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后添杯不如无,怎么理解?

手机用户6748689720


醉后添杯不如无,这句话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应该会有切身的感受。当一个人喝醉后.思想意识和身体俱以麻木,添酒添杯以亳无意义。当醉后添杯不如无.上升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后、其感受和意义必定极为深刻。当你因某件事遇到经济困难一时解决不了,有个意想不到的朋友帮你解了燃𣈲之急,此时的你.一定是终生难忘。另一个天天进酒店饭店.衣食无忧的朋友.因一时没带钱你却给他付了帳,他不会特别感激你,此种行为与醉后添杯不如无是一个道理。





春华中原


这是一句很浅显的俗语,收录在旧时的童蒙课本《增广贤文》中。题主提这一问,不象是求答,倒象是想看目的地谁会粘贴。

很显然,酒味甘醇,很多人喜欢品酒,但只有在味觉清醒时才知其妙处。醉了,味觉迟钝甚至丧失了,再喝酒就是纯粹的浪费。

原文对句说“渴是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说的是济人应济急难,不要浪费资源。象人在焦渴中,你无法以给他一瓢饮,只要能给他一滴饮,也好比大旱天降了一阵甘露,小资源发挥大作用。而一个人并不缺酒喝,他都已经喝醉了,你还给他添酒,这就是浪费,不是救急,是滥觞。第一,醉人不需要酒,第二,你是否给他添杯不起任何作用,他既不知酒味,也不知你的人情,添了和没添无甚区别,属于白忙。这就好比你去给一个平日里喜欢寻花问柳的主介绍女朋友,无非是多糟蹋一个女人,对你自己和那个主的生活并无意义。又如你给正撑得慌的邻居送一碗饭去,实在多余。

醉后添杯,于己则不知酒味,于人则多此一举,因此添不如无。


深圳郑海洲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酒文化也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中国人好客,无酒不成宴会,于是,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间形成了风格迥异,各具特色的酒文化。

酒壮英雄胆;李白斗酒诗百篇,万世留仙名;武松醉上景阳冈,三拳打死猛虎;酒让人醉,也让人痴,借酒消愁愁更愁。

内蒙古鄂尔多斯有句唱词“烧酒本是五谷水,先软胳膊后软腿”,还有一句谚语“酒坏君子水坏路”,美酒虽好,酒后乱性,贪杯误事,酗酒伤身,许多人因为喝酒毀了家庭、毁了前程,有的人因为喝酒丢了性命。不要自吹酒量大,不要自信酒后稳重不失态,神仙难敌酒的劲,孙悟空酒后大闹天宫闯下大祸。

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鄂尔多斯地区的酒文化既有晋、陕的人文底蕴,又有蒙古族的豪放憨厚,“酒瓶不倒人不倒”,“酒喝干再斟满,今夜不醉不归”,鄂尔多斯人认为只有把客人喝醉了才算招待好了,其实这些陈规陋习应该摒弃了,请客也好,一起喝酒也好,适可而止,恰到好处就行,恶意劝酒出了事要付法律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