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蘭察布市集寧區懷舊:老字號“三鎰誠”的前世今生

烏蘭察布市集寧區懷舊:老字號“三鎰誠”的前世今生

(老集寧的西城門)

提起老字號“三鎰誠”,年紀大一點的內蒙古烏蘭察布市集寧區橋西市民幾乎無人不曉。都說“三鎰誠”是當年集寧的大商號。如今,隨著舊區的改造開發,挖掘機、鏟土機隆隆地駛進這片沉睡百年的土地,“三鎰誠”從人們的視野中隱去了。歷史將翻開新的一頁,棚戶區和老舊區改造的春風,終於吹進了橋西居民的心中。

“三鎰誠”,這個跨越兩個世紀的老字號,第一代創業者大都已經作古,筆者經過多方打聽,終於在橋西二馬路一個建於民國年間的叫“安吉居”的院落裡尋訪到了“三鎰誠”創業者的後代。在他們的講述中,當年橋西商鋪林立、商賈雲集的場面,漸漸變得清晰起來。

烏蘭察布市集寧區懷舊:老字號“三鎰誠”的前世今生

(集寧橋西新華街,攝於舊區改造前夕)

清朝末年,橋西便有了人煙,一部分走口外的山西人在這裡停下了苦苦求索的腳步,在這裡開始繁衍生息。自從上個世紀初平綏鐵路的修建,周邊許多有頭腦有眼光的財主、商人便搶佔先機,來這裡置地經商。二、三十年代前後,集寧城初具規模,從無到有、由小到大,迅速發展成為塞外一個小而全的草原商埠、四通八達的交通樞紐。

烏蘭察布市集寧區懷舊:老字號“三鎰誠”的前世今生

(老集寧橋西大戶人家的院門)

隨著固定居民的增多,關乎先民生計的米鋪糧店、綢緞布莊、手工作坊、私塾學堂、錢莊銀號、旅店澡堂、裁縫鋪、鼓匠房等紛至沓來,衣食住行應有盡有,大小不等窮富有別,酸甜苦辣,各有各的活法。

老三中後面的“大瑞昌”是個陸陳行(糧店),是人稱“嶽老財”的隆盛莊人張士俊的產業。而北財政街路東原93號大院和北二馬路路口原鐵業社兩處房產,正是張老先生給他二女兒張拴俏下嫁班家時的陪嫁鋪產,以便將來養老,當年張家殷實的家當由此可見一斑。

烏蘭察布市集寧區懷舊:老字號“三鎰誠”的前世今生

(解放前的留人小店)

民國32年(公元1943年),豐鎮一位名叫富衡山的青年懷揣著夢想來到橋西聚義祥布莊當學徒,聚義祥布莊是當時橋西較大的商號,財東是隆盛莊人吳二老財,坐櫃掌櫃先後有李耀明(根厚)、石鳳義。先後入住的學徒還有侯秉祿、郜義、連祿等,當時的學徒管吃管住沒工錢,幹到年底掌櫃給每人六塊銀圓,表現好的給八塊,年僅14歲的富衡山眼勤手快,深得掌櫃的喜歡,三年出徒後他集股頂生意,慢慢發展起了自己的基業。聚義祥布莊地處橋西財政街和通順街(新華街)十字路口邊的黃金地段,迎街門臉大,十分顯眼,加上京津進貨誠信經營,布類鮮亮花色齊全,像五福市布、海昌藍、印花細布等這些布料,很受城鄉民眾歡迎。經常有陶林(現察右中旗)、土牧爾臺等地的買客坐轎子前來求購。比該店更早的還有街對面的“三鎰誠”老店,掌櫃是山西省陽高縣人孫佩天,雖說門面不大,但店櫃入深狹長,買賣也很不錯。特別是周邊農民到秋季糶(賣)了新糧,置辦冬裝年貨時更是生意紅火。後來,日寇入侵,兵荒馬亂,商店艱辛度日,慘淡經營,總算堅持下來,五十年代初,“聚義祥”歇業。秦興出任掌櫃和富衡山在“聚義祥”舊址上聯手合資創建“興源瑞”,一直到1956年公私合營,改造成為市百貨公司下屬的一個商業網點。也許是“三鎰誠”字號的年頭更久遠和人事原因,人們還是習慣把這裡叫做“三鎰誠”。

烏蘭察布市集寧區懷舊:老字號“三鎰誠”的前世今生

(老集寧橋西通順街的買賣字號)

光陰荏苒,歲月如流,人換了一茬又一茬,老樹發新花,世紀老店與橋西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一直陪伴到了今天。隨著隆隆的馬達聲,以“三鎰誠”為代表的老店開始漸漸淡出視野,老房舊屋被夷為平地。橋西,不管將來是道路四縱三橫,還是高樓鱗次櫛比,昨天的老字號,仍將清晰地鑲嵌人們的記憶裡。在拆房清道時,許多市民圍觀議論,特別是世代居住在這裡的人們,親眼目睹著家鄉的變遷,高興之餘仍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傷與眷戀。故事中的人多已離去,應該留下點遺存念想,給即將入住花園公寓的後人、給未來的烏蘭察布人……

烏蘭察布市集寧區懷舊:老字號“三鎰誠”的前世今生

(崛起的新集寧)

烏蘭察布市集寧區懷舊:老字號“三鎰誠”的前世今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