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煌的詞與趙佶的畫冠絕古今,史上還有哪些“不務正業”的皇帝?

梨鄉探花


皇帝的稱號不光只有地位與榮耀,同時還有統治天下的責任。自贏政奮六世之餘烈,先後滅關東六國,完成大一統,稱始皇帝后,一直到清朝最後一位宣統皇帝,期間稱皇帝者不知凡幾、多不勝數,有當的好,有當的不好的,當不好皇帝有很多原因,其中很讓人感慨的就是像後唐李煜、北宋趙佶這種把興趣愛好凌駕於自己的責任之上,置國家大事於不顧,完全就是不務正業。這樣的皇帝還有沒有呢?請看下文。

1、南陳後主陳叔寶,對於詩詞藝術的追求遠高常人,興趣和工作之間把大把的時間和精力用在了興趣上面,整日的和大臣、後宮嬪妃們吟詩作對,最終把陳國大好江山送給了楊堅。

2、北齊皇帝高緯,一生痴迷音樂,當了皇帝后繼續不管不顧跟著自己的興趣來。每天呆在宮中譜曲,自己唱還不過癮,讓大臣、嬪妃、宮女太監們一起唱,動不動就組織大合唱,全然不管北齊的衰敗和北周的強大。

3、南齊皇帝蕭寶卷,此君愛好獨特,喜歡雜技,不光自己玩,還得帶動大家一起玩,老花樣沒意思了,就自己研究新花樣,為此不惜頭破血流,至於國家大事,那還是算了,沒有雜技讓他舒暢。

4、唐僖宗李儇,天生足球運動員,曾放言如果蹴鞠搞科舉考試的話,他一定能考取進士,藩鎮越發做大,朝廷中黨爭不斷,他眼睛裡貌似都看不見,整天的就是組織蹴鞠比賽,只要他進了球,那他就很高興。

5、後唐皇帝李存勖,本來挺好的一個小夥子,給父親報了仇以後,就開始沉迷自己的愛好裡不可自拔了,天天就是看戲,興致來了就自己上去演,和戲子們稱兄道弟,玩的好不開心,最好把命都送給他們了。

6、明朝嘉靖帝朱厚熜,信奉道教到極點,自己親自上陣做道士皇帝,到了執政後期啥事也不重視,就是呆在宮中煉丹修道,任用的首輔大臣,首先就得會寫修道用的青詞,這些靠阿諛奉承上去的官員操守不佳,導致吏治敗壞,貪汙腐敗橫行,百姓不堪重負。

7、明朝天啟帝朱由校,熱衷木工,天賦非凡,每天就是在宮中做著自己的木工,據說用沉香做出來了一座惟妙惟肖的假山。把皇帝的責任完全拋諸腦後,任由宦官和文官集團大搞黨爭,直接把明朝引向了滅亡的軌道。

結語:這裡列出的僅是比較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歷史長河中像這樣的皇帝真的是不勝枚舉。概因皇帝是天下獨尊,沒有制度和人能夠有效約束皇帝的行為,這就讓皇帝很容易迷失在自己的興趣中,成為一個不務正業的皇帝。


鄂G遊天下


應該是南唐後主李煜的詞和宋徽宗趙佶的書畫雙絕。

其實中國歷史上“不務正業”的皇帝很多,很多皇帝的興趣都很“奇葩”!

一、梁武帝蕭衍—“和尚皇帝”

蕭衍是南北朝時期南梁的開國之君,但是他特別痴迷於佛教。某日蕭衍去禮佛後,便突然起了出家的念頭,國不可一日無君,朝中大臣相約上山,求皇帝蕭衍回宮主持大局。蕭衍說要他還俗可以,但必須要捐贈給寺院一個億,算是把自己的肉身贖回來。這樣荒誕的戲碼竟然發生過3次,當真是“不務正業”,奇葩至極。

二、唐玄宗李隆基—“梨園祖師”

李隆基即位之初,年號“開元”。先後用姚崇、宋璟、張說、張九齡等為相,勵精圖治,銳意改革,開創了“開元盛世”的盛唐景象。統治後期“天寶”年間,逐漸怠慢朝政、寵信奸臣,導致“安史之亂”爆發,愛妃楊玉環也魂斷馬嵬驛。史載李隆基多才多藝,書法、音樂都有很高造詣,最出名的還是在戲曲方面,據史載:“玄宗既知音律,又酷愛法曲,選坐部伎子弟三百人,教於梨園。聲有誤者,帝必覺而正之,號皇帝梨園弟子。”

公元714年設“梨園亭”供樂工演奏樂曲,宮女習舞演唱,有會昌殿為玄宗親自按樂之所。當時還設有宮內梨園法部、梨花園、太常系統的梨園別教院、洛陽梨園新院等,所以樂工多出梨園。梨園,實際為我國第一座國立戲曲學校,梨園,也就成了後世演藝界的代稱。因玄宗善用羯鼓指揮樂隊,後戲曲仍以司鼓板為樂隊指揮,尊稱打鼓佬,位於舞臺九龍口,並供奉玄宗為戲曲界祖師。

要論哪一朝皇帝最不務正業,明朝當仁不讓!

三、明武宗朱厚照—“玩樂皇帝”

朱厚照即位時僅15歲,在以太監劉瑾為首的“八虎”太監蠱惑下沉湎玩樂。劉瑾為人陰險狡猾,想方設法鼓動武宗玩樂,每天進奉鷹犬狐兔,還偷偷帶武宗出去逛,哄著武宗高興,因此很受武宗的寵信,並逐漸掌握了大權,人稱“立地皇帝”。建豹房,廣蓄美女、猛獸;蒐羅男寵、收義子錢寧、江彬等127人,毀民居造“義子府”;改名朱壽,自封鎮國公,建鎮國府;自稱“大慶法王西天覺道圓明自在大定慧佛”,讓有司鑄印;連死亡也是因興致忽起自駕小舟捕魚落水,後不久去世。等等不一而足,《明史·武宗本紀》說他“然耽樂嬉遊,暱近群小,至自署官號,冠履之分蕩然矣”。

四、明熹宗朱由校—“木工皇帝”

這位皇帝有著與眾不同的愛好,他非常喜歡木匠活,喜歡雕刻一些藝術品。每天都會潛心鑽研木工技術,荒廢了朝政,但是他卻在木工技術上有著非常高的造詣。更是有著非常多出名而且成熟的作品。如清初吳寶崖在《曠園雜誌》中記載:“(明熹宗)嘗於庭院中蓋小宮殿,高四尺許,玲瓏巧妙。”明末清初文秉在《先撥志始》也說到:“(明熹宗)斧斤之屬,皆躬自操之。雖巧匠,不能過焉。”天啟年間的內宮太監劉若愚在《酌中記》這樣描述:“(熹宗)曾經用木桶鑿孔,內設機璜,往裡面灌水,打開機關,竟然能夠像噴泉瀑布一樣噴灑淋漓,美妙至極。”絕對當得起木工皇帝的稱號!

歷史上“不務正業”的皇帝還有很多,494位皇帝當得起明君的實在太少!


長安回望品春秋


大家好,這裡是韓之豫。

說起來“不務正業”,怎麼可以忘了大名鼎鼎的愛新覺羅·弘曆,即清高宗乾隆皇帝

乾隆從小就聰明好學,熟讀儒家經典,得到了康熙和雍正的喜愛,因此在雍正去世後,25歲的乾隆就順利登基,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壽命最長的皇帝和掌權時間最長的皇帝。

他的“不務正業”,體現在什麼地方呢?

其一,乾隆特別喜歡作詩。沒錯,他居然是中國歷史上作詩留存最多的人!據統計,他一生大概寫了42613首,一個人就比整個唐朝的詩人寫的還多,當然,質量肯定就比不上了。乾隆活了89歲,平均算下來,他一天需要作兩首詩!難道這還不算“不務正業”麼?

其二,乾隆喜歡外出遊玩。大家以前在看電視劇的時候知道,一個皇帝要想出宮去,其實也是很難的,有的皇帝走出皇宮的次數屈指可數,乾隆就不一樣了,他前後多次外出遊玩,一生巡幸次數達數百次。僅河北的避暑山莊,乾隆就去了52次,這離得近還好說,但是像江南、五臺山、山東曲阜等地,乾隆也前後去了很多次,而且每次到一個地方,就喜歡寫詩紀念,留下墨寶,怪不得寫詩這麼多。一個皇帝,不在宮中好好的處理國家政務,一年到頭四處遊玩,這不就是“不務正業”麼?

其三,乾隆帝喜歡修園林。雍正時候,圓明園只有28處美景,乾隆不滿意,就大手筆把圓明園擴建到40處景觀,而且相比之前,更是美輪美奐,還融入了西方建築文化,花費不菲。另外,他還在玉泉山、香山等地大興土木,還有修建了頤和園等園林,構成了著名的“三山五園”,而且熱河避暑山莊,也是他在位期間擴建成豪華富麗的模樣的。這些錢,都是來自於國庫,歸根結底,都是來自於窮苦的百姓。

乾隆帝前期有才能有作為,然而後期他目光短淺,大興文字獄,又浮華奢侈,喜愛遊玩,為了遊玩把國家政事都耽誤了,不務正業,對時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當時的清朝明面上還是一片繁榮昌盛,實際上社會矛盾逐漸激化,嚴重的危機正在日益臨近。乾隆退位後,白蓮教就掀起了聲勢浩大的起義活動,清王朝儘管平定了下去,但社會早已千瘡百孔,40年後,洪秀全在西南崛起。乾隆的不務正業,留下了一個在歌舞昇平的懷念中苟延殘喘的大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