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山島城嘗試垃圾分類“實名制”

7月18日上午,岱山縣岱西鎮海豐村俞家,村民俞安平拎著只不同顏色的垃圾袋,走到村裡的垃圾投放點,扔進了對應顏色的垃圾桶。與普通垃圾袋不同的是,這兩隻垃圾袋都印著一行同樣的數字“56”。

每個村民家,都有屬於自己編號的垃圾袋。誰家扔的垃圾,誰扔垃圾的時候沒有分類,一看就知道。垃圾袋編碼,這是該縣探索垃圾分類的又一個新創舉措,以“可追溯”的方式來引導村民將家裡的垃圾進行分類,岱西鎮海豐村俞家成為了首個試點。“向村民發放垃圾袋編碼,就是對垃圾袋進行‘實名制’,通過編碼可以追溯到垃圾的源頭,能夠及時掌握每一戶家庭實際分類情況,便於進一步跟蹤瞭解,若有村民分類不到位,就會上門去指導,從而提高居民分類意識。”岱西鎮村鎮辦副主任張峰介紹說。“以前扔垃圾比較隨意。現在,通過垃圾袋上的編碼,可以追蹤到是哪戶人家丟出來的。”俞安平說,自從用了垃圾編碼後,扔垃圾之前,他總要動動腦筋,把垃圾裝進對的垃圾袋,扔進對的垃圾桶。

有毒害垃圾裝到紅色垃圾袋,扔進紅色垃圾桶;可回收垃圾裝到藍色垃圾袋,扔進藍色垃圾桶;其他垃圾裝到黑色垃圾袋,扔進黑色垃圾桶……為了便於村民進行垃圾分類,村裡還把發放的垃圾袋設計成3種顏色,垃圾投放點也擺放了對應顏色的垃圾桶。“塑料瓶、塑料袋放進藍色垃圾袋,投到藍色垃圾桶。衛生用品、菸頭放進黑色垃圾袋,投到黑色垃圾桶。”一邊扔垃圾,俞安平一邊對記者說道,村裡給他們上過一堂垃圾精細化分類的培訓課,現在,村民垃圾精準分類的意識提高了不少。

除了給海豐村俞家近100戶村民發放編碼垃圾袋和分類垃圾桶外,岱西鎮還在他們村的進出口以及村裡三個公共區域設置了垃圾投放點。在居民分類投放垃圾後,第三方環衛保潔公司還將對已分類的垃圾按要求收集至資源回收點,進行二次分離,以進一步提高垃圾分類準確率,並做到定時定點及時清運。

據瞭解,近年來,該縣全面推進漁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工作,各個鄉鎮及時完善設施配置,建成漁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終端,購買大量大型垃圾分類運輸車,採購併發放入戶型分類垃圾桶等。此外,部分鄉鎮還探索試行垃圾分類有獎回收激勵辦法,建立“積分兌換”超市,實施分類兌換,激勵漁農民群眾主動參與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