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出的簡歷石沉大海,別慌,教你3招,寫出完美簡歷

朋友小琴是某985大學英語專業的應屆畢業生,曾獲的國家和校級一等獎學金,加起來獲得的證書和獎盃可以擺滿整面牆。本以為憑藉優秀的學校表現,可以很快找到心儀的工作,可是這段時間她在網上投了100多份簡歷,收到的回應卻寥寥無幾。

無獨有偶,朋友芳芳也陷入了找不到工作的困境。她準備了很久簡歷,不僅內容豐富,密密麻麻寫滿了字,還用最喜歡的紅色和綠色進行了裝飾,可是這份簡歷投出去,也沒有收到幾個面試電話

我看了她們倆的簡歷,小琴的太過精簡,過往的經驗,僅用寥寥數字概括;而芳芳的又太冗長,把經歷一條不漏的展現出來。

雖然她倆的簡歷設計思路是完全相反的,但都有一個共同點——以自我為中心,沒有考慮閱讀者的喜好和需求。換句話說,就是缺少“用戶思維”。設計出來的簡歷自己很喜歡,卻不符合HR的需求。

“用戶思維”是指設計產品時,要了解使用者(用戶)的喜好和需求,以用戶為導向精準設計產品、提供服務。舉個例子,相親時,兩個人彼此都很陌生,要打開局面,就要想辦法瞭解對方喜歡什麼,聊對方想聽的話題。如果喜歡對方,當然也要做對方喜歡的事,才能慢慢走進對方的心裡。如果你不顧對方想法,一意按照自己的喜好去溝通,最後很可能陷入沉默,不歡而散。

求職也需要用用戶思維來思考和包裝自己,才能獲得HR的青睞。求職過程中,簡歷就是產品,HR是用戶。用戶希望收到的是符合招聘要求、能夠解決問題的簡歷。我們也要針對性設計簡歷,才能獲得機會。

那麼,如何通過用戶思維做出一份打動HR的簡歷呢?有以下兩個步驟:

  • 瞭解HR的招聘目標,知己知彼方能搶佔先機;
  • 通過調研瞭解崗位特點,展現自己與崗位的匹配度,突出和HR招聘需求相關的信息

瞭解HR的招聘目標,知己知彼方能搶佔先機。

在HR的眼中,應屆畢業生和社會人士的特點完全不同。應屆畢業生缺少經驗,就像一張白紙,可以畫出任何風景,可塑性強;而社會人士有一定的工作經驗,能夠快速上崗,但是個人價值觀不太容易融入公司。有的HR把應屆畢業生比如潛力股,長期持有就可能創造大的價值;社會人士是績優股,已處於最高點,需要關注。

通過對兩者的特點進行分析,HR在招聘應屆生時更關注以下兩點:

崗位的匹配度。崗位的匹配度越高,勝任能力越強;對崗位有足夠的瞭解和一定的背景能力,在後期培養中能夠迅速掌握崗位相關知識,快速成長起來。

個人的學習。應屆畢業生進入公司後更主要的是通過學習來補充知識,學習能力強的人對於知識的掌握,以及崗位的適應上都有極強的優勢。


那麼,我們在設計簡歷時,就需要先調查崗位的需求,讓自己的簡歷內容匹配這個需求,然後結合崗位需求和HR的招聘目標進行內容的呈現,這樣才能製作出讓HR眼前一亮的簡歷。


  1. 瞭解崗位需求,完整的展現自身能力與崗位的匹配度


崗位的能力分為通用能力和專業能力。通用能力包括管理能力、溝通能力等;專業能力包括C語言使用能力、英語表達能力等;不同崗位針對通用能力和專業能力的需求完全不一樣。比如產品運營對數據的敏感性非常高,需要極強的數據分析能力;產品策劃則更多需要獨立思考和創造性的思維能力。快速瞭解HR對崗位的要求,是設計求職簡歷的第一步。


如何找到崗位所需要的能力呢?


以通過網站搜索崗位職責和查詢HR發佈的招聘信息。例如前程無憂,智聯招聘,BOSS直聘都有很多招聘信息,搜索你想求職的崗位的招聘信息,查看崗位職責和任職要求。

比如小琴投遞的崗位是某互聯網公司運營,在招聘網站上通過崗位搜索結果如下:

投出的簡歷石沉大海,別慌,教你3招,寫出完美簡歷


投出的簡歷石沉大海,別慌,教你3招,寫出完美簡歷


投出的簡歷石沉大海,別慌,教你3招,寫出完美簡歷

通過招聘信息分析共性的職責和能力要求。崗位相同,但是具體的工作內容會有區別,所以需要對篩選到的崗位職責和任職要求進行整理,選出此崗位共性的要求。關於小琴想要選擇的新媒體運營崗位,通過圖上的4份簡歷可以看到,活動策劃能力和文字功底幾乎在每一則招聘信息中都出現,所以這兩項是最重要的,也是招聘新媒體運營的HR最關注的能力。

2.結合崗位要求找出相關的經驗。

應屆畢業生沒有工作經驗,那該如何去從自己以往的學習或者生活的經歷當中找到和他相關的能力呢?其實在學校裡做的項目,策劃的活動,參加的培訓、發表獲得文章和獲得的證書等都是綜合能力的體現,將這些事項所包含的能力進行歸納和整理,就能找到和崗位契合的能力了。

比如小琴在學校曾經組織過一次山區支教活動,這個活動需要有組織策劃,溝通協調和文案的表達能力。組織策劃能力也正好是新媒體運營最核心的能力之一,所以小琴可以將支教活動在簡歷中進行重點描述。

清晰明瞭的在簡歷中將經驗進行展示。簡歷內容呈現的方法中使用頻率最高、最有效的就是SCQA模型。

SCQA模型是一個“結構化表達”工具,是麥肯錫諮詢顧問芭芭拉·明託在《金字塔原理》中提出的。

S(Situation)情景——由大家都熟悉的情景、事實引入。

C(Complication)衝突——實際情況往往和我的要求有衝突。

Q(Question)疑問——怎麼辦?

A(Answer)回答——我的解決方案是……

整體結構的邏輯是在瞭解事實背景的情況下找到衝突點激發對方的興趣或困擾,再提出問題給與解決方案,能夠快速獲的對方的認可。這個模型在廣告文案中用的較多,例如:

得了灰指甲——陳述背景S

一個傳染倆——在這個背景下發生了衝突C

問我怎麼辦?——站在對方的角度,提出疑惑Q

馬上用亮甲!——給出解決方案A,這是文案要表達的重點

對於項目經驗的稱述也可以用這種方法,比如小琴曾組織同學去貧困山區進行支教可以這樣來描述:

S:因為貴州某地區教師資源少,很多學校面臨停學的風險,在收到校長的求助消息後,決定策劃一場百人同助山區的活動。

C:與校長深入溝通後,發現學校不僅缺老師,包括課本和課桌都不夠,學生連基礎的學習環境都沒有。

Q在收到這個信息後與決定同學一起想辦法解決,來幫助山區的孩子有一個健康的環境。

A:經過商討我們確定了3種方法同時進行解決這個問題。①校內組織捐款②將學校的實際情況在網絡上發出,並開通專門的募捐賬號③聯繫環球健康與教育基金會負責人,與他們溝通協助解決,通過多方籌措我們共購買100套桌椅和全新的書包、課本,並將所有費用進行公示。

最後學生的學習環境問題和教師問題得到解決,支教結束後我們還收到了老師和學生的感謝信。

通過SCQA模型小琴把組織活動的背景,過程,困難點和結果進行了完整的展示,重點突出,並且非常符合新媒體運營對活動組織策劃能力的要求,相信這個描述會讓HR眼前一亮。

3.展現學習能力,突出自身發展潛力

學習能力一般是指在正式學習或非正式學習環境下,自我求知、做事、發展的能力。對於應屆畢業生來說,學習能力學習任務的邏輯的能力和快速掌握新內容的能力。

能夠代表學習能力的案例有哪些?學校的考試成績,參加培訓的成果,參與的比賽、獲得的獎勵都和能代表展現我們的學習能力。這這些事情中間我們挑選一個最有代表性的案例進行闡述即可。

如何呈現與眾不同的學習能力?通過文字展現學習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描述學習過程,展現學習成果。這個過程可以用2W1H黃金圈法則來進行展示。

What - 是什麼

Why - 為什麼做

How - 如何做

這個過程實際就是將一個整體拆成一個個組成部分,按照一定的邏輯進行展示的過程。也是工作彙報最經典的方法。

我們在展現自己學歷能力是也可以用這個法則。

what:學習的內容是什麼——PPT製作能力

why:為什麼要學習——PPT在學習成果展示,宣傳策劃和未來的工作彙報上有些非常重要的作用。

how:怎麼學——專業的PPT訓練營,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進行系統的練習,同時通過對優秀的PPT課件進行結構和素材的拆解積累製作的知識。

這樣把學習新知識的整個過程進行展示,讓HR就能瞭解到你的學習任務的邏輯邏輯能力和快速掌握技能的能力。最後加上學習後的成果——經過1個月的學習,自己寫完2篇宣傳策劃的PPT製作,並且為學校和企業合作定製了一份宣傳PPT。

這樣就能夠把學習能力進行系統完整的展示,有背景,有原因,有方法的事實闡述,能夠讓事件的可性度更高,更能獲得HR的認同。

以上就是製作一份完美簡歷的經驗:

使用用戶思維來設計簡歷,先了解HR.的招聘要求;

然後通過搜索HR發佈的招聘信息確認崗位要求,使用SCQA模型展現與崗位需求符合的能力,同時使用2W1H黃金圈法則對自己的學習能力進行闡述;簡歷的內容來源於HR的需求,具體內容的闡述重點突出,結構清晰,定會得到HR的青睞,獲得踏入公司的第一把鑰匙。

做為應屆畢業生彆著急,求職路上的坎,只要在我們用心,用用戶思維去思考解決方法,相信最重我們能夠踏入心儀公司的大門,開啟新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