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讓我知道了閉嘴?是殘酷的生活。虛擬世界是否可以盡興?

是什麼讓我知道了閉嘴?是年齡、是閱歷、是生活的磨難。

年少時,無論在學校、下鄉當知青,亦或是在坊上五七幹校乃至進了工廠,見人家在眾人聚集處引據經典、誇誇其談,總是既羨慕又自卑。心裡想:我什麼時候能這麼吸引大家的眼球?

又記得1995年以後的幾年,到萬隆公司當管理部長,經常要給下屬開例會,時間一長練就了長篇大論的喜好,無論人家願不願聽,自已卻洋洋得意、渾然不覺。

可隨著履歷的增加和年齡的增長,再加上又到廠政工處耍了幾年筆桿子,逐漸學會了長話短說。

記得很清楚的一件事:那年廠裡發年終獎,可萬隆公司自已卻要負擔一半的額度。陳總讓部長寫個報告反映困難,可他寫的陳總不滿意,於是請我幫忙。我拿過底稿一看,一張翻過了,形勢還沒講完。我說,領導很忙,沒時間看長篇大論。於是坐下,寫了幾行、不到一張紙,陳總拿到廠裡就批了。

再到後來,逐漸不喜歡說啥了,喜歡傾聽,特別是在酒席上,喜歡聽大家講,我欣賞。到退休後,整天聽老伴嘟嘟嘟,心裡煩,嘴上更不想說啥了。說反駁的話,兩人要吵,乾脆來個不吱聲;聽兒子兒媳在那講,年輕人的理念和咱不同,要說咱的理念會惹人煩,乾脆只做聽客。

60歲稱花甲,也稱耳順,什麼話都能聽的進了,而你知道的大家也都知道,這時知而不語是最高境界。所以在家裡除了和小孫子時常交談,大部時間學會了閉嘴。有話上頭條說不好嗎?

可現在才發現上頭條也不能盡情的說。都知道這是虛擬世界,都知道這裡的“我”不是現實世界的我。這個世界的朋友是神龍不見首尾的,說是男也可能是女,說是海外也可能就在街上擺攤。除微頭條是報道現實外,這“問答”和“寫文章”是作者的心靈創作,是靈魂的拷問,是自我的剖析。此時,你可能把走大路的說作是你哥,也可能把自已的兄長說成是自已的同學。你可能從兒時忽啦轉到如今,又可能從本地遨遊到美國。這是你逃避現實的最好之處,也是你可盡情揮灑的世外桃園。可當某一天現實中的某個親友氣憤異常的指責你不該胡寫時,你咋自辯?越辯越讓讓親人覺得你是那麼的醜惡;當你的一位從小看過、帶過的親人使用上不得檯面的手段、甚至辱罵你時,你咋應對?此時最好的應對還是閉嘴!

清者自清、濁者自濁,現實中本就逃避的現實無非再拉大點距離;虛擬世界中從此也切忌:不要再用第一人稱,因為說“我”,圍繞“我”又把現實中的親人得罪一大窩!(哭)

看來,無論現實世界還是虛擬的生活,出口惹禍,閉嘴才是最好的選擇!老李記住:從此不再胡說!(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