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企业项目积极开工复产释放更大活力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刚刚过去的两个月,长治市各类企业生产、项目建设经历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开工季”。从初期受物流、用工、物资等因素影响,到企业资金周转、达产达效等问题出现,长治市企业复工复产面临诸多困难。搬掉“绊脚石”,打通“肠梗阻”,非常时期,长治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出台各类精准帮扶政策措施,全力助跑加速复工复产,一系列问题迎刃而解,全市企业、项目积极开工复产,释放出更大活力。

一线服务,助力企业复产复工

随着机械的轰鸣声,山西长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刚刚生产的蛋白粉等产品从自动化生产线的终端转运到库房。接着,这些产品将由物流车运输到天津港,发往荷兰等海外国家。在这里,每天都有100多吨的蛋白粉装车发货。

而此前,在复工复产初期,长清生物外贸出口销售遇到了瓶颈。“每天100多吨的货物运往天津港的这一段路程,运费每吨180到200元左右,比起其他地区同类企业,这个运费实在很高。”山西长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农副产品销售经理王慧亮说。

然而不久,让王慧亮头疼的问题,得到了解决。2月下旬,市商务局、长治海关相关工作人员深入长清生物,了解企业复工以来订单完成、原料供应等情况,现场解决企业复工复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得知企业在物流运输费用上的问题后,立即协调相关部门,帮助企业争取到每吨90元的运费补贴。“除了运费补贴,还为我们讲解税务、海关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帮助我们尽快正常运转起来。”王慧亮说:“现在每天产量达到2000到3000吨,外贸出口逐步恢复正常,我们有信心达产增产。”

复产复工初期,长治市企业普遍出现防疫物资不够、物流运输不畅等问题。为加快全面复工复产,长治市各地各部门纷纷深入企业、项目建设一线,协调解决困难,增强企业复工复产信心。

市委成立12个包联县区督导帮扶工作组,分赴12个县区和长治高新区、经开区,现场解决突出问题,指导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全力达产达效;潞城区建立处级领导包联重点项目制度,32名处级领导对120个重点企业、135个重点项目定点定项跟踪服务,现场协调项目推进;壶关县针对首批开工的7个重点企业,确定7个关联性强的县直单位精准服务,协调解决企业急需的防疫物资、待办的审批手续等; 市工信局深入工业企业摸排防疫物资需求,想方设法为企业储备测温仪1100个、防护服1300套、口罩22万只、消毒液1.5万公斤;市农业农村局开展“三帮三送三促进”活动,共储备种子1487.84万公斤、肥料21.33万吨、农膜1999.65吨……破解人流不顺痛点、物流不畅堵点、原料短缺卡点,长治市复工复产蹄疾步稳。

凝“金”聚力,政企同心共渡难关

作为全市乃至全省全国重要的制药企业,山西振东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在疫情防控期间不间断生产,春节期间几乎未停工。表面上看,振东制药一箱箱药物从生产线下线运往抗疫一线,生产形势大好,但实际上,在此前全国大范围停工停产的严峻形势下,物流不畅、销售受阻,公司流动资金一度紧张。而振东制药顶住压力,从坚持运行到高速运转,离不开给力的金融和资金帮扶。

3月12日,市金融部门积极与中国银行长治分行沟通,仅用一天时间就完成授信总量批复,成功为振东制药发放5000万元专项信贷资金,用于企业专项防控生产经营活动,为企业扩大生产、抗击疫情注入了“金融活水”。与此同时,市税务部门一直与振东制药保持密切联系,将适用于企业的疫情防控税收优惠政策整理汇编,第一时间进行宣传解读。无偿捐赠应对疫情的货物可以免征增值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向承担疫情防治任务医院捐赠的应对疫情的物品允许企业所得税全额扣除……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让振东制药在战“疫”路上信心倍增,全力复工复产,增产增效。

与振东集团一样,复工复产期间,长治市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运行存在较大压力,压力的来源主要在于资金问题。为了保障企业资金链畅通,长治市制定《长治市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帮助中小微企业共渡难关十条措施》,建立疫情防控金融服务协调联动机制,确保金融惠企政策落实落地;制定《长治市税务局强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10项措施》,从优惠政策落地到优化办税服务给予全方位支持;制定《长治市财政局强化保障服务十条措施》,对生产供应医疗物资的中小微企业以及“三农”企业,将融资担保费率降至1%,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

市金融办相继组织全市各类银企对接会达19次,直接为企业解决资金超过7亿元,并向各类金融机构推送4批426户企业融资需求,达成融资意向2.47亿元;

长治银行为55户企业调整还款计划,发放贷款7682万元;

市税务局2天时间为潞宝集团办理延缴税款2778万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困难,根据税收信用增加授信81户,发放贷款7300万元;

……

一边“减负”,一边“加油”,随着金融、税收、财政各方政策的落地实施,企业渡难关、抓生产,劲头更足。

示范带动,提振信心激活消费

4月12日,一周紧张的工作结束,长治市民迎来周末,大街上人气比平时旺了些。超市货架上货物充足,品种多样,市民戴着口罩有序选购;商场服装店内,顾客询问优惠折扣,购买适合自己的衣物;饭店餐馆里,后厨工作人员备菜、上菜,恢复了往日的忙碌……

疫情发生后,餐饮、住宿、商贸、旅游等服务行业受到较大影响,尽管当前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消费者进店消费信心仍然不足,这是服务行业推动复工复产的最大困难。如何鼓励引导市民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进行消费,是经济尽快“复苏”,恢复城市活力的关键。

在工农巷一家火锅店里,往来顾客不断。“为了吸引顾客,我们在一些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上出台优惠套餐,发放优惠券,通过线上下单配送和到店消费,店铺的订单量已超过疫情发生前的水平。”店铺负责人告诉记者:“体温检测、店内消毒必不可少,只有各项防疫措施到位,消费者才愿意放心到店消费。”

和这家火锅店一样,长治市餐饮、住宿等服务企业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主动下沉社区,采用“外卖外送”等经营模式,利用电子商务平台鼓励线上消费。同时,顺应市场需求,采取满减优惠、限时折扣等方式,加大营销、促销力度,以此吸引人气、拉动消费。

企业全力以赴恢复“人气”,政府部门保障支持持续跟进。在落实减税降费、金融信贷、租金减免、稳岗补助等帮扶政策的同时,一方面长治市市场监管人员下沉一线,主动对接,针对不同规模的企业经营户进行“点对点”服务、“一对一”帮扶,破除企业复工复产“中梗阻”,同时,加强市场监督管理,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的消费环境。另一方面,长治市创造条件、优化服务,鼓励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进商场购物、进饭店就餐,机关单位有序组织干部职工去景区景点春游,鼓励和带动群众出门消费,为市场注入强大信心。

“越冬”新生后,长治市各类企业好起来、转起来、动起来,长治在春光明媚中“一键开启”,生机勃勃。(来源:长治日报 记者 贾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