苻坚真的是妇人之仁么?还是说只是后人事后诸葛的评说罢了?

TonyCY


苻坚是真的妇人之仁。绝不仅仅是后人的事后诸葛之语。

苻坚(338年一385年)是十六国前秦的国君。字永固,又名文王,略阳临渭氐人。他是氐族酋帅苻洪的孙子,前秦高祖苻健之侄。苻健继位后,西入关中,进据长安。公元351年,建立了前秦,自称天王。苻健死后,其子苻生继位,暴虐无道。苻坚在汉、氐大臣的支持下,于永兴元年(357年)杀苻生自立,称大秦天王,是前秦的第三位皇帝。

苻坚少年就有大志,《十六国春秋》说他“性至孝,有器度,博学多才艺。年十一,便有经略大志。”即位以后,苻坚首先大力整顿吏治,将佞臣董荣、赵韶等二十余人全部处斩。还完善法制,惩处豪强,实行休养生息的国策,劝课农桑,减轻赋税,恢复经济。然后广招贤才,不问出身,启用了一大批精明能干的汉族士人,参与朝政,其中就有出身寒门的王猛。在王猛等贤臣的努力下,前秦“百僚震肃,豪右屏气,路不拾遗,风化大行。”(《晋书·苻坚传上》)再者苻坚进行礼治建设。设立学校,恢复太学,广修学宫,礼遇富有才识的儒家大师,让他们执教。在苻坚的倡导下,前秦统治阶层的素质迅速提升,形成劝业竞学、养廉知耻的风气。同时实行民族平等政策,减少对汉族等民族的压迫,他出身的氐族基本上没有任何特权 。 在苻坚的治理下,前秦经济迅速恢复过来,百姓们安居乐业,社会繁荣安定,当时的歌谣唱道:“长安大街,杨槐葱茏;下驰华车,上栖鸾凤;英才云集,诲我百姓。” (《晋书》)

建元六年(370年)苻坚开始统一大业。他先后攻灭了前燕、前凉、代,占领了东晋的梁、益等州,威服了邻近诸部,又进兵西城,结束了黄河流域长期动乱分裂的局,完成了统一北方的事业。

建元十八年(382年),符坚召集群臣商议伐晋时,满朝文武包括符坚的亲弟弟苻融都坚决反对,只有怀有二心的前燕宗室将军幕容垂和羌帅贵族姚苌,希望苻坚伐晋失败,以便趁机恢复故国的统治,所以竭力怂恿苻坚南伐,“圣心独断。”建元十九年(383年),苻坚亲率97万精兵,分水陆几路南下,企图一举攻灭东晋。东晋实力虽然不如前奏,但在宰相谢安领导下,上下一心,誓死抗敌。双方在淝水交战,前秦大败,苻坚被流箭射中,逃回洛阳。淝水之战是苻坚企图统一全国的一次战争,综合当时各方面的情况,条件和时机还不成熟,苻坚倾全国兵力,想一举吞并东晋。由于骄傲轻敌,以及指挥上的失误,用人不当,造成了晋胜秦败的结果。

慕容家族趁乱叛逃,慕容垂至前燕故都邺城附近称帝,建立“后燕”。此外,慕容垂之侄子慕容泓,于山东起事,攻向长安。苻坚时派其子苻叡与姚苌讨伐慕容泓。不料,苻叡不听姚苌计议,兵败身死,姚苌惧苻坚迁怒,逃至渭北,称王改元,屯兵北地。慕容泓和慕容冲兵临长安围攻秦军,苻坚甚是后悔,把前燕末帝慕容暐叫至跟前,数落慕容家族背信弃义。慕容暐哭诉委屈,苻坚竟不忍心诛杀,可见其“宽仁”之至。后因慕容暐密谋伏杀苻坚败露,苻坚才终诛杀慕容宗族。后来长安城即将告破之际,苻坚留太子苻宏守城,自己逃至五将山。

后只剩数十个侍卫的苻坚被姚苌俘获。姚苌向苻坚索要传国玉玺、请求禅让,苻坚不允,并大骂姚苌不仁不义。 姚苌恼羞成怒,将苻坚绞死于新平佛寺(今彬县南静光寺)内,享年四十八岁。

苻坚作为君主,宽仁大度,本应是举国之幸,但是他对敌人竟也仁义至此。降俘不杀以彰仁德,并无过错,但苻坚不该不听群臣谏言,仍然委以有狼子野心的降将和俘虏重任,交付他们实权,使得他们保留东山再起的资本。如果苻坚不重用那些降将,而是剥夺他们的势力,肥水之战后,前秦也不会立刻四分五裂,有机会退回北方休养生息,保留实力。可苻坚偏偏对敌人仁慈,不听王猛等群臣劝谏,原本雄才大略、一统北方的君主,却落得被俘身亡。

苻坚称得上是东晋十六国时期最杰出的君王,他一生功绩卓越,有名帝风范,柏杨就在《乱世中的一代雄主——前秦王苻坚》中称赞他道 :“在中国数千年历史上,有资格称得上大帝的不过五人,他们是秦始皇、汉武帝、前秦王苻坚、唐太宗李世民和康熙。”

还有历史学家陈登原认为苻坚有四大善事:文学优良,内政修明,大度容人,武功赫赫。历观中国古代君王,真正能做到这四点的寥寥无几。苻坚与王猛君臣相得,明锐果决,想得到的一定要成功,豪俊不凡,但可惜的是矜大好功,不知休息民生,怀妇人之仁,在内有慕容垂等未除之时又大举伐晋,一跌而失天下,令人可悲可叹。


刘文广


历史学者柏杨把中国历史特别有为的皇帝称为“大帝”,中国四百多个皇帝中,只有五位能称得上“大帝”,而苻坚就是其中之一。

苻坚作为一位少数民族帝王,其汉学水平很高,并且一心向往汉化。在他的治下,前秦不但统一了中国北方,而且社会被治理的经济恢复、人口滋生、儒学兴旺。如果一个人从汉朝鼎盛时期穿越过去到了苻坚治下的前秦,他绝对想不到这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

但是,苻坚的所有努力,却在淝水之战中失败了。

那么,苻坚的失败是因为所谓的妇人之仁吗?

苻坚大帝的失败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公元383年,苻坚下令前秦百万大军,大举南伐,想要一举消灭晋朝。

当秦晋两军隔淝水对阵时,一些细微的情况竟然决定了一场大战的胜败。

当时,晋军提出,让秦军后退一点,晋军过河双方再厮杀。

对于这个提议,秦军方面的将士不以为然。众人都认为,应该阻挡在淝水前,不令对方上岸,因为我众彼寡,我方必胜。

但是,苻坚大帝轻敌了。他拒绝了这一万全之策,他下令后退以让晋军渡河,他计划在晋军半渡时让秦军出击。

按说这个计划也不错,因为从绝对的军事力量上看,怎么打都是秦军胜。

但是,他忽略了在他队伍中的东晋“降将”朱序。这个朱序只是诈降而已,他趁前秦军队后撤之机大喊“秦军败了”!

秦军队伍中有不少临时组建的军队,训练的不好,士气也低。听到一喊,而且看到前锋军队在向后行进,也就吓得逃跑。接下来就是前秦大军兵败如山倒的局面。

可怜的苻坚大帝只能眼睁睁看着即将到手的胜利化为乌有。

一个临时决策的偶然失误,导致了战争的全面失败。

因此,前秦是败在了“显著偶然事件”上。

那么,苻坚是目光短浅感情用事的人吗?

妇人之仁是什么意思呢?一般是指妇女心肠软,处事容易感情用事,容易被小事所羁绊,因而不识大体,没有为远大目标做规划的能力。

对照苻坚的行事,我们发现他绝对不是妇人之仁这种风格。

一、苻坚的心胸非常广阔,目标特别远大,绝不是目光短浅之人。

首先,苻坚目标是“混一胡汉”,使胡族和汉族不再敌对。

在五胡十六国早期建立的前赵、后赵等政权,它们是胡汉区别极大的。匈奴的前赵大杀汉人,羯族建立的后赵在前期也是这样。后来后赵的石勒有所收敛,但他的继承人依然残酷对待汉族。

而苻坚则从小熟读儒家经典,向往汉文化。因此苻坚执政后,对各族采取了民族平等政策。苻坚的目标是要“待夷狄如赤子”,就是不区别胡汉,目标是混一胡汉。

前秦是氐族政权,不少氐族贵族犯法仗势欺人,苻坚则毫不袒护,并特意加重对本族族人的处罚。因此,苻坚治下的胡汉民族关系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

其次,苻坚能善用人才,统一北方。

苻坚之志是统一天下。因此,他尊重文人、重用汉人文士。最著名的就是王猛。苻坚甚至把前秦大权都交给了王猛。

苻坚在消灭了北方各政权时,也多留用其人才。苻坚在20年内,先后消灭了前燕、仇池、西凉、代国等,并夺取了东晋的一部分土地。公元382年,苻坚还重新征服了西域,这是自东汉之后时隔200年,中原王朝再度占据西域。

自此前秦基本统一了北方。

二、苻坚在统一北方过程中埋下了隐患

苻坚目标既然是统一天下,因此他特别注重收拢天下人心。因此他在消灭割据政权后,往往善待对方的统治者和朝臣。比如前燕慕容氏,被苻坚任用了数十人;还有羌族的姚氏人等。一般善待也就算了,苻坚还会“刻意”善待,对其加以重用,以显示其心胸。

当时前秦重臣、宗室都发觉这是大问题,都劝苻坚除掉这些人;但苻坚不听,最终竟真的成了前秦的心腹大患。

当淝水战败之后,正是这些前秦和羌族的贵族,成了前秦的掘墓人。

当苻坚败后,慕容鲜卑和羌族拼命攻打苻坚,苻坚不得已出走长安,最终被羌族姚苌所杀。

妇人之仁,很大程度上可能是指苻坚对慕容鲜卑和羌人的态度;那事实真是这样吗?

有人说前秦的淝水之败是没有真心归附的慕容鲜卑和羌族人导致的。其实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前燕慕容氏和羌族姚氏心怀异志隐忍待机,但是,在淝水战场上他们并没有做破坏前秦作战的事情。淝水之败败于苻坚大帝的一个临时决策,是一个偶然事件。

而后来羌族和鲜卑族的反叛行为,是在淝水之败以后,是淝水战败的结果,而不是淝水战败的原因。

一个社会运行是有一种势能的。当前期连奏凯歌节节胜利之时,鲜卑和羌人都乖乖滴为前秦所用,虽然他们有想法,但也只能在心里而已。

这与今天的社会也很像,世界经济正增长时,大家都会过得好,因此人类社会的矛盾就少;而当经济出现危机时,各国家或者各族群之间的矛盾就容易爆发。

前秦社会出现了大的军事失败,才导致各种隐藏的矛盾爆发,有野心的人就浑水摸鱼、趁乱起事。鲜卑和羌族反叛是淝水之败的结果,正如社会动乱是经济不好的结果一样。

结束语

前秦苻坚大帝的失败,是败于一个显著偶然事件。这是很可惜的。

鲜卑和羌族是在淝水之败以后反叛的,而不是他们的反叛导致失败。如果细究下去,苻坚的失误在于用人不察,他不该把朱序这种将领放到前线。

苻坚为了统一中国,他心胸开阔、目标远大,绝不是妇人之仁。

(完)

以上是凌烟阁论史的回答,欢迎你点赞、转发、评论、关注,有不同观点也欢迎你留言交流。谢谢!


凌烟阁论史


并非事后诸葛亮,历史上的苻坚的性格的确妇人之仁,这也是他致命的缺陷。

有几个例子可以证明这一点。

【苻坚不听谏言,留下后患】

历史上王猛曾经进言让苻坚杀苻生的五个儿子,杀了这五个儿子可以除掉后患,可是苻坚不听他的话,给自己留下了祸根。

后来慕容垂来投降,王猛也劝杀了他,好永除后患,苻坚也听不进去,还是把他保留了下来。

慕容垂“结好遗老遗少,阴谋复辟”,这已经明白了是有异心的,就算他真的没有异心,也应该杀了他,这样就可以断绝了以复辟之名的叛乱。慕容垂不是生来就一定要造反的命,苻坚刚灭燕的时候慕容垂肯定是不敢走复国之心的,但苻坚后期国治的不好,民族分化重,鲜卑人先从底层有了复国之念,所以就导致了国家的动乱。

【苻坚执意进攻东晋,一败涂地】

后来王猛临死前,不让苻坚进攻东晋。再劝苻坚慢慢除掉西羌和鲜卑,王猛明确无误的说,鲜卑和西羌才是他们的心腹大患,是一定要除掉的。 苻坚仍然不听, 这件大事都不处理,就算有王猛,也没有什么用,

后来没过多久苻坚就忘记了王猛的意愿,在王猛死后八年。不顾大臣们的普遍反对,一意孤行调集九十余万大军进攻东晋,结果在淝水之战中一败涂地。把自己败的一无所有。

【总结评价】

曾经王猛不停的禁言要苻坚除掉的鲜卑、羌族的阴谋分子,比如慕容垂、慕容冲等人,因为他们未被除掉,所以他们后来便乘机举兵造反,纷纷叛乱,把前秦的一统江山搅得七零八落。五侯,还有慕容垂这些人都是该杀掉的,苻坚妇人之仁不杀他们留下了后患。

历史上有血淋淋的例子,就像鸿门宴中项羽不杀刘邦,最后导致自己乌江自刎,一无所有,人们说汉高祖性格不好,但是却除去了这些后患,虽然留下了不好的名声。虽然没有留下恶名,但身死国灭的,说的就是苻坚 。

忠言逆耳,苻坚想要用小恩小慧来笼络人心,甚至想用豺狼来为己所用,苻坚在这一点太妇人了。妇人之仁是他的一个致命缺点,特别是在乱世。不过抛开缺点,其实他还是有一些有点的,比如他统一了北方,虽然只是一时,但也说明她有能力。

【结语】

由此来看,历史上的苻坚的确是个妇人之仁的人,并不是后人们事后诸葛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