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類、不收運”,北京市垃圾分類開啟強硬模式

北京市已經出臺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並且將於5月1日實施,首先讓我們先來看看下屬西城區以及東城區是如何交出自己的答卷的。


“不分類、不收運”,北京市垃圾分類開啟強硬模式

東城區

垃圾分類堅持“乾溼分開、資源回收”

東城區近日印發《東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行動方案》和相關實施辦法,其中提出,到2020年底所有街道開展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創建,社會單位全面實施垃圾分類。

根據東城區住宅小區垃圾分類暫行的實施辦法,住宅小區垃圾分類投放模式可分為固定式、流動式兩類,一些小區也可採取二者的組合模式。

固定式主要包括固定桶站、專人值守的分類驛站等。專人值守的分類驛站可按照每300至500戶居民設置。


“不分類、不收運”,北京市垃圾分類開啟強硬模式


流動式主要包括上門收集和定時收集兩種方式。上門收集是指收集人員與居民住戶採取一對一服務的方式,按照約定的時間和地點收集。定時收集是指垃圾收運車輛在指定時間定點收集或巡迴收集。


“不分類、不收運”,北京市垃圾分類開啟強硬模式


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產量相對較少,東城區要求,每個住宅小區須至少設置一處可回收物收集點,應當選擇居民出入道路兩側、公共休閒區等較方便位置設置。至少設立一個收集有害垃圾的專門場所或容器,對不同品種的有害垃圾要進行分類投放收集暫存,並在醒目位置設置有害垃圾標誌。

針對可回收物,在提供上門回收服務的居住小區,居民也可預約上門回收,由再生資源回收企業採用專用車輛收集運輸到區域分揀中心進行分揀、打包處理。

居民怎樣扔垃圾才合格?東城區要求,垃圾分類堅持“乾溼分開、資源回收”,廚餘垃圾應從產生時就與其他品類垃圾分開,投放前瀝乾水分。交付運輸時應做到“無玻璃陶瓷、無金屬雜物、無塑料橡膠”。有包裝物的過期食品應將包裝物去除後分類投放。可回收物分類投放時,應儘量保持清潔乾燥,避免汙染。有害垃圾投放應保證器物完整,避免二次汙染。


“不分類、不收運”,北京市垃圾分類開啟強硬模式


針對生活垃圾減量,東城區提出目標:進入垃圾焚燒和填埋處理設施的生活垃圾處理量增速逐步放緩,2020年控制在4%左右。實現源頭減量的主要措施包括限制過度包裝、限制一次性用品使用、開展舊貨交易、實施“光盤行動”、推行淨菜半淨菜上市等。


“不分類、不收運”,北京市垃圾分類開啟強硬模式


西城區

建立“不分類、不收運”的倒逼機制

記者從西城區瞭解到,到今年底,西城區開展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創建的街道將達到100%,公共機構全面開展強制分類,廚餘垃圾規範收運率100%。垃圾總體減量率將達到5%。

根據《西城區生活垃圾分類行動方案》,各街道要通過“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創建管理系統”填報區域範圍、人口情況、垃圾分類管理責任人等基礎信息臺賬。為方便單位和個人交售可回收垃圾,街道辦事處要採用App預約回收、定時定點回收、上門回收等方式,開展回收服務。

同時,建立“不分類、不收運”的倒逼機制。在開展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創建過程中,建立“不分類、不收運”試點,對未實行垃圾分類或垃圾分類不符合要求的小區,管理部門要提出整改意見,對多次違規拒不整改的、拒絕收運的,移交執法部門處罰,鼓勵媒體發揮監督作用。

西城區還將加快推進全區生活垃圾處理設施計量稱重系統升級改造,對全區密閉式清潔站、含垃圾樓進行計量稱重及監控系統改造。對全區各品類垃圾運輸車輛進行定位、稱重、身份識別及監控等管理功能改造。

陶然亭垃圾分類中心將加快建設。承擔大柵欄街道、天橋街道、椿樹街道、陶然亭街道、廣內街道、牛街街道、白紙坊街道和廣外街道的生活垃圾轉運任務和全區垃圾分類中心功能,也將提速完善,改善西城區生活垃圾收運體系,緩解現有密閉式清潔站超負荷運轉、擾民的現狀。

北京作為我國首都,即將實施的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也給其他城市加快垃圾分類最新條例的推行和實施作出示範,接下來會迎接大考的是哪個城市呢?


“不分類、不收運”,北京市垃圾分類開啟強硬模式


“不分類、不收運”,北京市垃圾分類開啟強硬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