校長開始!


01 校長要當團隊的思想導師、精神教練,而不要做事無鉅細的大總管。


這是筆者到一家機構指導時看到的場景:

這是廣州的一家英語培訓機構,該機構的張校長屁股剛一坐下,我就看到了3個老師在辦公室外徘徊踱步,這3個老師都是拿著文件等著張校長確定安排好工作,我在旁邊剛聽完3個的工作彙報,接著又2個過來請示。張校長的手機響了起來,真的是面前的事情還沒有說完,隔空的求助不斷,張校長簡直是忙得不可開交。


這邊的事情還沒處理完,那邊可能又出了問題等著他去處理,感覺三頭六臂都不夠用。接著又到了開會的時間,在這個會議上主管們紛紛提出這段時間的各種會存在的問題,張校長就不停的想辦法、給意見,底下的人簡直就是保持沉默是金的狀態。


怪不得張校長和我說他忙、累,我總算見識了他喝口水的時間都沒有,像個陀螺一樣轉個不停,不累才奇怪!

根據他一天的工作情況,我可以看到他的管理方式有著很多存在的問題,他就是把自己當作了事無鉅細的大總管。什麼事情都要過問老師,老師什麼事情都得過問他,長期以往校長與下屬的地位已經倒置了。他在不知不覺中把下屬該做的事情都做完了,導致表面看起來是他非常的強勢,實際上他被弱勢的下屬給反領導了!

其實,像張校長這樣把自己當作機構事無鉅細的大總管的人不是個案。在很多中小型培訓機構的管理方式中,很多校長看似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實際上很多校長並不懂得如何管理。很多校長忙上忙下,原因是校長不知道自己是要當團隊的思想導師、精神教練,而反而做起了做事無鉅細的大總管。所以“老師不停的請示”“管理層不停的拋問題”就是反過來被下屬指揮得團團轉,出現這樣的團隊和校長自身的管理方式脫不了干係。

校長就是機構的天花板,要改變團隊先從改變校長開始!

一是:校長不要害怕老師做不好事,不要處處都對老師挑三揀四,而是幫助引導老師遇到什麼事情做怎樣的判斷,在怎樣的情況可以自己拿注意,哪些事情需要校長來做決定!有句一句話叫做“別讓猴子跳回背上”,作為校長教會下屬分析問題、全面思考問題的能力,而不是直接幫他們解決問題。校長應該讓下屬產生信心與成就感,這樣他們會覺得自己也有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就不用凡事都等著校長拿主意了。

二是:校長不是大管家,不要事必躬親,更不要所有事情都要過問。不要想著任何事情、時候都衝在最前面,讓下屬有試錯、糾錯的機會,給予表達觀點的機會,並賦予一定的決定權。如果一個管理者,對下屬處處理解,包容。最後不僅會毀了這個團隊,更會毀了這個職場小白。看來得要轉變思想觀念,學會從思想帶領團隊,做好團隊的精神教練,形成系統的管理方法。

校長要當團隊的思想導師、精神教練,而不要做事無鉅細的大總管。不然就會出現校長沒時間,老師沒事做,明明一個幾十個人團隊,卻變成了只有校長一個人在孤軍奮戰的慘狀。


02 校長不要埋怨團隊無能,因為你的工作就是讓團隊有能。


在走過不同的校區後,發現部分校長會埋怨團隊成員無能,其實這些校長在埋怨團隊無能的時候,就是在否定自己的能力。作為一個機構的管理者,最重要工作就是讓團隊有能!如果以為的埋怨團隊無能,就是證明作為校長的自己很無能,當發現團隊無能的時候,作為管理者要學會反思自己的行為。因為校長就是機構的天花板,如果你的機構需要一個“有能”的團隊,那就要校長把他們變得“有能”!

一是:共同的目標, 因為目標不一致就等於這個團隊是一盤散沙,沒有絲毫的戰鬥力。所有的團隊成員都必須為了自己的團隊,向著同一個目標前進。

二是:事事有著落,件件有負責。明確團隊成員之間責、權、利的劃分你和其他團隊成員之間有明確的責、權、利的劃分嗎?團隊成員必須要有明確的責任、權利和利益的分配,這是建設團隊的第一步。為什麼三個和尚沒水吃?因為他們之間沒有明確的分工。一件事情,如果變成人人有責,最後往往是誰都願意不負責。

校長不要埋怨團隊無能,因為你的工作就是讓團隊有能。

結語:

校長要當團隊的思想導師、精神教練,而不要做事無鉅細的大總管。

校長不要埋怨團隊無能,因為你的工作就是讓團隊有能。

校長就是機構的天花板,要改變團隊先從改變校長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