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龍:老舊小區的華麗變身


走進濱河小區,映入眼簾的便是車輛有序地停放在停車線內,路面乾淨整潔,看不到一點紙屑和垃圾。目光所及之處都是粉刷一新的新牆,樓道里、大路上的電瓶車不見了,而是整齊地停放在規劃線內,小區裡有老人在散步,陰涼處還有孩子在嬉戲玩耍,一派和諧的景象。

馬龍:老舊小區的華麗變身

“現在的濱河小區乾淨舒適,在幾年前根本無法想象,以前小區樓體破舊,樓宇之間的‘空中蜘蛛網’密密麻麻,小區裡車輛隨意停放,居民汙水亂排亂放,生活環境太差了。小區改造後,我們的生活真是太舒適了,居民素質都提高了,不管是機動車,還是非機動都整齊地停到車位裡、車棚內,垃圾也不隨便扔了,都按照小區管理規定丟到指定垃圾桶裡。”在濱河小區居住多年的居民楊發存激動地說。

馬龍:老舊小區的華麗變身

濱河小區只馬龍區老舊小區改造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該區結合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實行區級領導包保和“一把手”包保責任制,明確35個棄管小區分別由39位區級領導對應包保,負責統籌協調、督促指導棄管小區改造提升工作,不斷改善群眾居住環境,城市形象大提升。

針對濱河小區這類建設年代比較久遠,沒有統一規劃,基礎設施不完善的老舊小區,根據居民意願,在每棟樓中選取一名業主代表作為義務監督員,召開居民座談會,從設計、施工、驗收及後期管理等全程邀請群眾參與。聽取居民意見後,由各責任單位工作人員對照測評指標進行實地考察、入戶調查,從而制定科學合理的改造提升方案。

結合小區自身特點,積極蒐集、整理歷史痕跡資料,建設小區文化牆,製作與本小區特色相符的公益廣告,管理制度,讓小區業主的主人翁意識樹立起來,自覺愛護小區環境衛生,增強小區住戶歸屬感和認同感。社區、責任單位牽頭成立釣魚、象棋、籃球等興趣愛好組織,開展友誼比賽,豐富居民業餘生活,促進鄰里之間的交流。通過對小區文化的建設和活動的開展,進一步提升居民參與小區管理和維護的意識,從源頭上防範小區再次陷入“無人敢管、無人願管、 無人會管”的局面,徹底改善鄰里關係不和諧、不文明情況。(邢智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