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怀旧:老字号“三镒诚”的前世今生

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怀旧:老字号“三镒诚”的前世今生

(老集宁的西城门)

提起老字号“三镒诚”,年纪大一点的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桥西市民几乎无人不晓。都说“三镒诚”是当年集宁的大商号。如今,随着旧区的改造开发,挖掘机、铲土机隆隆地驶进这片沉睡百年的土地,“三镒诚”从人们的视野中隐去了。历史将翻开新的一页,棚户区和老旧区改造的春风,终于吹进了桥西居民的心中。

“三镒诚”,这个跨越两个世纪的老字号,第一代创业者大都已经作古,笔者经过多方打听,终于在桥西二马路一个建于民国年间的叫“安吉居”的院落里寻访到了“三镒诚”创业者的后代。在他们的讲述中,当年桥西商铺林立、商贾云集的场面,渐渐变得清晰起来。

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怀旧:老字号“三镒诚”的前世今生

(集宁桥西新华街,摄于旧区改造前夕)

清朝末年,桥西便有了人烟,一部分走口外的山西人在这里停下了苦苦求索的脚步,在这里开始繁衍生息。自从上个世纪初平绥铁路的修建,周边许多有头脑有眼光的财主、商人便抢占先机,来这里置地经商。二、三十年代前后,集宁城初具规模,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迅速发展成为塞外一个小而全的草原商埠、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

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怀旧:老字号“三镒诚”的前世今生

(老集宁桥西大户人家的院门)

随着固定居民的增多,关乎先民生计的米铺粮店、绸缎布庄、手工作坊、私塾学堂、钱庄银号、旅店澡堂、裁缝铺、鼓匠房等纷至沓来,衣食住行应有尽有,大小不等穷富有别,酸甜苦辣,各有各的活法。

老三中后面的“大瑞昌”是个陆陈行(粮店),是人称“岳老财”的隆盛庄人张士俊的产业。而北财政街路东原93号大院和北二马路路口原铁业社两处房产,正是张老先生给他二女儿张拴俏下嫁班家时的陪嫁铺产,以便将来养老,当年张家殷实的家当由此可见一斑。

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怀旧:老字号“三镒诚”的前世今生

(解放前的留人小店)

民国32年(公元1943年),丰镇一位名叫富衡山的青年怀揣着梦想来到桥西聚义祥布庄当学徒,聚义祥布庄是当时桥西较大的商号,财东是隆盛庄人吴二老财,坐柜掌柜先后有李耀明(根厚)、石凤义。先后入住的学徒还有侯秉禄、郜义、连禄等,当时的学徒管吃管住没工钱,干到年底掌柜给每人六块银圆,表现好的给八块,年仅14岁的富衡山眼勤手快,深得掌柜的喜欢,三年出徒后他集股顶生意,慢慢发展起了自己的基业。聚义祥布庄地处桥西财政街和通顺街(新华街)十字路口边的黄金地段,迎街门脸大,十分显眼,加上京津进货诚信经营,布类鲜亮花色齐全,像五福市布、海昌蓝、印花细布等这些布料,很受城乡民众欢迎。经常有陶林(现察右中旗)、土牧尔台等地的买客坐轿子前来求购。比该店更早的还有街对面的“三镒诚”老店,掌柜是山西省阳高县人孙佩天,虽说门面不大,但店柜入深狭长,买卖也很不错。特别是周边农民到秋季粜(卖)了新粮,置办冬装年货时更是生意红火。后来,日寇入侵,兵荒马乱,商店艰辛度日,惨淡经营,总算坚持下来,五十年代初,“聚义祥”歇业。秦兴出任掌柜和富衡山在“聚义祥”旧址上联手合资创建“兴源瑞”,一直到1956年公私合营,改造成为市百货公司下属的一个商业网点。也许是“三镒诚”字号的年头更久远和人事原因,人们还是习惯把这里叫做“三镒诚”。

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怀旧:老字号“三镒诚”的前世今生

(老集宁桥西通顺街的买卖字号)

光阴荏苒,岁月如流,人换了一茬又一茬,老树发新花,世纪老店与桥西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一直陪伴到了今天。随着隆隆的马达声,以“三镒诚”为代表的老店开始渐渐淡出视野,老房旧屋被夷为平地。桥西,不管将来是道路四纵三横,还是高楼鳞次栉比,昨天的老字号,仍将清晰地镶嵌人们的记忆里。在拆房清道时,许多市民围观议论,特别是世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亲眼目睹着家乡的变迁,高兴之余仍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伤与眷恋。故事中的人多已离去,应该留下点遗存念想,给即将入住花园公寓的后人、给未来的乌兰察布人……

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怀旧:老字号“三镒诚”的前世今生

(崛起的新集宁)

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怀旧:老字号“三镒诚”的前世今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