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學會長大
前段時間,很流行一篇盤算養個孩子成年要花多少錢的“負擔賬”。
盤算結論是,養個孩子成人要花100-200萬。
我們習慣用一個數字去衡量父母對孩子的付出,對孩子得愛。
我們為了孩子起早貪黑,勞累奔波,我們自詡是世界上最愛孩子的人
古往今來,我們總是強調父母對孩子的愛。
歌頌母愛的偉大,讚美父愛的無私;
卻極少關注孩子對於父母的愛。
如果說,這世上有一個人對我們完全的信任,依戀,毫無保留地愛;
那就是我們的孩子。
不論我們貧窮還是富貴,健康抑或身患疾病,
孩子從未嫌棄過我們,還是一如既往義無反顧的愛著我們。
即使剛剛打了孩子一頓,
下一秒他還是會跑過來擁抱親暱。
即使剛剛訓哭了孩子,
三分鐘後他就會粘過來輕聲請求原諒。
即使衝孩子大吵大叫發脾氣,
他們也會包容我們,原諒我們。
即使厭倦孩子纏著我們,
他們依然享受有我們陪伴的分分秒秒。
即使我們職責孩子功課不好,學習不行,
孩子卻從不怪我們沒本事賺到大錢。
當我們身心疲憊,下班回家,
迎接我們的是孩子燦爛的笑臉。
當我們困惑迷惘,彷徨無助,
是孩子明亮的眼睛指引了方向。
是孩子,對我們不離不棄;
是孩子,讓我們進步反思;
是孩子,監督我們的靈魂,考驗我們的良心;
一蟬知夏
是的。
大概,普通的人都愛自己的孩子。因為,愛是下行的,哺育哺養下一代這是動物的本能。
什麼樣的人會不愛自己的孩子呢?或者愛其他而超過愛自己的孩子?
可能是禽獸不如的人。
或者是,高等到完全脫離了“高等動物”本性的人,一個純粹的人,沒有(普通)人性的人。
不知道,那樣的人與他們的人生,不是我們普通正常人可以想象的。
三人行有我為師
既然是“最”,就應該存在相對對象,這個問題其實挺有意思的,個人列出了以下3組相對對象,第三組是“送命題”:
1. 自己的孩子和他人的孩子
毫無疑問,多數父母會選擇自己的孩子為最愛,畢竟別人家的跟咱沒有半毛錢關係對不對?
但有少數父母,是會選別人家的孩子的,那種極度自私的父母,愛孩子是有條件的少數派父母。
例如《不完美地她》裡面,小女孩的媽媽在懷上了男朋友的孩子後非常興奮、覺得非常幸福,但是對眼前的女兒,卻想盡百般辦法拋棄。
其本質是,“別人家的小孩”可以給這些少數派父母帶來他們想要的利益,而自家的小孩不能。
2. 自己的孩子和妻子
妻和子,應該最愛誰?我想很認真地說句,健康的家庭,應該以夫妻關係為重;
第一個方面
大部分以孩子為最愛的爸爸或者媽媽,都難以獲得真正的幸福,因為孩子始終會獨立而離開父母,把孩子當成最愛的父母,實際上是把孩子當成自己第一精神寄託,真正陪伴你走完下半生的,始終是你的伴侶;
第二個方面
把孩子當成最愛的,那麼勢必會夫妻情感上是存在一些問題的,例如最常見的就是,夫妻已經沒有什麼感情了,而後為了孩子勉強湊合過日子;
請記得,先有夫妻關係,而後再有親子關係,孩子是愛情的結晶,是建立在父母相愛的情況下的(大多數)。
第三個方面
把孩子當成最愛的父母,其對孩子的行為表現是掩蓋不了的,他們會用各種方式來像孩子“示愛”,而孩子樂於見到這種的情況,這就會讓孩子產生不同程度的戀母、戀父情節。
一個疑問
看到這裡,有些人就會有疑問,既然你說應該以伴侶為最愛,那麼為什麼你經常陪伴著孩子而不是你的伴侶?
這個疑問把“需要”和“愛”的概念混淆了,誰規定最愛就一定是要經常陪伴的?我舉幾個例子方便大家來理解:
1. 二胎,請問有二胎的父母為什麼總抱著小的(忽略重男輕女因素)?
因為大寶有一定的獨立能力了,而二寶顯然更需要父母的照料,包括吃喝拉撒睡。但你不能說父母偏愛哪個孩子,因為大寶也經歷過同樣的時期,被同樣陪伴過,照料過。
2. 孩子和妻子同時掉河裡先救誰?
先救孩子,因為孩子的承受能力沒成年人的強,假定妻子能堅持20秒,那麼孩子可能只有15秒甚至更短。換言之,此時此刻孩子更需要救助。
如果非要槓一下只能救一個,那我也再剛一下:把孩子救上岸,然後與妻子同生共死,OK?
3. 孩子和父母(送命題)
上面的選擇都很簡單,但是孩子和父母之間最愛誰,這真的是一個無解的問題,取決於個人對他人價值的衡量體系。
還是以“同時掉河裡為例”,應該先救誰?我真心答不出來:
老人肯定希望年輕人救孩子,孩子也確實比老人更需要優先救助,孩子代表希望;
對於年輕人來說,老人是父母,生我養我者,不能不孝啊!
所以,對於我而言這兩個層級之間是不分高下的,都是最愛。
你呢?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