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錢上感情:擺脫貧困的路徑

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發給“脫貧”研究。得主包括三位學者:阿比吉特·巴納吉(Abhijit Banerjee)、埃絲特·迪弗洛(Esther Duflo)和邁克爾·克雷默(Michael Kremer),其中,巴納吉與迪弗洛是大名鼎鼎“貧窮經濟學”夫妻檔,他們15年的時間踏遍了五大洲、18個國家和地區最貧窮的地方調研做實驗,研究窮人為什麼無法脫貧,成果記錄在一本《貧窮的本質》中。

 看過了這本書,感覺受益良多,觀點很到位,結合自己多年“脫貧”的經驗,梳理梳理擺脫貧困的路徑。


談錢上感情:擺脫貧困的路徑

《貧窮的本質》的作者


一、貧困陷阱

在《貧窮的本質》一書中,作者總結出了貧困陷阱模型:圖中的S型曲線即是“貧窮陷阱”的來源。對角線意味著今天的收入等於明天的收入,而當S型曲線低於對角線時,意味著隨著時間的流逝,將來的收入將低於今天的收入,因此“貧窮陷阱”範圍內的目標最終會變得越來越窮,而“貧窮陷阱”之外的人將會變得越來越富。由此可以看出,導致貧困的原因有兩個:一、收入太低,支出太多:今天的收入不足以支付生活,沒有結餘,甚至要借貸,用明天的收入支付今天的生活。二、儲蓄太低,不抗風險:儲蓄包括存款或其他不影響生活的可變現資產太低,不足以抵擋如生病,災害等之類的風險變故,因變故導致收入降低,或需要借貸等,從陷阱之外進入了陷阱之內。


談錢上感情:擺脫貧困的路徑

貧困陷阱


二、擺脫貧困的路徑

既然知道了貧困的原因,我們就可以探索出擺脫貧困的路徑:1、穩定的收入,最好能夠持續提升;所有能夠提高收入的路徑都是我們需要做的;2、減少支出,最好所有的支出都能產生效益或提高收入;3、降低風險,做好風險規避和保險對沖。壞消息是: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正如書中說,窮人在擺脫貧困的道路上困難重重,並不簡單輕鬆。好消息是:橫向看全世界,縱向看上下五千年,當今中國可以說是能夠擺脫貧困的最好歷史時期,只要認識正確的路徑,努力積累,就能擺脫貧困。

三、收入

對於窮人來說,最大的資本就是自己——人力資本,第一個產生收入的方式就是打工:掌握某一個領域的技能,且能夠積累和提升,以更好的價格賣給僱主,從而產生穩定且不斷提高的收入。關鍵點:技能可以持續的提升和賣個好價格,評價標準是不是越老越值錢,如果不是,越早轉行越好;隨著經驗的積累,如果能夠組織一些資源滿足一些客戶的需求,那麼就有了第二個產生收入的方式:創業,創業很艱苦,風險大,但成功的收益也大。關鍵點:有真實的客戶需求,且有能力提高效率或改善體驗。評價標準:是否由客戶願意買單,如果沒有,那就及時停止,不要想著掙“塊錢”,不要相信“成功學”,騙錢、傳銷、賭博或類似的變種不要碰。如隨著收入的增加,能夠產生一定的結餘,就可以通過第三種方式——投資產生收入,例如日常短期的資金理財:存款、銀行現金理財或中短期理財產品等,長期投資產品:房地產,指數基金定投(推薦hs300)等。如果有機會,且有熟悉的人或事,也可以進行高風險的股權投資,但一定要在自己的風險可控範圍內。關鍵點:要分清中短期和長期,做好風險承受能力評估,80%資產要低風險,20%資產高風險高收益。評價標準,80%資產在預期期限內不永久的損失本金最重要,20%的資產高風險要帶來幾倍的高收益,且做好永久損失的準備。

四、支出

對於窮人來說,支出面臨的挑戰主要有:不必要的消費、借貸消費,難以進行合理的長期支出。對於窮人來說,不是說他們不知道儲蓄很重要,只是他們面臨的挑戰更大,一是因為窮人的生活自控更困難,研究表明,因為窮人擁有的資源更少,為了存下錢他們需要一次又一次的自我控制,但是每個人的自控力都是有限的,自我控制能力就像肌肉一樣會感到疲憊,窮人生活在更大的壓力之下,壓力產生的皮質醇會讓人們做出更衝動的決定。二是因為窮人缺乏希望,他們存在類似這麼一種心理:“既然我永遠無法存夠冰箱,那麼我還是喝杯奶茶吧。”結果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因此我們在生活中處處看到這些不合理的消費存在:1、垃圾食品,而不是有營養的食品,窮人更喜歡辣條,飲料和方便麵等重口味的垃圾食品,而不是同價位的白煮蛋、雞胸肉、水果和蔬菜等。2、炫耀性的消費:省吃儉用的買蘋果手機,名牌服飾,高檔奢侈品,旅遊等等,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令人印象深刻:非洲一個村民,寧可營養不良和沒有勞動工具,也要買一個電視。3、舒適性的消費:剛剛工作就租全新傢俱的套房,三天兩頭下館子喝酒聚餐等等。4、借貸消費:窮人缺乏基本的金融知識,根本不會計算實際利率水平,網絡借貸發達,利率奇高,很多利率超過100%,1000%的現金貸,多是借給窮人的。一次借貸,越陷越深的例子屢見不鮮。基於自己的收入水平,選擇基本的生活必須品,通勤方便,合租便宜點但是通風有光的小屋子,專注於工作賺錢的和提升自身價值的工作,大概率會越來越好。

窮人不自信和對生活絕望的心態,往往著重於當下的滿足,而不考慮長期的合理消費:1、教育:現代社會,教育是提高人競爭力和收入的最佳途徑,但要堅持才會有收益。窮人很少進行自我學習和教育提升,“我就這樣了”“我學不會”“我不懂”幾乎是他們的口頭禪。對小孩的教育也不夠重視,很多窮人的小孩子讀完初中就不讀了。而富人都在強調終身學習,都在強調素質教育和精英教育。網絡這麼發達,學習途徑越來越多,窮人更要加大在教育或學習方面的支出,從自身工作出發,提升自身能力,從而提高收入,舉個例子,有個泥瓦匠,在工地上幹活時,學會了看圖紙,那麼他的價值就不一樣了,收入會提高不少,窮人更應該堅持小孩子的教育支出,因為教育是下一代擺脫貧困的最快的和最有可能的道路,知識為下一代提供了無限可能性,不管時工作還是創業都是這樣,以前很多低學歷的人可以創業成功,現在更多的是高學歷的人創業成功。2、健康:合理飲食,現代社會獲得充足的營業都不是問題,合理的飲食並不需要很多錢。不從事嚴重損害身體健康的工作,比如有毒的、粉塵大的工作環境中工作。堅持合理飲食,不抽菸,少喝酒,注意勞動保護,身體健康是擺脫貧困的根本。

五、保險和風險保護

窮人天生缺乏長期規劃,對很多事情缺少預防措施,但天有不測風雲,做好風險準備很重要。1、社保、醫保等社會保障體系,一定要參加。中國現在有城市社保體系和農村的新農合已經實現了全覆蓋,只要想加入,基本都可以加入。2、疾病預防和體檢:小孩子的疫苗一定要打,成人的定期體檢,最好也要堅持。3、保險:在社保的基礎上,如果有條件,對於家庭收入的主要貢獻者,可以適量的買一些醫療險和重疾險作為風險對沖,而不是最不需要的小孩子。

我們生活在一個偉大的時代。成功擺脫貧困的例子多不勝數,我們要始終要記住“貧窮只是一種狀態,而絕不是一種身份”,正確的認識“貧窮”,堅持信心,牢記諾貝爾獎告訴我們,在擺脫貧窮的道路,信念和時間是我們最好的朋友。

本文首發與微信公眾號:談錢上感情,更多好玩有趣的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